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岁女子凌晨脑出血去世,凶手到底是什么?伤肝肾还致癌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1 15:32 1

摘要: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本文2120字 阅读3分钟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为了方便大家阅读理解,部分故事情节存在虚构成分,意在科普健康知识,如有身体不适请线下就医。

“她只是熬了几夜,怎么就突然脑出血去世了?”

48岁,不算老,甚至很多人还在为家庭、事业奔波,但就在一个凌晨,一位本该健康的中年女性突然倒下,送医后不治。医生给出的病因是“脑出血”。可更让人震惊的是,追查病因后,真正的“凶手”竟是我们身边很多人都离不开的一种习惯——长期饮用浓茶

你没听错,不是酒,不是可乐,是茶。尤其是那种长期、大量、过浓的茶,它不仅可能导致脑血管意外,还可能伤肝、伤肾,甚至被列为潜在的致癌因素

茶本身没错,甚至在传统观念中,它是健康、养生的代表。但问题出在“浓”。

浓茶中的咖啡因、茶碱、鞣酸含量非常高。少量摄入对健康无碍,但如果长期、大量饮用浓茶,就可能对身体造成持续性刺激。

咖啡因刺激中枢神经,会导致血压升高、心跳加快,增加脑血管压力。长期下去,血管壁承受的压力越大,一旦破裂,就是脑出血。

鞣酸则会影响铁吸收,形成贫血,降低身体应激能力。而茶碱则会干扰睡眠,导致神经系统长期处于兴奋状态,诱发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也就更高。

凌晨,是人体血压波动最大的时段。正常人在清晨会出现血压自然上升的生理现象。如果这个时候,血管已经长期被高压“折磨”,某一根脑血管一旦撑不住,就会破裂出血。

而长期喝浓茶的人,往往存在隐性高血压,但他们自己并不自知。再加上喝浓茶导致的睡眠质量差、身体疲劳、神经紧张,这些都是脑出血的诱因。

医生表示,很多中年人突然脑出血,并非毫无征兆,只是他们忽视了日常生活中的“慢性杀手”。

茶叶中的茶多酚、鞣酸等物质,如果摄入过量,会增加肝脏的代谢负担。尤其对于肝功能本就不佳的人来说,浓茶无异于“火上浇油”

而茶碱具有一定的利尿作用,浓茶喝多了,容易导致水分、电解质流失,加重肾脏过滤负担。如果本身有肾病基础,更容易诱发肾功能恶化。

医学研究发现,长期大量饮用浓茶者,出现肝酶升高、尿蛋白异常的比例明显高于普通人群。这不是个别现象,而是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

这里必须严谨地说一句:茶本身不是致癌物,但某些成分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与癌症风险有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的分类,65℃以上的热饮被列为2A类致癌物。这类物质在人类中“很可能致癌”

如果你长期饮用高温浓茶,尤其在晚上空腹状态下,茶中高浓度的鞣酸、咖啡因、亚硝胺类前体物可能刺激胃肠道,增加胃黏膜损伤风险。而胃黏膜长期受损,就可能为胃癌埋下隐患。

并且,浓茶对肝脏的慢性刺激,也可能诱发肝细胞变性、坏死,甚至癌变,尤其在携带乙肝病毒或脂肪肝人群中更为明显。

不少人认为,“我喝的是绿茶,有抗氧化作用,怎么会有问题?”

要明确一点:任何饮品都讲究“适量”两个字。很多人为了提神醒脑,每天三四壶浓茶不离手,甚至晚上也照喝不误,这种饮茶方式,和“养生”完全背道而驰。

还有些人空腹喝茶,容易引发胃酸分泌紊乱、肠胃不适。更有甚者,用茶水代替白水,导致电解质紊乱,反而越喝越“虚”。

喝茶不是错,错的是方式。

以下几类人群,最好少碰浓茶,甚至应当避免:

高血压患者:咖啡因会升高血压,增加脑出血风险;

肝肾功能异常者:茶多酚和鞣酸加重代谢负担;

睡眠障碍者:茶碱兴奋神经,干扰睡眠;

胃病患者:浓茶刺激胃酸分泌,容易加重病情;

孕妇和哺乳期女性:鞣酸影响铁吸收,可能导致贫血;

儿童青少年:咖啡因影响神经发育和钙吸收。

第一,浓度适中。茶水颜色浅一点,味道淡一点,是最基本的底线。

第二,别空腹喝。尤其是早晨第一杯,建议先喝点温水缓冲胃肠。

第三,别用茶水送药。茶中的成分可能影响药效,尤其是铁剂、钙剂、某些抗生素。

第四,别喝隔夜茶。茶中的多酚类、维生素会氧化,产生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

第五,晚上少喝或不喝。防止影响睡眠,也能减少夜间血压波动。

那位凌晨突发脑出血的48岁女子,生前没有重大疾病,唯一的“特殊之处”,是每天三壶浓茶不离手。她以为自己是在“养生”,却没想到,这种习惯成了压垮身体的最后一根稻草。

这不是个例。很多人自以为的“健康选择”,其实早已悄悄种下隐患。喝茶本没错,但任何事情,一旦过度,就可能反噬健康

如果你每天都在喝浓茶,尤其是晚上睡前、空腹饮用,请从现在开始,立刻停止。健康,从来不是靠“坚持某个习惯”就能换来的,而是要听身体的话,尊重科学

资料来源:
①.中国营养学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②.钟南山主编.《实用内科学》第15版[M].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③.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IARC Monographs on the Evaluation of Carcinogenic Risks to Humans》Volume 116: Drinking Coffee, Mate, and Very Hot Beverages.
④.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食品中亚硝酸盐限量标准》[S].GB2762-2022.

感谢每一位关注我们的你!有你在,我们会更好!

来源:中医李大夫健康说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