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其H股发行价格为每股263港元,总募资额达356.57亿港元,吸引认购资金超过2800亿港元。宁德时代此次上市在引发市场关注的同时,也成为检验港股市场承载能力的一次重要观察窗口。
宁德时代携万亿市值登陆港股,其引发的“虹吸效应”将影响本已两级分化的流动性格局。
文 / 张恒
5月20日,宁德时代在香港联交所正式挂牌交易,成为在A股和H股两地完成双重上市的中国电池巨头。
其H股发行价格为每股263港元,总募资额达356.57亿港元,吸引认购资金超过2800亿港元。宁德时代此次上市在引发市场关注的同时,也成为检验港股市场承载能力的一次重要观察窗口。
“流动性命题”再被提及
谈到香港资本市场,流动性困局几乎已成为绕不开的话题。
据统计,2024年港股日均成交额约合1180亿元人民币,仅为同期A股的约十分之一。港股的资金分布也极度集中,约80%的成交额集中在200只大盘股中,留下的数千只股票则交投稀疏。
宁德时代上市首日成交额为82.84亿港元,在整个恒生指数2057亿港元的日成交中占比并不算小,但对比其A股同日成交90.5亿元人民币,占A股总成交额仅0.75%。
港股市场的交易活跃度仍显不足,尤其考虑到宁德时代H股超过万亿港元的市值体量,后续如果遭遇股东减持、机构调仓等操作,其对港股整体流动性的影响会有多大,就非常值得留意。
类似的案例此前并非没有出现。如,比亚迪H股自2022年起被巴菲特旗下公司多次减持,经16次披露后,历时近两年才将持股比例从20.04%降至4.94%,其间H股价格一度回撤45%,成交额一度仅为其A股的15%左右。这一样本也反映了港股市场在应对“巨无霸”股份波动时承接能力的不足。
宁德时代“为融资而来”?
从公开信息看,宁德时代此次赴港募资金额约46亿美元,其中大部分(90%)拟投入其位于匈牙利的工厂扩产项目。
而根据宁德时代2024年底财报披露,其持有的现金储备高达3040亿元人民币(约420亿美元),其中海外净资产超过110亿美元。显然,以其既有的财务状况和A股的融资能力来看,本次港股融资并不显得有那么迫切。
如此情况就更耐人寻味了。如果不是因为缺钱,那宁德时代此番在港上市的核心诉求到底是什么?业内普遍认为,核心目的在于提升公司的估值和打造国际品牌。
有机构认为,宁德时代希望通过引入国际机构投资者、实现股东结构多元化,以进一步成为“更具全球影响力的公司”。也就是说,公司并非迫切需要港元资金,而是借机塑造国际形象、拓宽融资渠道。
香港资本市场目前的估值水平和整体投资氛围,是否足以支撑这种“品牌国际化”逻辑?换句话说,宁德时代在全球化布局上的战略目标,能否在一个整体估值偏低、流动性承压的市场中实现良性传导?只能说还需观察。
从另一面看,宁德时代H股上市被部分人士视为港股回暖的契机。其H股定价折让仅6.5%,认购倍数惊人,公开发售超151倍,国际发售超15倍。支持者认为,大型IPO能吸引全球资金关注,提升港股的国际影响力,进而改善整体流动性。
但若以存量市场来看,宁德时代的上市更可能加剧“头部效应”。港股本就存在流动性剧烈分化问题,小市值股票日均成交额往往低至几十或数百万港元。宁德时代带来的虹吸效应,可能会导致中小公司交易活跃度进一步陷入“交易额枯竭”。
宁德时代的上市究竟是全面提升港股流动性,还是让市场分化更加严重,目前来看还不好说。
中概股回归与结构性风险
更为复杂的是,此次宁德时代港股上市可能只是一个起点。近年来,在国际地缘政治环境复杂多变的背景下,越来越多中概股想将上市重心从美股向港股迁移。
据Wind统计,截至2025年4月,在美中概股数量约390家,总市值超过9200亿美元,前20家头部企业市值占比超过85%。而港股市场2024年底的总市值为4.52万亿美元,中概股的体量已相当于港股市场的两成以上。
若这一批中概股密集回归,其对市场的资金承载力、交易容量乃至投资者结构,都会形成前所未有的挑战。有机构估算,即便仅考虑“符合条件的”中概股回归,其对港股市场的资金需求也将在3000亿至4000亿港元之间,相当于当前主板3个交易日的总成交额。
这一趋势若持续发展,将进一步加剧港股市场“头部集中”的结构性问题。如果没有对应的资金增量进入,那么中小盘股或将在估值、关注度和交易活跃度上遭遇进一步挤压。
事实上,哪怕是像长城汽车、中国重汽、华晨中国这类在细分行业已经做到头部的企业,其在港股市场的日成交额也屡屡跌破1亿港元。这些行业龙头尚且如此,其他小市值企业在港股的生存状态可想而知。
在宁德时代此次上市的前后,已有一批与新能源车产业链相关的A股公司启动或计划启动赴港上市流程。据悉,仅2025年4月,就有星源材质、赛力斯等6家新能源相关企业公告拟赴港上市。
而相应的问题也随之而来。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是同质化问题。动力电池、新能源整车企业大多具备相似的成长逻辑与财务结构,港股市场在估值定价时难以体现足够的差异化。进一步说,这可能导致行业老大和行业老二的“天差地别”,如市场资金可能倾向配置宁德时代这样的龙头企业,而其他同行可能难以获得足够关注。
二是板块联动加剧波动。当一家公司虹吸了大部分的交易资金,叠加港股市场流动性本就不足的现状,一旦行业面临系统性波动,或者面临大股东减持的压力,其影响容易在整个板块间“放大传播”,进而放大市场风险。
宁德时代此番H股上市,究竟是推动港股成为全球化资产集聚平台的关键一步,还是加剧资源向头部集中,令中小企业更难翻身的分水岭?答案未必立见分晓。【版权声明】本文系汽车人传媒原创稿件,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来源:汽车人传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