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阿尔泰社区街巷间,总能看到赵洪声夹着调解记录本匆匆赶路的身影。作为“洪声工作室”的核心骨干,他是一位扎根基层“老调解员”,从漏水纠纷到调解积案,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赵洪声用“情理法”三剂良药化解矛盾,累计调解纠纷580余起,成功率达98%,被居民亲切称为“
在阿尔泰社区街巷间,总能看到赵洪声夹着调解记录本匆匆赶路的身影。作为“洪声工作室”的核心骨干,他是一位扎根基层“老调解员”,从漏水纠纷到调解积案,从剑拔弩张到握手言和,赵洪声用“情理法”三剂良药化解矛盾,累计调解纠纷580余起,成功率达98%,被居民亲切称为“社区赵哥”。
工作室里炼真功 情理法理见匠心
调解不是和稀泥,既要解“法结”更要通“心结”。赵洪声在工作室墙上挂起“三面镜子”:法律条文是“规矩镜”,民情日记是“透视镜”,群众口碑是“正衣镜”。以“五心调解法”为调解原则,倾听诉求要耐心、调查取证要细心、沟通疏导要贴心、化解矛盾要公心、跟踪回访要暖心,形成独具特色的调解品牌。
在龙兴小区物业费纠纷中,10余位居民因服务质量问题拒缴费用,与物业公司僵持不下。赵洪声先后组织10余次调解会,翻开《民法典》和《物业管理条例》,逐条解释权利义务,用“法律账本”厘清责任边界。面对居民情绪激动甚至推搡的场面,他始终挺直腰板耐心劝导:“咱们依法讲理,拳头解决不了问题!”最终,居民认识到自身行为欠妥,物业也承诺整改卫生、绿化等6项服务。这场“法与情”的双向奔赴,让双方心服口服。
破冰攻坚显担当 巧化干戈为玉帛
“调解就像拆弹,既要胆大更要心细。”第二干休所2号楼3单元的漏水纠纷便是典型案例。三楼住户马桶漏水导致二楼“水漫金山”,但楼上居民态度强硬拒不维修。赵洪声6次登门,从“远亲不如近邻”的老理儿说到《物权法》的硬杠杠,又协调军休中心出具房屋维修规范,联动物业制定“不扰民”施工方案。当他第6次冒雨上门时,三楼老人终于松口:“冲着你这股韧劲儿,我修!”三天后,渗水点彻底封堵,两家人还合力清理了楼道杂物。
类似的智慧在蔚蓝家园装修纠纷中同样闪光。蔚蓝家园楼上居民装修震裂楼下顶棚,物业调解6次未果,双方甚至要“动手比划”。双方主动找到社区矛盾调解中心,赵洪声别出心裁组织“茶桌调解”,请来建筑工程师用模型演示震动原理,又让双方互换立场模拟对话。当楼上业主听到“自家”装修队理直气壮的说辞时,顿时红了脸。这场特别的“角色互换”让双方各退一步,当天便达成了补偿协议,双方都满意。
万家忧乐在心间 一枝一叶总关情
在民生小区4号楼,赵洪声将“滴水穿石”的功夫发挥到极致。因楼上长期漏水,两户邻居从争吵演变为“拒不相见”。他顶着寒风5次夜访楼上住户,既算“法律赔偿经济账”,又打“将心比心感情牌”,最终促成楼上主动维修防水层并补偿楼下2000元。看着两家人在洪声调解室共饮一壶茶,赵洪声在日记里写道:“化解矛盾就像修漏水,既要堵住裂缝,更要疏通心渠。”
在蔚蓝家园,一场因误解引发的风波更显调解智慧。75岁的张老太患有精神疾病,坚称女婿盗用其身份证贷款75万元,多次到信访局哭诉。赵洪声连续10余天上门陪伴,时而化身“倾听者”安抚老人情绪,时而变身“调查员”协调派出所核查身份信息、调取银行流水。当他把一摞盖着公章的证明材料摊开,逐笔解释资金流向时,张老太颤抖着手抚摸文件,眼泪簌簌而下:“原来是我错怪孩子了……”这场跨越亲情与信任的调解,最终以家庭聚餐上的拥抱画下句点。
如今,“有纠纷找赵哥”已成为社区居民的口头禅。洪声工作室培育的12名“调解新苗”活跃在7个小区,将“枫桥经验”化作具体而微的社区实践。在赵洪声推动下,社区矛盾纠纷化解成效显著,就地化解率提升至95%。
社区调解员的岗位没有惊天动地的壮举,却需要滴水穿石的韧劲。赵洪声用法律的天平衡量公平,用民情的温度融化坚冰,在家长里短中书写新时代调解员的担当。当暮色降临,洪声工作室的灯光依然明亮,那是一名社区工作者为民守候的初心在熠熠生辉。
来源:乐活内蒙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