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县话里这些“演”字的用法,一定让你大开眼界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08:44 1

摘要:“演”指水长流。《说文·水部》:“演,长流也。一曰水名。从水,寅声。”段玉裁注:“演之言引也,故为长远之流。”《文选·木华〈海赋〉》:“东演析木,西薄青徐。”李善注:“言流至析木之境。《尔雅》曰:‘析木谓之天津。’”

“演”指水长流。《说文·水部》:“演,长流也。一曰水名。从水,寅声。”段玉裁注:“演之言引也,故为长远之流。”《文选·木华〈海赋〉》:“东演析木,西薄青徐。”李善注:“言流至析木之境。《尔雅》曰:‘析木谓之天津。’”

“演”为形声兼会意字,左边是“水”,右边为“寅”,“寅”为声符,亦兼表意。


“寅”的甲骨文字形与“矢”无异,即借“矢”为“寅”,有前进之意,故“演”会水从此前进之意,表示流程还很长。

水长流即为大河,如果是小河很容易就干涸。大河之水会给流域内带来水汽,故“演”引申指水土气通、滋润。《国语·周语上》:“夫水土演而民用也。水土无所演,民乏财用,不亡何待?”韦昭注:“水土气通为演。”王引之述闻:“演,润也,土得水则润,润则生物,而民得用之。若水竭,则土无所演,不能生万物,而民失其用矣。”

水之润土是一点点往外“洇”的,故“演”又引申为扩展。《释名·释言语》:“演,延也,言蔓延而广也。”宋张炎《词源》下:“自隋、唐以来,声诗间为长短句子……而美成(周邦彦字)诸人又复增演慢曲、引、近,或移宫换羽为三犯、四犯之曲,按月律为之,其曲遂繁。”

又引申为推衍、阐发。《小尔雅·广言》:“演,广也。”《文选·司马迁〈报任少卿书〉》:“盖文王拘而演《周易》,仲尼厄而作《春秋》。”李善注引《苍颉篇》曰:“演,引之也。”刘良注:“演,广也。”“演义”指敷陈义理而加以引申,比如:此剧是取书中若干章节加以编排贯串,演义而成。也指以一定的历史事迹为背景,以史书及传说的材料为基础,增添一些细节,用章回体写成的小说,如《三国演义》《隋唐演义》。如果黄县人跟你说“你真能演义”,那不是夸你,是说你真能胡诌八扯、胡编乱造。“演绎”是一种推理方法,由一般原理推出关于特殊情况下的结论。三段论就是演绎的一种形式,跟“归纳”相对,比如:知识分子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人民教师都是知识分子,所以,人民教师都是应该受到尊重的。又指铺陈、发挥,比如:一首民歌演绎出一段感人的爱情故事。也指展现、表现,比如:演绎时尚潮流;演绎不同的风格。“演说”是就某个问题对听众说明事理,发表见解,如演说词、演说了两个小时。也指就某个问题对听众发表的见解,如一篇精彩的演说。

除了空间上的长河,我们还经常说“时间的长河”,时空的长河都会带来一些变化,所以“演”又有不断地变下去的意思。李大钊《物质变动与道德变动》:“社会上风俗习惯的演成,也与那个社会那个时代的物质与经济有密切的关系。”“演变”即发展变化,指历时较久的,比如:宇宙间的一切事物都是在不断演变的。“演化”即演变,多指自然界的变化,如演化过程、生物的演化。“演进”演变进化。鲁迅《中国小说史略》第二篇:“迨神话演进,则为中枢者渐近于人性,凡所叙述,今谓之传说。”“演替”指某一植物群落被另一植物群落所替代的发展变化过程,多由气候变迁、土壤侵蚀、河流泛滥,或自然火灾、采伐等外部原因引起,或由群落内部土壤性质、水湿状况、荫蔽程度的逐渐改变、新种侵入等内部原因引起。

