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丝绸之路是两千多年以来人类交流所形成且贯通整个欧亚大陆,一直连接到非洲、埃及的世界最长陆路。但这只是从西汉时期开始算起,实际上丝绸之路远远不止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与人类的起源、早期人类的交流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一、丝绸之路与人类起源
丝绸之路是两千多年以来人类交流所形成且贯通整个欧亚大陆,一直连接到非洲、埃及的世界最长陆路。但这只是从西汉时期开始算起,实际上丝绸之路远远不止两千多年的历史,它与人类的起源、早期人类的交流活动有着紧密的联系。
学界关于这个问题有几种主要观点:一种基于人类的DNA分析的观点认为,某个非洲原始部落的女性是我们全世界人类的祖先,也就是所谓的“夏娃”。还有一种观点认为中国的人类还是从中国本土生长出来的,并没有被外来的人类所同化,但是这个时间过程可能在距今5万年到10万年之间。而如今中国发现的人类遗址基本上都是在这个时间之前,即距今10万年以前、20万年以前,甚至50万年以前,但是那些人类都灭绝了。
按照这些推测的理论有几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我们大家的祖先都是从非洲过来——走丝绸之路:从两河流域的埃及到叙利亚,或是越过红海到沙特阿拉伯,然后走伊拉克、伊朗、阿富汗、新疆,最后到达中国内地。还有一种说法是他们可能不是沿着陆上丝绸之路,而是沿着海边从印度洋到巴基斯坦,然后到印度,经由缅甸等东南亚半岛地区北上到达中国的广东,福建等地,最后再到北方。以上两种可能性可以共存,这两种可能性的两拨人汇合在一起又开始向北走,从俄罗斯越过白令海峡到阿拉斯加,然后到美国,再从美国向南奔赴南美洲。南美洲是这些非洲原始人类最后到达的地方,这大概距今1万年左右。现在于南美洲发现的人类遗址,大概最早的距今1万年左右。按照这种理论,“丝绸之路”存在至少有5万年了,只是没有记载而已。当然这只是推测,不过很多人都相信:人类最开始是从同一个地方出发,最后到达全世界。
中国的一些科学家还是相信人类的起源就像满天星斗一样(它不是一条长河,从上游流到下游)到处生发出来,然后向全世界蔓延,所以又有了另外一种理论——“满天星斗”理论。我们的动物和种植物,实际上全世界到处都在流通,我们吃的面包、小麦也是从丝绸之路过来的,所以本来就存在一个商业的大流通。因此我们说的丝绸之路,实际上主要是指两条主要的通道——海上丝绸之路、陆上丝绸之路,而从这两条主要通道的原本意义上来说,它最早是一个商业通道。陆上丝绸之路,主要指从中国出发,贯穿东西一直到亚洲的最西端,然后通过土耳其海峡,接着穿过伊斯坦布尔的海峡最终到达欧洲。
二、丝绸之路与文明交流
有关人类的四种文明,李凇老师引用了法国学者格罗塞的一个有名论断,在客观分析该论断的基础上,也提出了自己的观点以作补充。
1、四种古老文明间的交流
19世纪法国学者格罗塞说:旧世界的文化是三种人文主义接触的产物,这三种人文主义分别是希腊的文明,印度的文明和中国的文明,他所谓的旧世界指的是英国大不列颠开始征服世界之前。在格罗塞看来,人类的历史奇遇中最为引人入胜的时刻之一,很可能就是这三种人类文明相互接触的时候。一个基本假设是这三种文明一开始在相互独立的地方自己发展,在他们发展到足够大而向外扩张的时候,就互相突破了自己原有的势力范围,从而引发了相互接触。这种融合的结果就是希腊发现了印度,印度又随着本国佛教的传播而把希腊文化中的某些东西传到了中国社会,实际上这才是真正的发现了世界。这是在18世纪末到19世纪中期西方学术界比较普遍的一种认识,当然现在看起来这种认识还是有一些局限。
