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第一位是来自韩国的李永熙,其是碳纳米管技术奠基人,曾带领三星突破3nm晶体管技术,现被湖北工业大学聘为半导体与量子研究所负责人,获得1.6万㎡实验室和年薪26万元+创业资金的待遇。
文 春公子
目前中美关税战,只能说是暂时告一段落!而中美科技战,则不能说是暗战升级,因为这已经是中美摆在台面上的竞争了。
今天韩国媒体传出消息,中国正在引进韩国顶尖人才,与美国争夺高科技主导权。两名韩国国宝级半导体专家退休后受到冷落。
第一位是来自韩国的李永熙,其是碳纳米管技术奠基人,曾带领三星突破3nm晶体管技术,现被湖北工业大学聘为半导体与量子研究所负责人,获得1.6万㎡实验室和年薪26万元+创业资金的待遇。
第二位是韩国的李淇明,理论物理权威、前韩国高等科学研究院副院长,退休后即加入北京雁栖湖应用数学研究院。
中美的科技之争,必然是高端人才的竞争!中国这几年在大规模引进全球的高科技人才,以此来推动中国高科技产业的发展。而反观特朗普团队呢?前阵子大肆打压了美国高校的科研人员,此举已让美国流失了不少科研人员。
具体而言,中国正从单一人才引进转向"技术标准输出+人才培养"模式。以知识产权领域为例,既需要具备法律、工科复合背景的高端人才,又通过专利审查员培训体系构建人才储备池,形成从基础研究到商业转化的完整链条。这种生态建设使中国在人工智能、量子计算等前沿领域快速突破。
中国不仅引进海外华人科学家,更瞄准欧美顶尖实验室人才。2025年欧洲科研机构报告显示,中国对美流失科研人员的吸纳量同比增长40%,通过"资源换技术"模式(如锂矿开采权置换军工合作)增强吸引力。
反观美国在干什么呢?特朗普政府的科技政策正在系统性瓦解美国科研根基。根据《自然》杂志调查,94%的美国科研人员担忧国家科学未来,75%的顶尖学者考虑离美。
特朗普时期的"中国行动计划"成为人才流失的转折点。斯坦福大学报告显示,政策实施三年间,清北留美学生归国率从57%飙升至82%,超过2000名华裔科学家放弃美国教职。麻省理工学院教授陈刚遭FBI调查事件,直接导致该校华人申请者骤减40%。
人才流失的连锁反应正在显现。美国半导体行业协会(SIA)警告,2025年美国芯片工程师缺口将达7万人,而中国同期将新增10万名相关专业博士。在量子计算领域,中国专利申请量已是美国1.8倍;在AI顶会论文数上,中美差距从2017年的3:1缩小至1.2:。这些数字背后,是人才格局的根本性逆转。
人才乃强国之本,只有尊重人才,才能推动科技产业的进步!换一个说法,科技产业要想进步,那么必须要具备开放与包容的精神。
而看看美国?为了维持自身所谓的科技霸权,强行与中国打起了科技战。可这么多年过去了,美国没有取得一点成效。
2025年5月20日报道,美国前代理助理国务卿苏珊·桑顿(Susan Thornton)就美国对华科技政策发表重要观点,苏珊·桑顿指出,美国对华芯片出口管制等限制措施"实际上极大地激励了充满活力的中国创新生态"。例如中国公司DeepSeek通过自主研发,在受限领域实现突破,证明封锁政策适得其反。
桑顿强调人工智能技术应当"用于造福人类",而中国作为全球三分之一顶尖AI科学家的来源国,是确保技术安全的关键合作伙伴!可美国呢?盲目的把中国看作对手,试图限制AI技术传播的想法从根本上就是错误的"。这根本解决不了任何问题,相反还会让中国越来越强大。#认证作者激励计划#
来源:春公子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