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程长、发展呈渐进性且不可逆, 早期仅表现为短期记忆能力的受损,而长期记忆尚保存完好, 随着病情进展到中、晚期,患者常会有记忆、语言、认知功能的丧失及人格改变等精神行为症状。从病理机制来看,AD早期阶段病理缓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对于早期AD治疗,中断治疗不可取。
阿尔茨海默病(AD)是一种中枢神经系统退行性疾病,其病程长、发展呈渐进性且不可逆, 早期仅表现为短期记忆能力的受损,而长期记忆尚保存完好, 随着病情进展到中、晚期,患者常会有记忆、语言、认知功能的丧失及人格改变等精神行为症状。从病理机制来看,AD早期阶段病理缓慢积累,晚期阶段病理呈指数级增加[1],因此目前集中于治疗早期AD,靶向β-淀粉样蛋白(Aβ)药物更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在临床实践过程中,是否有必要坚持靶向Aβ长期治疗?对于这一问题,从疾病机制与目前已公布的研究数据或者可以得到启发。从Aβ级联机制,看AD持续治疗必要性
神经退行性疾病是一组慢性进行性损害中枢神经系统和周围神经系统等组织的疾病,在疾病早期,尽管神经系统已经有了分子水平甚至病理水平的损害,但仍有较长一段临床无症状期,当临床症状出现后,疾病进程呈现进行性恶化。AD即一种典型的神经退行性疾病,以Aβ沉积形成淀粉样斑块、tau蛋白异常磷酸化形成的神经原纤维缠结斑块(NFTs)为主要病理特征,最终引发神经元死亡和神经突触的丢失、颗粒空泡变性以及胶质细胞增生等。在今年AAIC大会上Clifford Jack博士进行的有关AD最新诊断和分期标准的汇报中提出,AD是动态演进的病理过程,也称为“连续实体”(continuum entity)[3,4]。在以下AD病理级联模型中也可以看到,脑内Aβ累积位于AD连续实体中其他病理机制改变的上游。在病理条件下,Aβ过度生成或清除减少导致Aβ异常沉积,大量Aβ沉积可介导神经元损伤、凋亡和突触功能障碍, 同时刺激胶质细胞活化。活化的胶质细胞产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 从而诱导Aβ大量生成,形成恶性循环, 加剧神经元损伤和突触功能障碍。此外, Aβ还可加速tau蛋白过磷酸化,促进NFTs 形成, 引发轴突变性坏死, 导致脑组织萎缩、结构功能丧失, 最终引发AD[5]。结语
AD作为一种神经退行性疾病,病程呈慢性、进行性发展。在这一疾病连续谱中,Aβ不仅是最早出现的病理改变,并且在病程中持续生成,导致一系列下游的病理生理改变,最终导致脑组织结构和功能改变,即所谓的神经退行性变,引发AD。即使清除Aβ斑块,如中断治疗,由于致病根源仍然存在,所以Aβ还可重新聚集,造成疾病进展,因此仍需不断清除有害物质,尽可能保留AD患者脑组织中残余神经元的正常结构与功能,从而延缓神经退行性变过程。从靶向Aβ的新药仑卡奈单抗公布的长期数据来看,对于早期AD治疗,“见好就收”的中断治疗并不可取,尽早启动并持续治疗才是带来更大获益的最佳方案。参考文献:[1] Gabitto, M.I., Travaglini, K.J., Rachleff, V.M. et al. Integrated multimodal cell atlas of Alzheimer’s disease. Nat Neurosci (2024).[2] 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痴呆与认知障碍学组. 阿尔茨海默病源性轻度认知障碍诊疗中国专家共识2024[J]. 中华神经科杂志, 2024, 57(7): 715-737.[3] Jack Jr C R, Andrews J S, Beach T G, et al. Revised criteria for diagnosis and staging of Alzheimer's disease: Alzheimer's Association Workgroup[J]. Alzheimer's & Dementia, 2024, 20(8): 5143-5169.[4] Jack CR Jr, Knopman DS, Jagust WJ, et al. Tracking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in Alzheimer's disease: an updated hypothetical model of dynamic biomarkers. Lancet Neurol. 2013 Feb;12(2):207-16.[5] 李明成,周君,米彩云,等.阿尔茨海默病的Aβ级联机制研究进展[J].生命科学研究, 2022, 26(5):406-412.[6] Larisa Reyderman, How Does the Latest Clinical Pharmacology Data & Modeling Support Continued Lecanemab Dosing? 2024 AAIC[7] Charlotte Teunissen. Long-Term Effects of Lecanemab on Biomarkers of Neurodegeneration in Plasma. 2024 AAIC[8] Christopher van Dyck. Is There Evidence for a Continued Benefit for Long-Term Lecanemab Treatment?A Benefit/Risk Update from Long- Term Efficacy, Safety and Biomarker Data. 2024 AAIC*此文仅用于向医学人士提供科学信息,不代表本平台观点来源:医学界神经频道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