这三种文明的接触还缺少了一个很重要的部分——伊朗文明。伊朗文明即波斯文明,这是一个很大的文化、地理概念。伊朗曾经在历史上非常大,那个时期亚洲的一半几乎都是伊朗的地盘,因此伊朗文化中不可避免的存在一些欧洲的文化成分,也有一些因为亚历山大东征所带来的罗马文化。除此之外,他们还有很多的地域文化,尤其是他们强大时形成的波斯文化。这些文化又开始影响到印度,影响到中国,尤其是在公元7世纪开始壮大的伊斯兰教。伊斯兰文化现在几乎是世界上分布最广的宗教文化,也是宗教情结、信念最强烈的文化。这四种文明大概就是我们人类2000年以来,从中国的汉代开始,就相互发生作用,相互联系。(当然这里没有包括美洲文明,因为美洲文明向外输出的很少,他们没有像中国文化、希腊文化这样向外弥散而与其他文明产生化合作用,虽然他们的历史也不短,但显然跟亚洲文化、印度文化和希腊文化都不一样,它是一个独立的板块。)
2、始于西汉的丝绸之路
比较保守的说,丝绸之路从西汉后期开始到现在,共有两千一百多年的历史。一般认为张骞通西域是丝绸之路的一个标志性事件。但丝绸之路实际上并不是一条路,它是一个网,它的起点、端点可以是任何一个地方。张骞通西域只是一个文化认定的点而已。《汉书▪西域传》里面有记载:“安息长老传闻,条支有若水、西王母,亦未尝见也。自条支乘水西行,可百余日,近日所入云。”在这里我们发现,张骞出使西域还有一个重要目的:寻找西王母。因为汉代人都相信长生不死,然而西王母有长生不老药,汉代人特别想要找到这种药。而在时期更早的地中海地区也有个女神,功能与我们的西王母相近。所以我们的西王母传说的来源是有西方文化成分的(李凇老师大概在20多年以前就提出了该观点)。
总体上来说,丝绸之路就通过宗教、墓葬、贸易尤其是战争等不同的形式,使不同的文明相互交流融合,形成了一个世界文明的共同体。敦煌壁画是典型的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的产物,其中《陕西长安郭庄唐代韩休壁画墓》即为一例。不同的文明通过交通连接在一起,这种交通给了我们文明创造的灵感,同时也使我们对新的文明保持一种热情、好奇。
继西汉以来第一次丝绸之路高潮之后,从元代开始形成了中国第二次丝绸之路的高潮,尤其以宗教、军事为两个比较主要的方面,那是又一次丝绸之路的大爆发,同时也出现了海路。但丝绸之路到清代又出现了问题,这与明代后期开始的海禁政策有关。到了康熙乾隆时期,甚至只留下一个广州的港口跟国外来往。可是这个时候西方开始强大了,葡萄牙、西班牙、英国等国家开始向外膨胀,他们试图去找中国,结果后来发现了美洲大陆。
3、丝绸之路带来的希腊文化传统
希腊文化传播到中国始于公元前五世纪的亚历山大东征,亚历山大从希腊出发一路东征占领埃及、叙利亚、波斯湾、伊拉克、伊朗、阿富汗、巴基斯坦,一直到中国门口(伊朗和巴基斯坦交界的地方),最后把东征的这十几万人的军队安置在了这个地方,建立了犍陀罗国。犍陀罗文化实际上就是意大利的文化,他们就在这个地方开始融入到当地的文化之中(接受并改造佛教文化)。
然而早期佛教文化并没有神像崇拜,因此他们就结合当地人和希腊神话中阿波罗、宙斯的形象创造了释迦牟尼佛像,这就是最早一批的释迦摩尼的样子,后来整个印度也就接受了。之后佛教的势力开始大力的向外扩张,进入了中国。当然进入中国之后的释迦牟尼佛像同样也经过了中国人的创造、转化,这种吸收和转化在敦煌壁画中都得到了很好的印证。正如格罗塞所言,希腊、印度、中国这三种文明就这样通过佛教的传播、发展结合到了一起。这是佛教对文化发展的一个巨大推动。
4、丝绸之路的早期文化交流
