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技在手 一生无忧!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展示岛城职业教育新成果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05-21 11:02 1

摘要:5月11日至17日,青岛市教育局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为主题,组织全市职业院校开展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职教周设职教发展研讨、职普融通示范、产教融合示范、职教出海展示、技能人才风采、职教志愿服务、特色活动等7类主题日,展

5月11日至17日,青岛市教育局以“一技在手,一生无忧”为主题,组织全市职业院校开展2025年职业教育活动周,宣传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职教周设职教发展研讨、职普融通示范、产教融合示范、职教出海展示、技能人才风采、职教志愿服务、特色活动等7类主题日,展现青岛市以国家首批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山东省职业教育创新发展试验区建设为契机,在聚焦人才培养水平和服务产业能力双提升、提升关键办学能力、构建市域现代职教体系建设新模式中取得的新成果。

电子学校职教出海扬起风帆

职教周职教出海展示日活动在青岛电子学校举行,通过成果展览、技能展演、国际经验分享等多元形式,全面展现了学校在国际化办学道路上的积极实践与创新探索,令人眼前一亮。“看到这些先进的教学设备流传到海外,我感到很震撼。作为学生我也为自己的学校感到自豪,我也要向学长学姐学习,希望以后自己也能为技能强国作出贡献。”青岛电子学校2024级学生姜丹乐表示。

青岛电子学校作为青岛中等职业教育的标杆,始终秉持“以世界眼光谋划发展、以国际标准提升水平、以本土优势彰显特色”的战略规划,稳步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提升教育影响力,学校将国际化合作从“引进来”变成“走出去”,响应国家“一带一路”倡议,通过师资培训、专业建设、教材输出等方式加强国际交流合作,2020年1月1日在尼泊尔建立青岛电子学校尼泊尔分校,成为全国首个在海外建立分校的中职学校,被写入国家教育部、青岛市人民政府开展“一带一路”教育行动国际合作备忘录。

“学校与尼泊尔悉达多·瓦纳斯塔利学院签署了中尼双方合作备忘录,就共建电子、电气及光伏发电专业达成共识,这标志着我们青岛电子学校凭借自身在中职教育独到的专业资源优势,引领中职教育国际化发展迈出关键一步,也标志着青岛职教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实践有了实质性进展。”青岛电子学校崔西展介绍道。

青岛电子学校计算机应用专业2003级学生张乾,如今就职于青岛前湾集装箱码头有限责任公司。“2023年我被单位委派至海外参股码头中远海运阿布扎比项目任职信息部经理,由阿联酋阿布扎比港务局和中国中远海运合作建设的阿布扎比码头,是中国和阿联酋共建‘一带一路’项目的典范。”张乾介绍道,“2003年初中毕业,出于对计算机的浓厚兴趣,我来到了青岛电子学校,正式开启计算机专业的学习。在班主任范曙光老师和其他任课老师的指导下,我对专业课程充满了浓厚的兴趣、学习态度也有了转变和提升,学习目的也更加的明确,为日后深耕信息化领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张乾说。

2006年,张乾进入了青岛港湾职业技术学院继续大专阶段的学习。“在校期间,凭借在电子学校学到的专业基础知识,我开始积极参加各种IT技能竞赛,特别是网络技术类比赛,在竞赛中我感受到专业还有很大发展空间,于是我通过不断地实践来锻炼我的技能、提升专业水平,考取了思科以及华为网络工程师方面的技术认证。毕业之后,我顺利进入青岛港集装箱码头实习并转正为正式员工,主要负责网络架构设计、运维优化、服务器搭建管理及无线通信交互等工作。自参加工作以来,我始终在信息化建设与网络管理领域勤奋耕耘,从信息化管理员起步,逐渐成长为部门助理,并在海外担当信息技术部经理职务,这些都源起于我在电子学校受到的计算机专业的启蒙。”张乾说道。

学生在华夏职校体验人工智能专业。

职教周产教融合示范日活动于青岛华夏职业学校举行。学校以此次职业教育活动周为契机,通过前沿技术展示、沉浸式互动体验和实战项目分享,向社会各界展现了职业教育与人工智能深度融合的创新成果。

步入展厅,AI招生智能体数字人、校园VR展示、无人机模拟飞行、动作捕捉设备等众多前沿科技映入眼帘,不少学生和参观者轮番佩戴设备,体验科技魅力。展厅后方,一扇扇教室门通往一个个直播间、拍摄间及企业工作间,同学们各司其职,与企业导师共同探讨项目细节,现场职场体验感拉满。

