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 年 5 月 18 日,《歌手 2025》第二期网传歌单引发关注,时代少年团成员马嘉祺的选曲成为焦点。据网传信息,其候选曲目包括《The Greatest Show》《天地在我心》等风格迥异的作品,前者是展现舞台张力的流行金曲,后者是考验唱功的经典影视
2025 年 5 月 18 日,《歌手 2025》第二期网传歌单引发关注,时代少年团成员马嘉祺的选曲成为焦点。据网传信息,其候选曲目包括《The Greatest Show》《天地在我心》等风格迥异的作品,前者是展现舞台张力的流行金曲,后者是考验唱功的经典影视原声。消息一出,# 马嘉祺歌手唱 TheGreatestShow# 迅速登上微博热搜,公众对其 “偶像身份” 与 “专业舞台” 的适配性展开激烈讨论。
回顾马嘉祺的音乐之路,自偶像团体出道以来,其演唱作品多以偶像流行风格为主,如《要你管》《无尽的冒险》等,侧重青春活力的舞台呈现,而《歌手》作为深耕专业音乐竞演的老牌综艺,往期选手多为实力唱将(如林志炫、陈楚生),此次马嘉祺的参与被视为 “偶像破圈” 的重要尝试。部分网友质疑:“流量歌手能否驾驭高难度曲目?”“综艺是否为其量身打造的‘镀金’舞台?”
热搜评论区呈现明显分化。质疑声集中于 “偶像歌手的专业性”:有乐评人指出,《The Greatest Show》对音域跨度、舞台表现力要求极高,而马嘉祺过往现场演唱中曾出现气息不稳的问题;《天地在我心》作为刘欢的代表作,其情感层次与技术难度对年轻歌手更是挑战。部分观众直言:“偶像就该待在舒适圈,何必来专业舞台‘露怯’?”
但支持者认为,马嘉祺的选曲体现了突破决心。粉丝列举其近年音乐尝试:2024 年单曲《雪落》尝试国风唱腔,副歌部分高音段落获专业声乐老师点评 “渐入佳境”;在团综《按时长大》中,其改编的《飘向北方》融入说唱元素,展现了多元风格驾驭能力。“偶像也需要成长空间,《歌手》是检验实力的试金石。” 有粉丝在评论区留言道。
马嘉祺此次参与《歌手 2025》,折射出娱乐圈 “偶像去流量化” 的转型趋势。近年来,TFBOYS 成员易烊千玺通过影视实绩摆脱 “偶像标签”,时代少年团也在寻求从 “粉丝经济” 向 “国民度艺人” 的跨越。《歌手》节目组则需要年轻偶像注入新鲜流量 —— 数据显示,马嘉祺相关话题贡献了当期歌单 60% 的网络讨论量,其粉丝群体的 “刷榜式应援” 直接推高节目预热期热度。
这种合作背后暗藏风险。2023 年某偶像歌手参加音乐综艺时,因现场失误遭全网群嘲,导致事业受挫。马嘉祺的团队显然对此有所警惕,据知情人士透露,其为备赛已闭关训练两周,特别邀请声乐教授针对性提升演唱技巧,舞台设计团队也在打磨灯光、舞美等细节,力求 “技术性零失误”。
争议本质是公众对 “偶像” 与 “歌手” 双重身份的认知博弈。社会学研究表明,大众对偶像的道德要求高于普通艺人,对其专业能力的质疑门槛也更低。马嘉祺在 2022 年高考事件中积累的负面舆论,至今仍被部分网友视为 “专业性不足” 的佐证,这种刻板印象在此次争议中再次显现。
但也有声音呼吁理性看待:“偶像并非天生完美,允许试错才是行业成熟的标志。” 马嘉祺在粉丝群体中发起的 “音乐成长计划” 显示,其近年持续参与声乐大师课、音乐剧 workshops,专业提升有迹可循。正如音乐制作人李泉所言:“唱功可以后天打磨,对音乐的真诚才是关键。”
随着《歌手 2025》第二期播出临近,马嘉祺的最终选曲与现场表现成为焦点。无论选择爆发力十足的《The Greatest Show》,还是情感深沉的《天地在我心》,这场演出都将成为其职业生涯的重要节点 —— 成功则可能打破 “偶像 = 花瓶” 的偏见,失败则可能加剧公众对偶像转型的质疑。
在流量退潮、实力至上的行业趋势下,马嘉祺的此次挑战或许能为偶像群体转型提供样本价值。正如节目导演在采访中所说:“《歌手》的舞台从不排斥任何类型的歌手,最终打动观众的,永远是对音乐的敬畏与真诚。” 至于争议,或许正如网友调侃:“少点预设,多点期待,让舞台给出答案。”
(注:截至发稿,《歌手 2025》节目组尚未公布最终歌单,马嘉祺工作室亦未对选曲争议作出回应。本文基于网传信息及公开资料分析,不代表最终播出内容。)
来源:小白趣点综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