对变化的事物进行运算、推算,也可称为“演”。《玉篇·水部》:“演,计也。”《宋史·律历志十五》:“必使气之与朔无毫发之差,始可演造新历。”“演算”指按一定原理和公式计算,如演算习题。“演草纸”是演算算术题时所用的纸,“演草本儿”是演算算术题时所用的本子。“演”的这一义项在黄县话里更多了调整、调试、消除误差的意思。门做好了要装门,门缝太小了不行,一下雨就胀了;门缝太大了也不行,关不紧闭不严,成天忽达忽达的不像个样子。左右、上下也要对齐、对称,要不断调整,这个过程就叫“演门”。过去用石磨磨面,用时间长了,磨齿磨平了,就得找石匠重新鑱一下,装的时候上下起之间的空隙需要调校,咬合太紧磨就咬死了,转不动;咬合太松就磨不碎粮食。这个过程就是把磨“演一演”。过去做家具都是榫卯结构,不可能一下子上来就“可卯可榫”的,要调整使之契合,最后再用带胶的楔子固定,这也是“演”。铺地砖时,要用多厚的沙灰,四边留多少空隙,都要慢慢试,试好后再上灰浆,此亦为“演”。过去山里理墙时,多用形状不规则的乱碴儿石和“团团磨咕”的河溜儿石,要想缝儿大致匀称,就得挑选和调换石头,尝试不同组合,这叫“演缝儿”。砖的形状会比较规则,但每一行的砖缝儿也要大致差不多,不能上一行缝儿能舒进个手指头去,下一行缝儿却连根针也插不进去,所以也得把缝儿“演一演”。在黄县话里,“演定”即确定;“不演定”即不一定,比如:你演定这事儿是他干嘞?你什能考上大学?不演定。

依照一定程式练习也称作“演”。“演武”指练习武艺,如演武厅。《水浒传》第七回:“智深道:‘打甚鸟紧!明日都看洒家演武使器械。’”“演兵场”是练兵的场所。毛泽东《七律·为女民兵题照》:“飒爽英姿五尺枪,曙光初照演兵场。”“演示”指利用实验或实物、图表把事物的发展变化过程显示出来,使人有所认识或理解,比如:动画演示压水井工作原理;这个PPT的演示效果很好;他演示了一遍科目二倒车入库。“演习”即实地练习,多指军事的,如海上演习、实弹演习。在黄县话里,“演习”与“试应”意思差不多,比如:我演习儿做(菜),等退休后开个小馆。小孩子没喝过酒,大人让他尝试着喝,会说“演习儿喝”。从没抽过烟,也可以给他一棵烟,让他“先演习演习”。

当众表演技艺也称作“演”。“表演”指戏剧、舞蹈、杂技等演出,把情节或技艺表现出来,如化装表演、表演体操。也指做示范性的动作,如表演新操作法。也比喻故意装出来的某种样子,比如:骗子的表演迷惑了不少人。“演播”指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表演并播送节目,如演播室。“演唱”指表演歌曲、戏曲,如演唱会、演唱京剧。“演艺”指戏剧、影视、歌舞、曲艺、杂技等表演艺术,如演艺界、演艺人员。也指表演的技艺,比如:他的精湛演艺受到人们的赞赏。“演技”指表演的技巧,指演员运用各种技术和手法创造形象的能力,如人生如戏,全靠演技。“演戏”指表演戏剧,也泛指表演文艺节目,如登台演戏。也比喻故意做出虚假的姿态,比如:别再演戏了,你的眼泪和谎言骗不了人!一作“演剧”。清昭连《啸亭杂录·岳青天》:“禁止游船妓馆,无事不许宴宾演剧,吴下奢侈之风,为之一变。”黄县话也称演戏为“演剧”。“排演”指戏剧等上演前,演员在导演的指导下逐段练习,如排演新戏。“演礼”指旧时结婚前一天晚上新郎演习结婚礼节。“加演”指正戏开演前的垫戏,或主要影片前的短片。黄县话给播放电影叫“演电影儿”,比如:今日黑夜大场圜演电影儿,快去占场儿吧。

