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7日 | 俄外长:美西方借“印太战略”挑拨离间,中印需警惕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0 15:37 1

摘要:《印度时报》、News 18网站5月16日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西方试图通过推进“印太战略”挑起中印冲突。在出席“莫斯科外交俱乐部”的一场文化外交活动中,拉夫罗夫指出,西方国家试图干涉亚太地区事务,挑拨中印矛盾。一方面,西方国家强行将“亚太”概念代之以“印

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Sergei Lavrov)。图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印度时报》、News 18网站5月16日报道,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称西方试图通过推进“印太战略”挑起中印冲突。在出席“莫斯科外交俱乐部”的一场文化外交活动中,拉夫罗夫指出,西方国家试图干涉亚太地区事务,挑拨中印矛盾。一方面,西方国家强行将“亚太”概念代之以“印太”概念,将印引入亚太事务,并不断挑拨中印矛盾。另一方面,西方国家试图通过搁置传统外交规范、诱发东盟内部分裂、创设澳英美联盟(AUKUS)等小多边组织等手段,削弱东盟在亚太地区的中心地位。分析指出,由于中俄此前在回应印巴冲突上存在“温差”,拉夫罗夫相关言论表明,俄对西方借机破坏中俄印三边关系仍存忧虑。

图源:梦回糊涂

路透社、《印度快报》5月16日报道,印计划借暂停执行《印度河水条约》的契机冲淤蓄水、扩建运河,以削减对巴供水量。印巴1960年签署《印度河水条约》,规定印度可无限制使用“东部河流”——萨特莱杰河(Sutlej)、比亚斯河(Beas)、拉维河(Ravi),巴可从“西部河流”——杰纳布河(Chenab river)、杰卢姆河(Jhelum river)、印度河(Indus river)获取水资源,这三条河流对巴农业、电力生产至关重要。条约还规定,印在“西部河流”的任何新建设项目必须提前六个月告知巴方,若巴方反对则需暂停重议。目前,印正从短期、中长期着手对巴报复计划。一是恢复“西部河流”水坝的排水冲淤工作并将其作为每月例行活动,同时既不与巴方分享水文数据,也不通知相关排水工作。据报道,印国家电力公司(NHPC)与印控克区政府5月初已开始杰纳布河流域萨拉尔水库(Salal)、巴格利哈尔水库(Baglihar)的冲淤工作。对此,巴长期反对冲淤工程,因排水会暂时增加下游水量,而冲淤后关闭闸门对水库补给则会减少对巴水量获取,不利于巴用水稳定。二是加快推进“西部河流”的运河扩建、水电等项目,这些项目此前因巴方反对而搁置。项目包括:将杰纳布河流域的兰比尔运河长度扩建一倍至120公里(运河扩建后每秒流量可从当前的约40立方米增至150立方米),帕卡尔杜尔水电站(Pakal Dul,装机容量100万千瓦)、基鲁水电站(Kiru,62.4万千瓦)、夸尔水电站(Kwar,54万千瓦)、拉特尔水电站(Ratle,85万千瓦)。据悉,印计划将印控克区的水力发电量从当前的336万千瓦时提高到1200万千瓦时。

2022年环太平洋联合演习(RIMPAC)期间,一架V-BAT在导弹驱逐舰“迈克尔· 曼苏尔”号(DDG-1001)上准备飞行。图源:《欧亚时报》

《欧亚时报》5月16日报道,印加速与美在人工智能(AI)视觉无人机领域的合作,推动自身国防战略转型。2024年,印金达尔西南集团国防公司(JSW Defence)与美企护盾人工智能(Shield AI)合作,在两年内投资9000万美元,在印本土生产V(VTOL,垂直起降型)-BAT无人机并开展操作员培训项目,以强化自主防御能力。V-BAT无人机(美国称为MQ-35)航程500公里,续航时间10小时,有效荷载11.3公斤,采用领先的机器视觉与AI自主导航系统,即使在GPS卫星信号和通信链路遭遇电子干扰的环境下,也能自主飞行并执行任务。近年来,AI机器视觉技术正迅速改变现代战争规则。除美国外,俄罗斯也推出了成本更低、易于部署的类似产品,如Ovat-S FPV无人机等,具备自主识别目标、自主攻击、抗电子干扰能力。分析指出,印持续投资AI驱动无人机技术并开展国际合作,表明其国防战略正向自主、智能化战争转型。据推测,印可能在“朱砂行动”(Operation Sindoor)使用了V-BAT无人机,但目前尚无公开证据证实。

截止2022年,印度与土耳其间贸易额。图源网络

《南华早报》、BBC、路透社5月16日报道,因不满土耳其、阿塞拜疆在近期印巴冲突中支持巴基斯坦,印在贸易、旅游、教育、航空服务、媒体等领域对两国发起制裁。贸易方面,印多地商人拒售土耳其商品,全印度贸易商联合会(CAIT)呼吁全面抵制两国产品,拟暂停与其贸易往来。旅游方面,包括EaseMyTrip、Ixigo在内的印主流在线旅游平台警示赴土、阿存在安全风险,取消相关促销与航班折扣,导致两国旅游预订量大幅下降。教育方面,尼赫鲁大学等多所印高校暂停与土耳其高校的合作。航空服务方面,印民航部以国家安全为由撤销土耳其地勤服务公司Celebi的安全许可,导致其在德里、孟买等地的主要机场停运,目前该公司已提起法律诉讼。媒体方面,印临时封锁土耳其国营电视台TRT World的X账号,指控其传播虚假信息。分析认为,由于印度与阿塞拜疆之间的经济联系相对有限,印阿间的摩擦大多只是象征性而非实质性。然而,这些举措表明印民意驱动型外交有所增强,更倾向于通过经济手段回应外交不满。

