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倬云|唐朝成功原因:中层的变化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10:42 1

摘要:唐代的中层是分化的,不仅有地域的分化,也有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利的分化。所以唐代若是中央出了大问题,这块坏了,那块还在。安史之乱后,尽管北部中国全垮了,但是中央还可以依靠江南的财富,使唐朝继续维持了两百多年,就因为这种双层或多层的制衡,和多功能的重叠,使得组织复杂

唐代的中层是分化的,不仅有地域的分化,也有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利的分化。所以唐代若是中央出了大问题,这块坏了,那块还在。安史之乱后,尽管北部中国全垮了,但是中央还可以依靠江南的财富,使唐朝继续维持了两百多年,就因为这种双层或多层的制衡,和多功能的重叠,使得组织复杂性极高,也因此具有很大的弹性。

唐朝也有类似汉朝的文官体系。不过,唐朝所处的时代,是在南北朝以后。南北朝时许多汉朝的文官体系被破坏了,变成贵族体制、贵族政治。唐朝把贵族政治调整为和汉朝相似、具有代表性的中层结构。

唐代所用的办法也是回到考试制度上去,回到察举。

不过,唐朝将旧时的贵族与考试出来的新贵配合在一起,构成一个新的中层。贵族们的子弟考试有相当占便宜的地方,因为他们每天可以上学,有家庭教师,有专门的人辅导他们。而且考官很多都是他们的叔叔伯伯,多少能帮点忙。

但也并不是贵族子弟垄断,大概是三分之一至三分之二的比例,普通人凭考试考上来的,也还有三分之二。它的成分和汉朝类似,唯一的变化就是没有了郎官制度,不再像汉朝一样有内庭训练,而是在地方上训练文官。

唐代教育是专业的训练配合在职历练

此外,唐朝有一套教育制度。唐朝的“学”很多,“医学”是专管医学院的,“数学”“算学”是专门训练数学人才的。这个“学”的训练跟后代不一样,宋以后,就没这么好的学校了。唐代学校不少,专业的训练,配合在职的历练,使得唐朝也有规模庞大、相当不错的文官体系。

唐朝文官体系最大的部分是在地方上,当时叫作“道”或“州”。用今天的话说就是各省级单位,这是最大的文官体系所在。中央的文官不算多,因为唐朝每个地方都有相当大的自主权。

坏处是这些省级干部地方色彩很浓厚,没有办法真正理解全国性的问题;而中央政府的文官,又没有办法直接了解基层的困难,以致唐朝并没有在变化过程中取得很大的成功。

可是,唐朝的贵族虽然政治特权丧失了,但社会地位还在。大家知道,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是两回事。拥有社会特权的贵族构成社会上的一个安定力量,大的贵族,有裴氏,有韦氏,有杜氏,等等,全国可以数得上的,有一两百家,他们代表社会来制衡国家,使得王权不能过分膨胀。

唐代贵族

这是唐代的中层,和汉代的中层比起来更显分化。

汉代的中层是整合的,唐代的中层是分化的,不仅有地域的分化,也有政治权力和社会权利的分化。

从公司组织的角度来看,这个庞大的公司,包括许多部门,或者说许多分公司。部门是以功能来分的,分公司是以地区性来分的,分公司的权相当大,总公司只是统筹全局,但因为总公司跟下层间的关系不太直接,所以分公司的影响就非常大。

而信息集中在上层时,有它的缺陷,它依靠部门与部门之间的联系,总公司的部门和分公司的部门之间的联系,可以弥补分公司与总公司之间的关系。政治和社会分化的一个结果是,政治渠道得不到的信息可以从社会渠道中获取。

一个分公司有相当大的自主权,可能变成一个独立“王国”,总公司根本不知道它在搞什么,更不晓得它的手下在做什么。

幸亏分公司推销部门和总公司有联系,所以总公司推销部门能掌握基本的推销资料;分公司的购料部门和总公司的购料部门也有联系,因此这个单一的线,可以弥补横向的切割,也就是说社会的线可以弥补政治的切割。

这一中层很复杂,跟汉代整个大公司是个大中层的情形很不一样。两种体制,各有长短。汉代如果是中央出了大问题,全国就散掉了。

唐代若是中央出了大问题,这块坏了,那块还在。所以安史之乱后,尽管北部中国全垮了,但是中央还可以依靠江南的财富,使唐朝继续维持了两百多年,就因为这种双层或多层的制衡,和多功能的重叠,使得组织复杂性极高,也因此具有很大的弹性。

搜索「头条深一度」,看更多深度好文

来源:许倬云说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