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开封市尉氏县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08:15 7

摘要:尉氏县在古代的时候,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郑都新郑的东边,并且比较荒芜,因此称之为“东鄙”,意思是东边偏远的地方,主要用来囚禁还没有定罪的犯人。郑国派大夫“尉氏”为管理这里,此地也是他的封邑,因此取名为尉氏邑。

尉氏县在古代的时候,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处于郑都新郑的东边,并且比较荒芜,因此称之为“东鄙”,意思是东边偏远的地方,主要用来囚禁还没有定罪的犯人。郑国派大夫“尉氏”为管理这里,此地也是他的封邑,因此取名为尉氏邑。

到了秦朝统一天下之后,因为这里原本名叫尉氏,又是大夫尉缭的故乡,因此设置县城之后,取名为尉氏县,这个名字一直用到现在。如今尉氏县东部的大马,大营,岗李,洧川因为地理位置的原因,为了更好的发展,已经划入郑州航空港区。

尉氏县行政区划

洧川镇

洧川镇南面靠着双洎河,双洎河古代叫做洧水,汉朝的时候,这里渐渐形成了村落,取洧水流经平川之意,取名洧川。后来这里因为水运发展起来,宋朝时期,称为宋楼镇,不过当时宋楼镇的主要镇区在洧水南岸。后来金人南下之后,这里因为水灾的缘故,洧水北岸日渐繁华,南岸却渐渐衰落,所以到了金朝兴定二年的时候,朝廷在洧水北岸,如今洧川镇所在的地方,设置了洧川县,洧川县一直存在到近代,因为水运衰落,最后并入尉氏县。

大营镇

传说南宋时期,抗金英雄岳飞曾经带领大军在这里扎营下寨,后人在此居住,形成村落,因此命名为大营。

岗李乡

古时候这里有一处沙岗,明朝李姓人家从山西迁移到此处,逐渐形成村落,因为村子位于沙岗边缘,因此命名为岗李。

大马乡

传说明朝时期,马姓人家在此定居,形成村落之后,称之为马家庄,到了清朝时期,这里称之为马家集,后来在马家集的东面,又形成了一个以马姓为主的小村庄,只不过规模更小而已,为了区别,马家集改名为大马。

两湖街道

两湖街道是尉氏县古县城的区域,近代划为街道的时候,因为区域内有两个湖泊,东湖和南湖,因此取名为两湖街道。

朱曲镇

唐朝时期,这里渐渐形成村落,因为此地被杜公河弯曲环绕经过,而村庄里面朱姓居多,因此取名为朱家曲,后简化为朱曲。

蔡庄镇

西汉时期这里已经形成了村庄,后来据传说东汉名相蔡邕曾在这里居住,因此当地人将村名改为蔡相乡,后来又称为蔡家庄,蔡庄集,最后演变为蔡庄。

永兴镇

明清时期,贾鲁河古道经过此处,据说有一个名叫侯百川的人在这里摆渡,后来渐渐形成村落,当时以“永远兴隆”之意,给村子取名为永兴。

张市镇

据说古代运粮河经过此处,明清时期这里已经是远近闻名的水旱码头,有一个张氏女子在这里摆渡卖茶,深得乡里赞誉,因此村名为张氏,后改为张市。

十八里镇

明朝时期,很多人从山西洪洞县迁居此处,逐渐形成村落,因为这里在尉氏县东面十八里,于是便以此为村名。

水坡镇

先秦时期,这里有一片巨大的湖泊,名叫逢泽,战国时期已经是魏国都城大梁周边的游猎之地。后来蓬泽渐渐干涸,宋朝时期,人们在中间的坡地上建村,取名水坡。

庄头镇

传说宋朝时期,这里有一座土岗,人们在上面建村之后,取名岗头村,后来围村建寨,改名人和寨。明朝时期,因为村庄扩大,土岗被铲平,于是村名又改为庄头。

邢庄乡

明朝时期,邢姓最早在这里建村,因此命名为邢庄。

门楼任乡

明朝时期,任姓从山西迁徙到这里,并且建造一个门楼,因此称之为门楼任。

大桥乡

古时候因为村中俞氏在村东建立一座大石桥,于是村子直接改为大桥村。

南曹乡

传说东汉时期,曹操曾在此地驻军,分为南北两寨,这里是南寨所在地,后来发展成村落,命名为南曹寨,后来简称南曹。

小陈乡

明朝洪武年间,陈姓从山西洪洞县迁移到此处建村,因为村子规模小,称之为小陈庄,后来简称小陈。

来源:小蒋说天地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