记者了解到,此次活动涵盖学校电商、动漫、影视多媒体、人工智能等多种专业。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青岛华夏职业学校于今年新增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五年制高职招生计划,教学侧重无人机、机器人应用、大数据标注等方向,旨在培育更多新领域方面人才。学校团队前往北京、上海、深圳等一线城市开展专业调研,与优质中职与高校座谈人才培养方案,走访人工智能应用企业,开展岗位核心能力调研,确定人工智能设备运维、智能数据标注、应用技术训练、产品营销专员等专业人才培养方向。聘请行业资深专家面向2024级在校班级全面开设“人工智能概论”通识性课程,一方面拓展学生知识面,同时开展专业教学应用实践研究。该专业人才缺口巨大,学校紧密对接青岛市人工智能协会,与企业合作开发校内智能体应用,目前在招生咨询、课堂教学、学生评价、行政办公等场景开发了交互式智能体。学校购置机器人、无人机,搭建人工智能实验室,满足学生开展人工智能布局与应用实操需求。

经济职业学校医药志愿服务走进社区。

职教周职教志愿服务日活动于青岛经济职业学校、青岛艺术学校举行。

5月15日上午,青岛经济职业学校开展“一技在手,一生无忧”珠宝医药志愿服务走进社区,非遗技艺文化宣传普及服务活动。学校专业教师和学生组成的志愿者团队,发挥专业优势、利用专业知识回馈社会,服务人群,让社区居民全面了解职业学校的办学实力和特色,提升职业教育的社会影响力。

活动现场,学校药剂专业教师李园园和药剂专业的学生们为老人测量血压和血糖,把常见病的预防知识咨询和对居民的关爱送到家门口。珠宝专业教师谢中华、郭建带领珠宝专业的学生们为大家进行首饰清洗、绳艺编织、珠宝鉴定等项目的义工服务,她们出色地完成了一款款首饰的编织设计,居民们赞不绝口,纷纷竖起大拇指点赞。师生们精湛的专业技能和热情细心的服务得到了广大居民的肯定,大家直言感受到了职教义工进社区带来的温暖关怀和贴心服务。

珠宝专业的学生还带来了传统非遗技艺“烧蓝”展示,社区的居民在同学们的指导下进行“点蓝”体验,通过体验,大家对中国传统技术和职业教育发展有了更深入的认识。此次活动契合国家“职业教育前途广阔、大有可为”的职教精神,营造了国家尊重技能、社会崇尚技能、人人学习技能、人人享有技能的技能型社会建设氛围,不仅给居民们送去了健康、美丽,也让教师和学生们体验到了锤炼技能的意义,让全社会更多地了解、体验和参与职业教育,感受职业教育的内涵和魅力。

5月16日上午,青岛艺术学校“新美业产业学院社区服务”活动在浮山路街道九水路社区启幕。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十余名学生、学校专业教师及世界发型设计家协会会员金艺兰等企业导师,共同走进社区,为居民提供公益理发服务。活动现场,剪刀翻飞、梳子轻舞,老人们的银发在巧手下焕发新颜,孩童们的笑容在服务中愈发灿烂。这场持续多年的“每周二之约”,不仅成为职教周的一道亮丽风景,更以“产教融合+社区服务”的双向实践,诠释了职业教育的温度与担当。

青岛艺术学校深耕新美业职业教育38年,其人物形象设计专业以“岗课赛证”综合育人体系闻名,累计培养千余名行业精英。此次社区服务活动,正是学校“行校企协同”模式的缩影。活动现场,学生在教师和企业导师的指导下,从洗发、修剪到造型设计全程实操,将课堂所学的标准化流程转化为真实服务能力。“社区就是我们的第二课堂。”本次参与活动的专业课教师吴鸣表示,“在这里,学生不仅锤炼技能,更学会倾听需求、传递关怀。”

企业导师冯永忠的参与,为活动注入行业前沿视角。他一边示范修剪技巧,一边向学生讲解发型与脸型的适配原则。这种“导师带徒”的现场教学,让产教融合的链条从校内延伸至社区,实现了技能传授与职业素养培育的同频共振。

青岛艺术学校的社区服务实践,是其“新美业产业学院”战略的重要一环。近年来,学校联合ICD中国、拉斐派瑞等企业,与李沧区、市北区多个社区共建“校外实训基地”,探索出“专业+公益+产业”的融合路径。职教周期间,学校同步启动“美业技能进万家”计划,未来将联合更多社区开展化妆、造型等多元化服务,并依托东西协作机制,向甘肃、新疆等对口地区输出公益服务模式。

本次活动映照出青岛艺术学校师生技能与情怀的双向奔赴,阐释着教育的意义不仅是金牌与证书,更是让每个平凡的岗位闪耀出服务社会的星光。

来源:青岛早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