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列腺癌:隐匿的“老年男性杀手”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12:34 1

摘要:近日,美国前总统拜登被确诊前列腺癌,癌细胞已转移至骨骼。这一病例引发公众对前列腺癌隐匿性和防治的广泛关注。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邹青对此做了解读。

近日,美国前总统拜登被确诊前列腺癌,癌细胞已转移至骨骼。这一病例引发公众对前列腺癌隐匿性和防治的广泛关注。江苏省肿瘤医院(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主任医师邹青对此做了解读。

“沉默杀手”:常常一发现即晚期

作为美国前总统,在医疗技术水平发达的国家,却没能早期发现前列腺癌,公众都感到非常遗憾。邹青主任指出,前列腺癌堪称“沉默杀手”,如果不做筛查,很难早期发现。早期肿瘤生长缓慢且无典型症状,易被忽视;当出现排尿困难、尿频尿急等表现时,常被误以为是老年常见的前列腺增生或前列腺炎,导致漏诊。在我国,超70%的前列腺癌确诊时已发生转移,而早期发现的患者不足30%。

筛查是发现早期前列腺癌的重要手段,但公众对筛查的重要性认知仍然不足,很多老年人在基层筛查出PSA高后,不愿意接受穿刺检查,导致不能及时确诊。有数据显示,我国PSA异常者的穿刺率仅为22%左右,而在欧美为90%左右。

偏爱老年人:75-79岁为发病高峰

邹青表示,拜登82岁确诊的案例并不罕见,符合疾病流行病学特征。因为前列腺癌与年龄呈强相关性。中国肿瘤登记数据显示:前列腺癌 44岁以下患病风险仅0.01%; 60-74岁升至2.42%,75岁以上达3.24%;临床中位发病年龄72岁,高峰年龄75-79岁。随着前列腺癌筛查的普及,越来越多50-60岁的患者被及时检出,晚期占比也明显下降。

手术:高龄不是禁区

很多人以为拜登没有接受手术治疗是因为年龄太大。邹青解释,能否手术,医生需综合肿瘤分期、患者健康状况及预期寿命等情况来评估。对早期且身体条件良好的高龄患者,仍可采用根治手术或粒子植入等局部治疗;但已发生骨转移的晚期患者(如拜登),需以激素治疗为主。

激素治疗:阻断癌细胞“燃料”

激素治疗,实为“雄激素剥夺疗法(ADT)”。前列腺癌细胞的生长依赖雄激素,通过药物或手术抑制睾酮生成。现在有很多高效新型的雄激素受体阻滞剂可有效控制病情。研究显示,约90%的晚期患者初期对ADT敏感,但多数会在1~3年后产生耐药性,需联合其他治疗。

骨转移:最常见的危险信号

前列腺癌喜欢“四处乱窜”,会通过血液和淋巴转移。特别容易转移到骨骼引起骨痛,尤以腰部、骶部、髋骨的疼痛多见。多数人很难把骨痛与前列腺癌联系到一起,起初都会以为是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去骨科就诊,或者接受用中医中药、针灸推拿等等治疗,经过一段时间治疗无效才会到肿瘤科就诊;而有些患者出现明显消瘦、贫血、全身疼痛甚至要靠止痛药维持才去做全面检查,此时病期已晚,治疗效果很差。而有经验的泌尿外科医生,通过前列腺触诊就可以鉴别诊断。

预防策略:从健康的生活习惯开始

邹青建议,预防前列腺癌,一定要重视生活习惯。比如饮食上减少红肉和加工食品的摄入,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入,戒烟限酒,不要憋尿,减少久坐,保持良好的心态,坚持适度运动等。此外,要重视早期筛查,50岁以上男性2~3年查一次PSA;高危人群筛查年龄提前至45岁。

拜登患癌的消息为全球男性敲响健康警钟。面对这一老龄化疾病,提升筛查意识、建立科学防治观至关重要。注重生活质量的同时,做好早期筛查。建议男性从50岁起将PSA检测纳入年度体检,让隐匿的癌细胞无处遁形。

通讯员 胥林花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刘峻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