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谁?是智者还是勇士?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11:11 1

摘要:总有人夸奖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多勇敢,其实这不是谁一个人的功劳,是一群人在试错,一代代人在分享经验,就拿土豆来说吧,八千年前南美的安第斯山脉那些打猎采果子的人,就开始琢磨着种野土豆,这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很多部落很多代人一起努力的结果,人类社会能发展到现在,靠

我们永远找不到“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因为他不是“一个”人。

"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实为群体行为

总有人夸奖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多勇敢,其实这不是谁一个人的功劳,是一群人在试错,一代代人在分享经验,就拿土豆来说吧,八千年前南美的安第斯山脉那些打猎采果子的人,就开始琢磨着种野土豆,这可不是拍脑袋想出来的,是很多部落很多代人一起努力的结果,人类社会能发展到现在,靠的也不是哪个天才,而是整个群体的智慧

早期人活动范围,基本就在这赤道到北纬40度之间,那里气候好,吃的也多。大家在这样环境里慢慢摸清哪些能吃,哪些有毒,这种知识就这样一代一代流传下去,变成大家的记忆,我们的味觉也是在这么长的时间里发展出来的,能帮我们分辨出植物里有没有毒,哪些苦得要命不能吃。这不是某一个人能做到的,而是整个族群共同适应环境的结果

茄科植物: 从“毒药”到日常饮食常见食材

茄科这帮家伙,名声一直很复杂,有的是剧毒;有的却成了我们现在的宝贝,像土豆,番茄,茄子,它们会生成一些生物碱,大都是为了防虫防病。所以对人体也有一定的毒性,含量高的就成毒药了。我们吃的这些,毒物质含量少,而且主要在叶子杆子上,果实和块茎就好多了

土豆的逆袭之路

土豆老家在秘鲁,现在那儿还有三百多种土豆。16世纪,西班牙人把它带到欧洲,开始欧洲人不乐意,因为它的样子跟一些有毒的茄科植物很像,大家心里发毛。

不过土豆好养活,产量又高,饿肚子的时候就是救命粮,慢慢就从皇家贡品变成了老百姓的饭碗。后来荷兰人又把它传到了中国,就成了我们现在说的“土豆”。现在土豆是世界第三大粮食作物

番茄的奇幻漂流

番茄也是从秘鲁来的,16世纪的时候被西班牙人带到欧洲,欧洲人一开始把番茄当花养,不敢吃,生怕有毒,这种担心足足持续了两百年才结束,到了18世纪,西班牙人才发觉这玩意儿能吃,然后才慢慢流传开来,想想也是,红红的,长得又不像传统蔬菜,难怪人家会怀疑。

这两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人们对于接受一种新食物的过程,从一开始的害怕、怀疑,到小心翼翼地尝试,到最后爱上它

神农尝百草

中国有一个神农尝百草的故事,神农为了让大家有吃有喝有药吃,自己尝遍了各种植物,“一日而遇七十毒,得茶而解之”。这个故事讲的其实就是一个敢于为人类寻找食物而不顾死活的冒险精神以及一种集体智慧的积累。老百姓还说“神农尝百草,百草艾为先”这也是对这位老祖宗的贡献的纪念。

郭诩绘制的神农

人类找寻安全食谱时麻烦很多,要分清楚哪些植物有毒,怎样做才能吃,更要跨越各种文化偏见,几百万年前,非洲人类的食谱出现过大的改变,促使他们去寻找新的食物,踏入陌生的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的味觉系统也一直在进化。

蘑菇和虫子:高风险食物的驯化

有些东西,现在吃着香,当初可真是高危操作,像蘑菇,种类多到吓人,大概有三百多万种,我们认识的不过一小部分,哪些能吃,哪些吃人,全靠一代代人冒险尝出来

还有吃虫子,联合国粮农组织说,现在全世界大概有二十亿人把虫子当饭吃,虫子蛋白质含量高,钙铁锌啥的也不少,能吃的部分还比猪牛羊多,以前可能觉得恶心,这也可能是以后解决粮食问题的一个方向

未来吃什么?还得接着探索

全球化时代,我们的食谱还在扩大,新的吃法、新的食材层出不穷,这里面夹杂着文化适应,不同地方的人接受新食物的速度和方式不一样。

人类的饮食史,就是一部不断探索、不断适应、不断革新的历史

人类的祖先十分清楚分享食物的影响有多么强大 - 澎湃新闻
谁决定了人类社会之命运? - 上海市人民政府参事室
茄子含有"致命毒素"?这样吃才安全!
土豆"拯救"人类的故事-时政频道 - 新华网
历史洪流中的小土豆 - 澎湃新闻
番茄发展传播史初探 - 中国蔬菜
神农与断肠草 - 北京中医药大学博物馆
神农尝百草 - 中华上下五千年
神农不只尝百草–科普时报–数字报

来源:知小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