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易贵落实,学会《易经》中这6种思维方法,幸福亨通得保障!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07:02 1

摘要:错卦:两卦之间阴阳相对,称之为错卦(又称对卦,相对之意)。把一个卦中的六个爻一一阴变阳、阳变阴,就得到了该卦的错卦。如乾卦六爻皆阳,其错卦是坤六爻皆阴。64卦皆有错卦,这告诫我们凡事皆有相反的一面,这叫“一阴一阳之谓道”。

学习《易经》贵在落实,落实要讲方法,学会《易经》中这6种思维方法,可以助你在人生道路上趋吉避凶,成功抵达亨通幸福的彼岸。

一、“错综复杂”的思维

易经是讲变化的,我们常说的“变卦”就来自易经,错综复杂就指卦的不同变化形式。

错卦:两卦之间阴阳相对,称之为错卦(又称对卦,相对之意)。把一个卦中的六个爻一一阴变阳、阳变阴,就得到了该卦的错卦。如乾卦六爻皆阳,其错卦是坤六爻皆阴。64卦皆有错卦,这告诫我们凡事皆有相反的一面,这叫“一阴一阳之谓道”。

综卦:把一个卦颠倒来看,就成了另外一个卦,称之为综卦(又称反卦)。如我们倒转天风姤卦就成了泽天夬卦,同样把夬卦倒转180度,就成了姤卦,所以成综卦的双方是互为综卦。综卦的设置启迪我们将心比心,以便能够设身处地去为他人着想,不要凡事都站在自己的立场上来衡量。

复杂卦:又称交互卦,把卦中五四三爻和二三四爻重新组成的卦称之为交互卦,又称复杂卦。这启迪我们注重事物内在的变化,告诫人们任何事物都有更深层次的问题,看问题要看到事物内在的关联性,探求来自内部的勾连变化。

二、零起点的终始论思维

既济卦是六十四卦中的第63卦,象征过了河,完成了任务。第64卦未济卦象征面临过河,准备过河,表示事情的开始。《易经》为什么将第64卦这最后一卦设计为事情的开始?

《易经》64卦既是一个封闭的系统,又是一个开放的系统。其高明之处就在这里,他讲“终始”,终了就是开始,而且是新的开始,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这种“终始论”类似现代领导科学中的“零起点思维”,类似老百姓所说的“从头来”。

宇宙万物,生生不息,终了,开始,终了,开始,循环往复以致无穷,这是宇宙万物的真相。六十四卦中的既济卦与未济卦的相互转换,告诫我们在事情做得圆满的时候,要做到防患于未然保持忧患意识;处于困难、混乱的时候应看到未来,当审时度势培育时机,促使事物向着光明的方向发展。

三、天人合一的整体思维

《易.系辞传》说:“易有太极,是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定吉凶,吉凶生大业”。

伏羲一画开天创八卦,或一画开天,或太极生演绎,可知《易经》是从“一”开始的,最终还可以回归为一,64卦是一个整体。64卦中任何一个卦也都是“天地人”为一整体,每卦上边二个爻为天、中间二个爻为人、下边二个爻为地。这叫天地人合一,是整体思维。

大至宇宙、社会、国家,小至万物之一物,包括一个人、一棵树、一株草,乃至一个单细胞物种,皆为一个整体。大的包括小的,小的是大的一部分,小的其中还有更小的、更更小的。这启迪我们人与自然、人与团体、人与自身要和谐。大同社会就是建立在整体之上,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中国梦都反映了整体观思维。家庭的有序性,团体的有序性,社会的有序性,都体现了整体利益的需要,说明整体思维的重要性。

四.观物类比的思维

《易经·系辞传下》讲道:“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可见有了伏羲氏之“观”才有了八卦。“观”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易经》就是这样取象于宇宙万物,创作出八卦、六十四卦。六十四卦采取“以象会意”的方法,先取一个物象,然后从物象中理解其意。在此基础上就可以得意忘象、得意忘形了,因为至此其象也就可有可无了。

通过具体的象,悟出一个道理,知道该怎么做、不该怎么做,借此指导人生。语言的目的是表达象,象的目的是表达意。人们所要探究的不在象本身,而在其象所要表达的意。象是有型的,意是无型的,得意可以忘形。

《易》曰:“天垂象,圣人则之”。为什么独有圣人则之?因为圣人掌握了观物类比思维方式。易经64卦,卦卦有象,所以卦卦有观,观之道大矣,了解了《易经》的这一思维方式才能够将其理念更好地运用于我们的生活。

五、中道和合思维

通常人们认为“中”就是择其中而处和处其中,这是表层的认识。易经中的“中”有个特别的定性就是“贯通”,这与其中爻特性分不开的。

易经的中爻可谓是顶天立地,因为其上为天、其下为地,只有顶天立地其中爻才会有意义。所以中爻被赋予的特性是统筹全局上下贯通。上下贯通,阴阳和合谓之中。所以易经的“中”是动态的,要统筹全局、上下贯通,且应该是主动求其中并持其中,这都是动态。《易经》中道所体现的是统筹全局、不偏不倚,是兼顾上下左右。其“中道”可以带来和平和谐,其本质是一种基于整体的合理性。

上下贯通,阴阳和合谓之中。《易经》中的六十四卦,各是一个包含天地人的整体。每一卦的中爻都可谓是顶天立地,因为其上为天、其下为地,天地人一体,人只有顶天立地才会具有意义,躺平则丧失其生存意义。这里人舍弃上或舍弃下,或上下皆舍弃的行为,都是违背《易经》理念的。

处于中间位分的人们能够表现出对上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这个社会就会是祥和与和谐的。家庭中的“中”就是敬老爱幼,团体中的“中”就是承接好上游的、传输好下游的,社会中的“中”就是要把对上负责与对下负责的一致性作为出发点。

《坤.文言》有句话最能体现“中”之美,其曰:“君子黄中通理,正位居体,美在其中,而畅于四支,发于事业,美之至也!”美在其中!美哉,其中!

六、利他的思维观

利他就是在行事为人之时要从利于他人出发,而不是一事当前先替自己打算。《易经▪乾文言》讲“以美利利天下,不言所利”,充分表达了《易经》的这一思维。最好的取利方式、最安全的取利方式应该是先利他。

趋利是人之天性。天下万事绝无因其害而存的事,天下万事也绝无无其利而可以存的事。所以“利”的存在是一切事物存在的基础。从小而言,人是群体动物。所以或大或小,人必须生存于、依赖于一定群体,这个群体就是其同利方。不与群体取同利,必被群体所抛弃。所以智慧者必会自觉的从群体这个整体出发考虑问题,乃至于自己利益也要从整体出发。从大的方面讲,天下大同、天下为公、共同富裕、人类命运共同体都说明“同利”的重要性。

取利取“同利”,同利者必有同助,与天地同利,则天地同助,所以取同利必顺而吉。怎么做才符合取同利原则呢?基本的一点是首先要有“利他”思维。利他是求同的基础,无利何以同?无利与谁同?所以利他是“互益”之道。爱出者爱返,福往者福来,主动地去先行互益才是智者所为。己欲立而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讲的就是利他观。行取利他,利取其同。

总的来说,《易经》的道理千头万绪,对个人而言就是两个字——修身,归根结底要靠自己的修身。掌握上边《易经》中这6种思维方法,行走正道,幸福、亨通必得保障!(学以致用,行易利他欢迎条友的关注交流

来源:小蔚观世界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