早期丝绸之路的一个重要印证,是来自甘肃省博物馆一次展览上的文物——“权杖头”,通过这个文物我们可以发现:丝绸之路的早期文化交流可能比我们想象的要早得多,可能比张骞出使西域还要早上1000年甚至3000年。甘肃地区出土的“权杖头”有玉石、彩陶和青桐三种不同材质。玉石、青铜“权杖头”属于公元前1800—1500年的四坝文化,前者在甘肃玉门火烧沟出土,后者是中国最早的青铜器,这相当于我们的夏朝或夏朝更早的时期;彩陶“权杖头”属于公元前5000—3000年的仰韶文化,在甘肃西和县宁家庄出土,距离现在已有5000—7000年。早先中国的考古学家们都不知道这些东西是什么,随着考古的发展,后来才跟丝绸之路彼端的埃及、叙利亚的文化联系起来。后来的考古发现古埃及长老们的手里都会拿着一个“权力杖”(跟甘肃发现的权杖头很相似)表示他们的身份,考古学家们才知道了这些“权杖头”的功用。显然,甘肃出土的这些“权杖头”来源于两河流域时期,因此可以推测,古埃及文化在那个时期就已经开始影响中国了。所以现在有学者认为所谓的夏朝其实是埃及(因为一直没有找到夏朝在哪里),这听起来很荒唐,然而从现有的这些考古证据上去看,似乎又有一定的道理。但是还有一个很大的问题没有解决:埃及人是有文字的,如果真是埃及人到了中国,那他们为什么没有留下文字?显然,关于夏朝的问题还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三、从21个视点来看丝绸之路上的艺术交流
上面系统阐述了丝绸之路形成、发展的前因,接下来要谈到后果,即本次讲座的最后一部分内容——从21个视点来看丝绸之路上的艺术交流。由于本部分内容过于庞杂且涉及到大量具体艺术品的欣赏,加之篇幅有限,因此以下选择部分重要视点以作描述:
1、来自古希腊的神怪:人头马身武士纹缂毛壁挂
在新疆发现的《人头马身武士纹缂毛壁挂》是纯正的古希腊的东西。首先,其运用的是纯粹的西方的技法。在同一时期,这种以明暗表现图像的技术手法,在中国内地绝对没有。其次,这种人头马身形象来自希腊神话里的“马人”部族。我们现在可以在卢浮宫里看到大量的希腊雕塑中(如古希腊雕塑Centaur)都有这个形象,这种上半身是人下半身是马的神怪形象在中国没有出现过,这显然就是希腊文化到了中国的门口。
2、希腊乐器来到太行山
河南省济源市五龙口出土过一个汉代《吹双笛陶俑》,其中吹双笛的样式,在地中海沿岸地区很多地方都能见得到。一块河南私人收藏的汉代画像砖《吹双管笛子的仙人》表现的也是这样一个吹双笛的人的形象,而在中国并没有出土过这种双管笛实物,显然这是来自希腊的乐器。可惜的是这种乐器只在汉代昙花一现,并没有传承下去。
3、来自地中海的女神
在地中海沿岸地区有一个自然女神,同时也是财富女神,叫塞布里(Cybele),其模糊对应起来应该就是中国的西王母(前面提到过中国的西王母可能就是来自西方的女神)。在我国河南南阳的考古发现中有一个怀里抱着丰饶角的西王母的形象,在新疆的考古发现中也有这样的形象出现。而丰饶角在古希腊、古罗马,尤其在公元1世纪罗马时期是非常常见的,它是丰收女神的象征。由此知道,我们关于西王母的神话实际上是一个综合性的、关于西方女神的想象与传说。
4、异域神兽:狮子
中国的文殊菩萨是骑狮子的,而印度的文殊菩萨是不骑狮子的。中国的文殊菩萨为什么会骑狮子?这也是从波斯传过来的,骑狮子的女神Cybele即是最有力的证据。山东博物馆有个中国最早的写着“狮子”两个字的雕刻,是汉代刘向所作。然而中国是没有狮子的,早期中国的狮子全是外国人送的,汉代的狮子即是张骞通西塞时期阿富汗那边送过来的。还应该注意的是那个时候的狮子叫做“师子”,后来才演变成了“狮子”。
5、大力神赫拉克勒斯的变种