2020-24年间印是全球第二大武器进口国。图源:SIPRI

《华盛顿观察家报》5月15日报道,特朗普以“中止双边贸易”威胁印与巴达成停火,此举或冲击美对印军售。对美来说,开拓印这一军售市场存在诸多优势:一是印是世界上最大的民主国家,其军售市场潜力巨大;二是自小布什政府改善对印关系以来,印美双边关系不断深化,印有望成为美深度国防合作伙伴;三是俄乌冲突以来,俄制武器供应紧张迫使印降低对俄传统依赖,转向对美军购。2月,莫迪访美期间与特朗普政府达成的系列防务合作和军购表态则进一步证明了印这一军售市场的巨大潜力。然而,特朗普在调停印巴冲突时威胁中止双边贸易的草率表态,则严重损害美印合作的前景,造成数十亿美元的潜在损失:短期内,印军购将更多转向与法国等除美以外的其他国家;长期看,印将进一步坚定发展独立国防工业体系的决心。

1990-2024斯里兰卡国家债务。图源:statista

路透社5月15日报道,斯里兰卡财政部5月15日发表声明,称该国已与印度完成近9.31亿美元的债务重组工作。据悉,本轮债务重组涉及印度进出口银行(EXIM)向斯提供的7项信贷额度与4项买方信贷安排协议。自2022年斯债务危机以来,印向斯提供40亿美元的各项紧急援助,助斯渡过债务危机。截至目前,斯已与除中国外的主要双边债权人达成债务重组协议,并成功申得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救助资金。分析指出,在莫迪4月访斯的背景下,斯印顺利进行债务重组工作将推动两国能源等多领域合作。

图源:《印度世界》

《印度世界》杂志5月12日发表题为《消耗式威慑:印度新兴反恐战略的九大要素》的评论文章指出,近期印在印巴冲突中采取的一系列措施表明,印对巴战略正从传统的“拒止式威慑”“惩罚式威慑”转向全新的“消耗式威慑”(Deterrence by Exhaustion)。这种战略旨在通过不断增加巴方在发动恐袭后的代价,使巴逐步丧失进行“次常规攻击”(即恐怖袭击)的动力,从而最终迫使其放弃这一战略。本文作者哈皮蒙·雅各布(Happymon Jacob)系尼赫鲁大学国际关系学院副教授、印智库战略与国防研究委员会(CSDR)创始人。

长期以来,印通过“拒止式威慑”(构建防御体系防止恐袭)和“惩罚式威慑”(在受到恐袭后对巴采取军事行动)阻止巴发动或支持恐怖袭击,但效果有限。前者难度巨大,后者虽有成效,但不足以根本扭转巴行为模式。近期,印通过暂停《印度河水条约》、发起“朱砂行动”成功实现两大战略目标。一是将巴方关注重点从克什米尔问题国际化转移至水资源供应上。二是向巴方释放出“任何对印的次常规攻击都将得到印在常规层面(军事行动)的回应”的明确信号。上述案例表明,印正逐渐形成一种可称为“消耗式威慑”(惩罚+威慑)的新兴对巴威慑战略,该战略包含九点关键要素。

一是明确将恐怖袭击与常规军事报复挂钩,以公开方式向国际传达印方红线,即任何针对印的恐袭都将得到常规军事回应。二是逐步增加报复力度,提升巴方战略成本。每一次恐怖袭击后,印都会进一步加大其军事行动的范围、规模、强度,不断提高巴方继续支持恐袭的代价,使其难以承受。三是拒绝区分“次常规”与“常规”冲突。印不再接受巴刻意制造的战略模糊空间,即不再将恐袭与军事冲突视为不同的安全挑战,而统一视作严重的国家安全威胁,取消巴方可操作的“灰色地带”。

四是谨慎控制冲突范围,避免冲突升级至核战争。印在军事行动中重点打击恐怖势力的基础设施,明确向国际社会传递有限打击意图,防止冲突升级至难以控制的地步。五是预设冲突降级机制。对印而言,印对恐袭的报复行动本身就是冲突终止点,若巴后续对印采取军事行动,则被视为升级行为。同时印认为,若冲突升级,“第三方介入”同样是巴的“退路”。六是以长期战略消耗巴国家实力。巴短期内可能做出强有力的军事回应,但印坚信巴不具备长期作战能力。

七是接受第三方的有限斡旋,但拒绝其附带的任何政治条件。印欢迎第三方(如美国)介入促成技术性停火,但绝不接受以政治条件(如国际调停解决克什米尔问题)换取停火或冲突降级。八是拒绝满足巴政治诉求的降级条件。印拒绝在停火或降级过程中就克什米尔问题或其他政治议题让步,强调停火仅限于结束敌对行动,不涉及更广泛的政治问题。九是逐步限缩印巴对话议题范围。每次冲突后,印都会减少对话内容,从拒绝公开讨论克什米尔问题到仅聚焦恢复《印度河水条约》等特定议题。

然而,该战略要成功实施,需满足三个重要条件。第一,印必须确保在恐怖袭击后采取明确的军事回应,以不断强化对巴威慑。然而,考虑到每次袭击都进行军事回应并不现实且不明智,因此印应保留一定灵活性,应特别针对影响较大的袭击事件采取重大军事行动,进而持续向巴方传递一种强烈信号,即印的军事回应是常态,而不回应仅为例外。第二,印需通过军事行动和在国际社会对巴制造外交压力,逐步使巴认识到,支持恐袭的代价远远超过其可能获得的任何收益。第三,也是最关键的一点,该战略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印能否确保克什米尔地区长期保持稳定、和平、合作。若克区持续动荡,将严重制约该战略的有效性。

来源:国际上那些大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