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华坤:解答钱学森之问离不开中国历史文化的大坐标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13:31 1

摘要:提升认知,理念革命,知识体系重构,教育模式重建。钱学森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被称为“钱学森之问”。解决之道。找准“高精尖缺”人

陶华坤:解答钱学森之问离不开中国历史文化的大坐标



1.钱学森之问的目的:探索如何培养杰出人才的方法。

提升认知,理念革命,知识体系重构,教育模式重建。钱学森说:“现在中国没有完全发展起来,一个重要原因是没有一所大学能够按照培养科学技术发明创造人才的模式去办学,没有自己独特创新的东西,老是‘冒’不出杰出人才。”这被称为“钱学森之问”。解决之道。找准“高精尖缺”人才匮乏的“痛点”和“难点”。思维方式与思维水平决定一个人如何解决问题。对一个国家来说,国民思维方式与思维水平则足以决定国家的前途和命运。



2.钱学森之问:是对教育的拷问,更是对国家创新体系的深刻反思。

教育,需要不断地回过头去审视其目的。根本症结:教育理念要从标准化生产向个性化激发转型。好学校一定都有一套强大而清晰的办学逻辑,都有共性的建设方法论和“应然”的模样。西南联大“刚毅坚卓”的精神,让每个置身其中的个体都能在价值光谱中找到自己的坐标,又能在集体图腾中确认共同信仰。大学是传播知识、传承文化、探究学问、追求真理、创造思想、培养人才的重要场所,具有本身及其群体的特殊性:广博的知识存量和深厚的文化底蕴,富有创新意识引领时代发展和社会进步。



3.解答钱学森之问离不开中国历史文化的大坐标。

中国现有所有的大师级人物,均得益于民国的教育,成才于民国时期,其原因就是民国教育当时位于世界前列。1927年公布的《大学教员资格条例》规定,大学教员月薪,教授400-600元,副教授260-400元,讲师160-260元,助教100-160元。教授最高月薪600元,与国府部长基本持平。民国时期的清华图书馆1946年的《教育宪法》规定:“国家应保障教育、科学、艺术工作者之生活,并依国民经济之进展,随时提高其待遇。”资料显示,当时普通警察月薪银圆2块,县长月20块,国小老师月40块,民国时期小学教师的地位和待遇要远远超过县长。



4.寻根问底:钱学森之问答案在何方?

罗纳德·科斯在2012年2月发表《中国的市场转型只是起步》一文中,从经济学家的角度回答了钱学森之问。科斯说“钱学森之问”帮我回答了中国读者向我提出的问题,而就钱先生的问题,我却有个答案,那是因为中国缺乏一个开放的思想市场。科斯接着说“钱学森之问”清晰表明,充满活力的思想市场不仅是学术卓越的一个先决条件,也是开放社会和自由经济不可缺少的道德和知识基础,没有这样的思想市场,人才的多样性必将枯竭。一个开放、包容的思想交流环境,是培养创新人才的前提。



来源:教育专家话教育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