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麦浇水量竟决定收成?这个浇水频率让产量飙升15%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0 23:31 1

摘要:记得去年,村头的麦田,明明种的都是一样的种子,可到收成时,差别咋就那么大呢?原因就在浇水上!水多了浪费不说,还容易倒伏;水少了,麦子干瘪瘦小,产量大打折扣。俗话说得好:“适时浇水粮满仓,该浇不浇瞎着忙。”

记得去年,村头的麦田,明明种的都是一样的种子,可到收成时,差别咋就那么大呢?原因就在浇水上!水多了浪费不说,还容易倒伏;水少了,麦子干瘪瘦小,产量大打折扣。俗话说得好:“适时浇水粮满仓,该浇不浇瞎着忙。”

浇水关键期

冬小麦生长过程中,全生育期耗水量约为每亩260-400立方米。根据北方地区的气候特点,降雨量往往满足不了小麦正常生长需求,黄河以北地区缺水甚至达到150-200毫米以上。

拔节期到抽穗期是冬小麦需水的关键期。这时候,小麦茎秆迅速拔高,叶片猛长,需水量大增。充足的水分不光能提高有效分蘖率,增加亩穗数,还能防止小花退化,促进穗子长得更大。这个阶段,土壤含水量应该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才合适。

水浇得早了晚了,效果都不咋地。拔节水应该在土壤水分降到田间持水量70%以下时就得浇,尤其是那些弱苗地块,更要及时补水。但要是碰到苗子长得太旺的,就得适当晚浇点,等到无效分蘖死亡,田间通风透光条件好转后再浇水。

浇水次数与产量关系

看过研究表明,在山东省济宁地区,小麦拔节期和开花期将0-40厘米土层含水量补灌到田间持水量的70%,比补灌到90%的效果还要好!这种浇水方式能够延缓叶片衰老,促进养分向籽粒转运,增加穗粒数和千粒重,产量和水分利用效率最高。

北京海河平原地区的研究也表明,适当的水分胁迫可以降低农田耗水量,对产量影响不大,还能提高水分利用效率。比方说,一般情况下减少一次灌水,每年可节约18-20亿立方米水,这可不是个小数目啊!

浇水技巧总结

底墒水:播种时,0-10厘米土层含水量保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0-80%。太湿或太干都对出苗不利。

冬水:冬前土壤含水量已达田间持水量70-80%以上就不用浇了。地温降到3-4℃,土壤“夜冻日消”时浇冬水。

返青水:土壤冻结层化透后,或5厘米平均地温稳定在5℃以上时浇。对弱苗,华北中北部地区返青水要迟浇点,华北南部和中原一带则要早浇。

拔节水:最关键的一次水!北京的研究表明,单次春灌在四叶期进行产量最高,而且水分利用效率也最好。这时候,要保证60厘米以上土层的水分维持在田间持水量的75-80%。

我家地里多年前就开始这么做了,效果确实不赖。记住了:“麦田浇水有讲究,关键时期别放松。底墒冬水保越冬,返青拔节穗灌仓。”

适当的水分胁迫还能让小麦根系扎得更深,增强抗旱能力。试了这几年,浇水次数虽然减少了,但产量反而比以前高了。家里的小麦亩产从原来的430公斤提高到了近500公斤,增长很明显呀!

浇水这事儿,看着简单做着难。啥时候浇?浇多少?咋浇?都是学问。不过只要掌握了这些关键时期的浇水技巧,咱农民伯伯的麦子就能多打粮,多增收!这也是咱老祖宗留下的经验: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会种地,更要会浇水!

来源:芝兰馨逸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