“演”也指引诱。《西游记》第五十二回:“你去洞外,叫那妖魔比试。演他出来,却教罗汉放砂,陷住他,使他动不得身,拔不得脚,凭你揪打便了。”小孩子作势给人东西,引人伸出手来却半途收回了,大人会说:“会演哧人喽。”几个朋友在一起耍,知道另外一个朋友今天有事,来不了,却偏要打电话叫他来喝酒,这叫“演逗演逗他”。没想到那位朋友的事儿改日了,人出乎意料地来了,这叫“演什飕(cōu)喽”。打牌的时候,明明可以走头客,却不急着走,一棵棵出,“单摘儿”,或是成对儿出之类,这叫“演牌”。同伴的牌不好,也不希望你走的太早,会说:“㗗急儿走,演他!”如果你手里有三个小头,有时会故意出三个尖儿(A),引诱对方出三个2,然后给予沉重一击,这种引蛇出洞也叫“演”。

“衍”指水循河道流汇于海。《说文·水部》:“衍,水朝宗于海也。从水,从行。”段玉裁注:“海潮之来,旁推曲畅,两崖渚涘之间,不辨牛马,故曰衍。”

王筠句读:“案:字形,水在行中与‘衍’水在行外异,当是即形为义,乃《孟子》‘水由地中行’之说。上文‘洪’、‘洚’二字,是泛滥之时,‘衍’字则禹治水之后,其流顺轨朝宗于海。”“朝宗”即诸侯朝见天子,春天叫“朝”,夏天叫“宗”。

“衍”为会意字,甲骨文的外部是“行(甲骨文的字形很明显是一个十字路口,本义是路)”字,中间为河川,人沿路走,水沿河道流,会大水循河道漫流之意。

发大河水的时候,河水会溢出河道,故“衍”引申为溢出。《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东注太湖,衍溢陂池。”张铣注:“衍,亦溢也。”又引申为沼泽。《小尔雅·广器》:“泽之广者谓之衍。”《楚辞·刘向〈九叹·忧苦〉》:“巡陆夷之曲衍兮。”王逸注:“衍,泽也。”又引申为散开、分布。《文选·张衡〈东京赋〉》:“仁风衍而外流。”李善注引薛综曰:“衍,布也。”又指广大。《小尔雅·广言》:“衍,广也。”《汉书·扬雄传下》:“辞之衍者,不可齐于庸人之听。”颜师古注:“衍,旁广也。”“流衍”指广布、充溢。汉王符《潜夫论·忠贵》:“五代之臣,以道事君,以仁抚世,泽及草木,兼利内外,……是以福祚流衍,本枝百世。”《后汉书•桓帝纪》:“而五邪嗣虐,流衍四方。”“敷衍”指散布、流播。汉王褒《九怀序》:“褒读屈原之文,嘉其文雅,藻采敷衍。”又指铺叙引申。宋唐庚《上蔡司空书》:“所作讲义,率皆敷衍前辈所说,无一言一句能自立门户。”又指应付。《红楼梦》第一百一十回:“凤姐这日竟支撑不住,也无方法,只得用尽心力,甚至咽喉嚷哑,敷衍过了半日。”“衍生”指较简单的化合物中的原子或原子团被其他原子或原子团取代而生成较复杂的化合物,如以甲烷为母体,则甲醇、甲醛、硝基甲烷等都是甲烷的衍生物。又指演变发生,比如: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生命的种子不断衍生,从微小的微生物到繁盛的森林,形成了丰富多样的生态系统。“衍化”指发展变化,比如:这个药方是综合几个秘方衍化而来的。

“衍射”指波在传播时,如果被一个大小近于或小于波长的物体阻挡,就绕过这个物体,继续进行;如果通过一个大小近于或小于波长的孔,则以孔为中心,形成环形波向前传播,如水面波遇到障碍物时,波绕过其边缘而达到物后;室内讲话声能绕过墙壁经门窗而达室外等。