大力神赫拉克勒斯是古希腊罗马非常盛行的形象(见浮雕作品《诸神水缸》),连古罗马的皇帝都要求工匠把他的雕像做成赫拉克勒斯的模样。赫拉克勒斯俨然成了那个时期的模范。这个模范形象也一步步从希腊传到阿富汗、敦煌,最后到了长安。武当山上的一个铜像护法的形象即源自这个头戴虎皮帽的大力神样式。毫无疑问,这就是希腊罗马文化来到了中国,并且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一部分。
6、佛教传入的一种主流渠道:建造大佛
印度不造大佛,大佛是阿富汗的传统,比如有名的巴米扬大佛(已经被塔利班炸毁),除了中国以外最大的大佛就在阿富汗。当然,中国的大佛也是从那边传过来的。唐代的玄奘曾去详细考察过阿富汗的巴米扬大佛,学习佛教知识,所以在他的《大唐西域记》里面有两个巴米扬大佛(一个东大佛一个西大佛)的详细记录
7、佛衣的奥秘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中“曹衣出水”的样式实际上来源于犍陀罗地区的印度佛教艺术。从犍陀罗的佛像到笈多时期恒河流域的佛像,经过了200年传到了中国的五台山、长安、敦煌。佛衣样式在印度实际上来源于两个传统:一个是北印度犍陀罗传统——表现人体,这是从古希腊传过来的;另一个就是南印度恒河流域的传统,当然其也是要表现人体。
8、画面如何讲故事
印度常常会用连续的画面来表现一个故事的过程,中国没有这种传统,如汉代画像石通常是选取一个典型的瞬间将其表现出来。而在敦煌、新疆等地发现的许多北朝画像石上都出现了一种通过连续性的画面来表达一个故事的叙事方式,毫无疑问,这种叙事方式来自印度。
9、密教的北上
唐玄宗时期,开元三大士到中国来弘扬密法,密教因此传入中国。密教特别讲究仪轨,是少有的具有严格教规的宗教,所谓“教外不传,教内私传”,因此也是传入中国后没有被中国化的宗教。
北朝至唐代时期来自西方的三个宗教被叫做三夷教。摩尼教是其中之一,后来在明代被称为明教,主要活动在洛阳一带。中国目前还存在的唯一一个摩尼教庙堂——草庵摩尼寺坐落于福建晋江。
11、三夷教之二:景教
景教,即唐代传入中国的基督教聂斯脱里派,也就是东方亚述教会。它最开始从土耳其、意大利等地方出发,传到叙利亚、伊朗等地,最后到了中国。因为唐代皇帝很宽容,所以景教就留了下来,但遗憾的是后来还是没有传下去。
12、三夷教之三:火祆教
祆教在中国历史上又叫火祆教、拜火教,有很多种叫法,这是世界上最早的(公元前20世纪)宗教之一,相当于我国商代早期夏朝末期那个阶段。当然,就当前的考古发现来看,夏朝还并没有任何宗教的遗迹留下来。
四、结语
关于丝绸之路艺术交流的21个视点,确实每一个视点都能不同程度的启发我们以思考,每一个视点都显示了丝绸之路给文明交流所增添的精彩。丝绸之路对于人类的重要意义也正如讲座最后李凇老师所总结的:丝绸之路交流所带来的文化变化是全方位的、综合的:它是不同宗教和信仰的扩散交融;是文化观念的渗透和知识的叠加;是艺术表现手法与技术的延展;是文明发展活力的增强;是中国人的宽容心态和对多远文明的接纳!
作者:李凇,北京大学博雅特聘教授、艺术学院教授、元培学院导师。德国海德堡大学东亚艺术史研究所客座教授。主要著作有《陕西佛教艺术》、《陕西古代佛教艺术》、《中国道教美术史》、《论汉代艺术中的西王母图像》、《远古至先秦绘画史》等,个人论文集有《长安艺术与宗教文明》、《神圣图像》、《图说新语》。2009年获首届中国美术界最高奖“中国美术奖-理论批评奖”(文化部),2014年获“北京大学第十二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一等奖。
来源:丝路遗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