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0岁以上要打带状疱疹疫苗吗?保护期多久?建议来了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14:31 1

摘要:带状疱疹,说白了就是水痘翻篇之后的“复仇者联盟”,一不留神,它就能像“敲门砖”一样,把你的神经系统敲得生疼。

带状疱疹,说白了就是水痘翻篇之后的“复仇者联盟”,一不留神,它就能像“敲门砖”一样,把你的神经系统敲得生疼。

可问题来了:50岁以后,到底该不该打那一针价格不菲的带状疱疹疫苗?打了能保几年?值不值?

你说这世界上哪有这么贵的“预防针”?

还偏偏只推荐给年纪大的人打。有人说那就是个皮肤病,忍忍就过去了;有人却因为它痛得像被刀割、电击、火烧一块来,连觉都睡不好。到底是“虚惊一场”,还是“晚节不保”?

这事,得掰开了揉碎了说。不是打不打的问题,而是你扛不扛得住的问题。

先别急着甩锅气候变化,也别一上来就拿“老了体虚”遮羞。带状疱疹的罪魁祸首,早在你小时候得水痘时就悄悄埋伏下了。

这个躲在你神经节里的“老熟人”叫水痘-带状疱疹病毒(VZV)。水痘好了,它不走,像个赖在沙发上的远房亲戚,等你年纪大了,免疫力一松懈,它立刻翻身做主,发动“内战”。

它挑的不是皮肤,而是神经。神经痛起来,那不是疼,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那种疼。

有个退休老教师,平时身体倍儿棒,天天跳广场舞。60岁那年因为带孙子熬夜上火,突然背后冒出几颗红疹子,刚开始还以为是过敏。

结果三天后扩散成一大片,疼得她直打冷颤,连内衣都不敢穿,整整一个月靠止痛药过日子。从此以后她看到谁背后发痘都想劝一句:赶紧看医生,别等它发疯。

疫苗这东西,不是给你做心理安慰的。是拿真金白银换来的免疫力“保险单”。

国家卫健委和中国疾控中心早在2021年就发布过明确建议:50岁以上人群可接种带状疱疹疫苗。尤其是患有糖尿病、高血压、心脑血管病等慢病人群,更是“优先投保对象”。

为什么是50岁?因为根据大数据统计:

· 50岁以上人群带状疱疹发病率是年轻人的5倍

· 超过30%的人一生中都会得一次

· 年龄越大,发病后留下“神经痛后遗症”的概率越高

而2022年在《中华预防医学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显示,接种重组带状疱疹疫苗(也就是国内引进的那种)之后,疫苗保护效力高达90%以上,持续时间至少5年以上,有些甚至能撑到10年。

你说贵?一针上千块,两针下来两三千。但你要知道,一旦得了带状疱疹,光止痛药、抗病毒药、挂水、住院费加起来,三五千根本不够,关键是痛得你怀疑人生。

中医讲究“正气存内,邪不可干”。带状疱疹怎么来的?内因是本,外因是标。

从中医角度来看,这病叫“缠腰火丹”或“蛇串疮”,本质是“肝火旺、湿热毒盛、气血两虚”这几股力量打架打出来的。

· 年纪大了,肝肾亏虚,正气不足

· 活动少,饮食不调,脾湿内生,湿毒不化

· 情绪焦躁,肝火上炎

这些都给病毒“重出江湖”提供了温床。

有个老中医说得好:“这病就是邪毒乘虚而入,气血弱了,阴阳乱了,它就来闹事了。”所以中医治疗思路不是“打它”,而是“扶你”,扶正气、清湿热、养肝肾。

不少人接种疫苗前,来找中医调理体质,吃点养阴清热的药,像知柏地黄丸、龙胆泻肝汤、黄连解毒丸,再配些针灸、艾灸,调理个把月,打疫苗时反应就轻很多。

这不是玄学,是调好“地基”,让你身体别被吓一跳。

说疫苗是万能的,那是忽悠;说疫苗没用,那是装糊涂。

有个在银行退休的阿姨,打完疫苗两年后因为感冒发烧诱发了带状疱疹,但发出来只有几颗疹子,疼痛轻微,几天后自己退了。医生说,如果她没打疫苗,以她的高血压和糖尿病体质,早就被病毒“踩在地上摩擦”了。

这就像你戴了安全头盔,虽然被撞了一下,但没破相;不戴?可能直接进ICU。

很多人上了年纪后,身体像老房子一样,看着还挺结实,一到刮风下雨就漏水断电。

免疫系统也一样。50岁后人体的细胞免疫功能开始下降,尤其是控制病毒的“T细胞”活力变差,病毒就容易趁虚而入。

这不是吓唬你,而是身体的“自然规律”。

你可以不打疫苗,但你得接受现实:一旦发病,恢复慢、后遗症重、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有些人一年内反复痛、夜里睡不着、吃不下、连洗澡都要忍着痛。你说这日子过得像啥?

疫苗不是团购,不是等邻居打了、单位组织了才轮到你。

每年都有不少人发病后才追悔莫及:“早知道就打了。”但人生哪有什么“早知道”?健康是投资,不是赌博。

中医讲“治未病”,西医讲“预防医学”,说到底都是一句话:别等病来了才想起要健康。

疫苗是“盾牌”,不是“金钟罩”。打完后你还是得注意生活方式:

· 睡眠要足,别熬夜追剧刷视频,五脏六腑都在抗议

· 情绪要稳,别动不动就生闷气,“肝火”一旺,病毒就乐坏了

· 饮食要清淡,少油腻少辛辣,湿热环境是病毒最爱的土壤

· 体质要调理,中医里讲“虚邪贼风,避之有时”,体虚的人要常灸常调

你打完疫苗,如果还是天天抽烟喝酒熬夜,那就像买了保险后去跳海——你保险公司也救不了你。

50岁以后,身体不像年轻时那样说翻就翻。一个小病拖着不管,就能拖成大病。

你说疫苗贵?那你得问问自己:你想省钱,还是想省痛?

人生下半场,不是拼谁活得久,而是拼谁活得好。打不打疫苗,是你对自己“下半生”的态度。

· 50岁以上的人,尤其是有慢性病、免疫力低的人,建议尽早接种带状疱疹疫苗

· 接种前可以找专业中医辨体质调理,提高疫苗后身体的适应能力,降低不适反应

· 接种后并不是“得了护身符”,生活习惯、饮食作息、情绪管理同样重要

· 如果曾经得过带状疱疹,间隔一年以上也可以接种疫苗,防止复发

· 别听信偏方、别拿“我身体好”当挡箭牌,病毒不讲面子

你不怕老,但要怕病。你可以不打疫苗,但你不能不懂它。

参考文献:

[1]王华庆,李中杰. 带状疱疹疫苗接种的建议与策略[J].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2022, 56(7): 877-879.

[2]刘晓梅,胡冰洁. 带状疱疹疫苗的免疫效果及其推广意义研究[J]. 中国疫苗和免疫, 2023, 29(3): 320-323.

[3]张春梅. 中医药在带状疱疹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分析[J].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2024, 30(5): 712-715.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喜欢的朋友可以关注一下,每天分享健康小知识,做您的线上专属医师。

来源:湘珺健康科普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