摘要:略向上斜刺,在不断捻转运针的同时,其针感沿任脉循腹里逐渐向上走至胸部,少数病例走至口内,个别病例可走达巅顶。配用热补法或拔气法手法,其温热感或凉感走向同上,个别患者自觉口中热、渴发粘或觉口中似饮凉水。
黄贵生老师在欧洲传播古中医,黄师在欧洲行医三十多年,为古中医针灸在欧洲赢得一席之地
黄贵生老师(古典巨灵针灸传承人)笔课
上脘穴针刺方向与针感:
略向上斜刺,在不断捻转运针的同时,其针感沿任脉循腹里逐渐向上走至胸部,少数病例走至口内,个别病例可走达巅顶。配用热补法或拔气法手法,其温热感或凉感走向同上,个别患者自觉口中热、渴发粘或觉口中似饮凉水。
每一个穴位,都有其循经路线和针刺方向。
比如刺上脘,你要往上刺,还是往下刺?捻针要捻到什么结果?
都要有所预期。
如食道疾患,略向上斜刺,务使针感走达食道;胃气上逆的病证,略向下(脐)斜刺,务使针感由上而下走达为佳。
你的针气不到病所,效果就差了。
这个就是《灵枢经》所说的“气至”。
“扪而循之,切而散之,推而按之,弹而努之,爪而下之,通而取之,外引其门,以闭其神,呼尽内针,静以久留,以气至为故,如待所贵,不知日暮,其气已至,适而自护,候吸引针,气不得出,各在所处,推阖其门,令神气存,大气留止,故命曰补。”
面授的同学准备好来,我们练这个针法。
来源:古中医追随者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