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一开始,就是黄杨钿甜晒了自己成人礼的照片,戴着一对耳环,有网友说那可是价值230万的格拉夫耳环。这一下就炸开锅了,大家都在讨论,一个07年出生的年轻演员,哪来这么多钱买这么贵的耳环?紧接着,她父亲的公职背景被扒出来,事情就越来越复杂,从最初的饰品价格讨论,变成
家人们,最近黄杨钿甜那事儿大家应该都听说了吧,网上吵得沸沸扬扬,大象新闻和潇湘晨报也下场表态了,观点还截然不同,
一开始,就是黄杨钿甜晒了自己成人礼的照片,戴着一对耳环,有网友说那可是价值230万的格拉夫耳环。这一下就炸开锅了,大家都在讨论,一个07年出生的年轻演员,哪来这么多钱买这么贵的耳环?紧接着,她父亲的公职背景被扒出来,事情就越来越复杂,从最初的饰品价格讨论,变成了对其家庭财富来源的质疑,甚至牵扯到雅安地震灾后重建项目,怀疑她父亲“发国难财”,还挖出她父亲名下公司的一堆事儿,像注册公司时还是在职公务员,名下有上亿深圳华侨城别墅,还紧急变更公司法人及股东 。
先说大象新闻,它觉得这事儿可不是简单的娱乐八卦,而是社会监督。站在大象新闻的角度看,公众对公职人员的财富透明有合理追问的权利。黄杨钿甜父亲曾经是公务员,后来辞职经商,这中间的财富积累速度、资金流向,确实很容易让人产生怀疑。毕竟公务员的收入摆在那,正常情况下很难支撑这种奢侈品消费。而且他辞职后的一些商业行为,比如影视公司参与雅安文旅项目招标,和他以前在投资促进局“招商引资”的职责有交集,还有被怀疑参与雅安地震灾后重建项目,这些都让人不得不怀疑存在权力寻租的可能。大象新闻认为,公众的质疑不是瞎猜,是基于信息不对称下的合理推测,官方既然已经介入调查,那就应该把真相查个水落石出,这关系到社会公平和公众对公职人员廉洁性的信任。
但我和潇湘晨报的想法更接近。潇湘晨报说黄杨钿甜一家不必陷入自证陷阱,我特别赞同。你想啊,要是真有证据证明人家有问题,那直接去公安部门报案,或者找当地纪委监委举报,让官方去彻查就完事儿了。凭什么要求人家把家底亮给普通网友看呢?换位思考一下,谁愿意把自己家里的财产情况、各种隐私都毫无保留地展示给别人看?
就拿这次事件来说,虽然网友们的质疑有一定的依据,但很多都是基于猜测和挖掘出来的碎片化信息。黄杨钿甜父亲也回应了,说耳环不是正品,自己没参与那些网传的事儿。四川慈善总会也澄清了,说涉及雅安地震灾后重建项目的那个杨伟和黄杨钿甜父亲是同名同姓,不是同一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让人家一家不停地自证,意义真的不大。如果网友们不满意这些回应,觉得还有猫腻,那就等官方调查结果就好啦。官方有专业的调查手段和流程,能更全面、深入地核实情况,得出的结果也更有说服力 。
从社会层面来讲,舆论监督是好事,能督促公职人员廉洁从政,保障社会公平正义。但舆论监督也得有个边界,不能打着监督的旗号,去侵犯别人的合法权益。现在网络这么发达,信息传播速度快,很容易形成一边倒的舆论,对当事人造成很大的压力。在黄杨钿甜事件里,网友们的热情很高,这体现了大家对社会公平的关注,不过也得冷静下来想想,我们追求真相的方式是不是合理 。
在等待官方调查结果的过程中,大家还是要理性看待这件事。别被情绪左右,盲目跟风指责。如果最后调查结果证明黄杨钿甜一家没有问题,那之前那些过度的指责和猜测,对他们来说是多大的伤害啊。要是真查出有问题,相信官方也会依法依规严肃处理,给公众一个交代。
来源:感性老道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