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后端午,老人说是“恶月恶日”,建议做好3事,家人平安健康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11:12 1

摘要:随着小满节气的到来,公历5月下旬也就到来了。此时一个备受百姓关注的日子也就临近了,那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据悉,今年的端午节出现在公历5月31日,距今仅剩10天。

导读:10天后端午,老人说是“恶月恶日”,建议做好3事,家人平安健康。

随着小满节气的到来,公历5月下旬也就到来了。此时一个备受百姓关注的日子也就临近了,那就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据悉,今年的端午节出现在公历5月31日,距今仅剩10天。

端午节,也就是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属于国家法定节假日,这天人们将会迎来3天小长假,分别是5月31日、6月1日、6月2日。而且端午节还是一个纪念屈原、驱邪避毒、祈福纳吉的节日。这天,民间百姓往往都会吃粽子、赛龙舟、挂艾草、喝雄黄酒等,以此来表达对于节日的喜爱。

此外,说到端午节,老一辈人往往都说这天是“恶月恶日”,这是为何?其实这与古代的民俗信仰和历史背景有关。

首先,农历五月属于仲夏时节,这个时间里气温升高、湿气加重,容易滋生各种病毒和毒虫,尤其是蚊虫、毒蛇等活动频繁,为此就容易传播瘟疫,对人类健康造成威胁。尤其是家里的小孩和体弱的老人更需要特别注意防护,因为他们的抵抗力较弱,容易受到侵害‌。为此,这个月份就成了古人眼中的“毒月”。

其次,在毒月里,古人有总结了九个毒日,称为“天地交泰九毒日”,分别是五月初五、初六、初七、十五、十六、十七、二十五、二十六、二十七。而在九毒日中,五月初五是九毒日之首,这是出于人们对入夏以后自然与生态所产生的各种巨大变化,导致人们心理上有诸多的恐惧,从而产生的,

为此,五月初五就成了“毒月毒日”,也被称为“恶月恶日”。这一说法在民间一直流传至今,而且深受老一辈人的信服。

此外,古代还有“不举五月子”的习俗,说的是在五月初五这天出生的孩子被认为是不吉利的,会给家里带来不幸,甚至有“男害父、女害母”的说法。这种观念在东汉王充的《论衡》中也有记载:“夫正月岁始,五月盛阳,子以此月生,精炽热烈,厌胜父母,父母不堪,将受其患”‌。

这样看来,五月初五端午节这天就显得非常不一般。这也是民间百姓对于这一传统节日重视的原因。

那么在这样的日子,少不了的就是一些传统习俗和讲究了。其中,老人说建议做好3事,家人平安健康,哪3事?来看看吧。

其一,不要同房

从传统习俗来看,古人认为农历五月是天地交泰、阴阳相争的时节,被称为“毒月”,而端午节当天则是“毒日”。在这个时候,天地间的毒气旺盛,邪气盛行,因此这天就有了不宜进行房事的说法。这种观念认为端午为九毒首日,毒气攻身,邪气旺盛,非常不适合男女交欢。

而且从现实角度来看,这段时间是细菌容易滋生和繁殖的月份,而性生活会消耗人体的正气,导致人的抵抗力变弱,从而增加外邪入侵的机会,容易引发疾病‌。因此这天就不建议同房。

其二,要打午时水

午时水是指在端午节当天中午的午时(11~13时)从井里打的水,被称为“极阳水”或“正阳水”。古人认为此时阳气最盛,所打之水具有特别的灵性,能够驱邪避害、祈福纳祥‌。而这一说法,往往流传于南方地区。

一般来说,人们会将午时水用来煮饭、泡茶、酿酒等,而且也可以沐浴,寓意祛除污垢和灾祸,尤其是家里有孩子的,建议这天打午时水来为孩子洗澡,寓意‌驱邪避害‌、健康成长‌。

其三,挂艾草和菖蒲

对于端午节而言,最受老一辈人重视的往往是挂艾草和菖蒲了,因为艾草具有强烈的香气,能够驱赶蚊虫,菖蒲则因其剑形的叶子被视为能斩断邪恶之气的法宝,为此这两种东西就有了驱邪避毒的象征。

据《荆楚岁时记》中记载,“五月五日,采艾以为人,悬门户上,以禳毒气。”这说明在南朝时期,端午节挂艾草已成为普遍的习俗‌。

此外,端午节期间有许多习俗和禁忌,而且每个地区的习俗也都有所不同,但都是体现人们驱邪、驱除瘟疫的美好愿望。

总之,端午佳节马上到了,希望大家都能尊重传统,不忘老传统,尽量按照传统行事,让自己和家人在未来的日子里可以健康平安,远离不吉,从而顺顺当当一整年。

好了,以上就是今天跟大家说的关于端午节的日子讲究了。话说,你知道这一说法吗?你准备好迎接端午节的到来了吗?可以留言、评论,跟大家说说你对此的看法。

PS:端午节期间病毒疫疾较多,说“快乐”不太合适,因此建议大家说“安康”,以祈求平安健康‌。

来源:CL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