“衍”又指动植物孳生繁茂。《管子·八观》:“荐草多衍,则六畜易繁也。”“敷衍”指分布、传播。《文选·张衡〈西京赋〉》:“篠簜(xiǎo dàng)敷衍,编(连也)町(谓畎亩)成篁(竹丛生也)。”李善注引薛综曰:“篠,竹箭也;簜,大竹也;敷,布也;衍,蔓也。”“繁衍”指繁殖增多。《周书·于谨传》:“子孙繁衍,皆至显达,当时莫与为比焉。”“衍”也指古籍在刊抄过程中的字句误增。《礼记·檀弓上》:“爵弁绖䊷衣。”郑玄注:“此言绖,衍字也。”

“衍”又指推演、演述。《易·系辞上》:“大衍之数五十。”孔颖达疏:“推演天地之数。”又引申指扩展、扩充。章炳麟《驳建立孔教议》:“丘明衍传,迁、固承流,史书始粲然大备。”“衍变”即演变。清阮元《畴人传·顾广圻》:“世人多以方程为难,道古此题,其难更何如矣!开方衍变,图式备详,足资后人参考。”“衍义”指推演发明的义理,如宋真德秀著《大学衍义》、明丘濬著《大学衍义补》,皆在推演《大学》一书的义理。“衍绎”指推演引申。《新唐书·陆贽传》:“从狩奉天,机务填总,远近调发,奏请报下,书诏日数百,贽初若不经思,逮成,皆周尽事情,衍绎孰复,人人可晓。”“衍义”重在义理;“衍绎”重在引申。而“演义”指阐发经义。《后汉书·周党传》:“博士范升奏毁党曰:‘党等文不能演义,武不能死君,钓采华名,庶几三公之位。’”“演绎”指推断引申。朱熹《中庸章句序》:“于是推本尧舜以来相传之意,质以平日所闻父师之言,更互演绎,作为此书。”“衍义”之“衍”意谓详述道理,推衍意义而加以引申,是经史阐释的一种重要方法;而“演义”之“演”似乎更多一些个人的发挥和创造。《演繁露》是南宋程大昌撰写的笔记,其考证名物典故,引证博洽,颇似辞书。大昌以为今本《春秋繁露》非董仲舒原书,其真本当属《尔雅》《释名》一类。乃拟其意自作此书,故用“演”而不用“衍”。

“推衍”指由推理而引出,推导产生。明唐顺之《叶包庵先生寿序》:“进不能张大先生之教,以行于世;退复不能推衍先生之说,以淑于人。”“推演”指推断演绎。汉陆贾《新语·明诫》:“观天之化,推演万事之类。”“推衍”侧重于从已有逻辑或理论出发,推导出新的结论或观点,比如:根据以上论据,推衍出这一结论。

“推演”强调通过模拟或假设情境,逐步演绎事件发展过程,比如:兵棋推演显示,这场战争将在半年后结束;我们沙盘推演过特朗普的出招,应对预案充足。

“衍变”即“演变”,二者均有逐渐发展转变的意思,许多情况下可以相互替代,但它们在使用场景和侧重点上还是存在细微的差异。“衍”重在漫延,带有扩散感,偏向横向;“演”重在长流,如水之顺流而下,水流不息,故多用于描述根据流程逐步进行的活动,偏向竖向。衍变一词多用于抽象的概念转化,突出原有体系内自然生发的改变,多为发散性的局部调整或发展,如观念的衍变,语言文字的衍变;演变多用于自然、社会领域,侧重时间积累导致的阶段性变化,这有可能引发本质改变,如物种演变、制度演变。例如:范文澜《中国通史》第二编第二章:“孟子发挥孔子的德治思想最为透彻,西汉以下的儒学,基本上是孟子学说的衍变。”胡适《读书》:“达尔文研究生物演变的现状,前后凡三十多年,积了无数资料,想不出一个单简贯串的说明。”“和平演变”之所以只能用“演变”而不能用“衍变”,在于演变常是可预见的、有其必然性的,而衍变则并不常在预料中,属于“三眼铳儿打兔儿——不拿准儿”。

部分图片引自网络,著作权归原作者所有

来源:黄县话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