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说唐朝诗人里谁最头铁,刘禹锡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这位老哥的人生信条大概是:“别人敢干的,我要干,别人不敢干的,我也要干。一句话,干干干干,干干干,这就是我刘铁头。”
要说唐朝诗人里谁最头铁,刘禹锡认第二,没人敢认第一。这位老哥的人生信条大概是:“别人敢干的,我要干,别人不敢干的,我也要干。一句话,干干干干,干干干,这就是我刘铁头。”
刘禹锡,字梦得,生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772年)。为什么字“梦得”呢?据说是他妈做了个梦,然后怀了他。
“什么?你问我是不是真的?那你得问刘禹锡他妈啊。”
这哥们儿年轻时也是个学霸,22岁就中了进士,跟柳宗元是同期。当时人称“刘柳”(66啊),算是“清华北大双子星”。
一、永贞革新的愣头青
805年,唐顺宗即位,搞了个“永贞革新”。
“革命吗?同去同去!”
刘禹锡和柳宗元这帮热血青年就跟打了鸡血似的,天天给皇帝递折子,要改革这个改革那个。
结果呢?顺宗在位不到200天就被迫退位。
这帮改革派全被贬官。
刘禹锡被贬到朗州(今湖南常德),这地方在当时跟发配边疆差不多。有没有米粉吃都两说。
一般人这时候就该写点“我好惨啊”的诗了吧?就像韩愈写的“知汝远来应有意,好收吾骨瘴江边”,这才像话。
人家刘禹锡偏不,在朗州来了一首《秋词》:“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你们都说秋天惨兮兮,我觉得秋天比春天还爽!
二、玄都观里的头铁现场
十年后,刘禹锡终于被召回长安。
经历了社会毒打,该低调做人了吧?
这老哥偏不,跑去玄都观赏桃花,写了首《元和十年自朗州至京戏赠看花诸君子》:
“紫陌红尘拂面来,无人不道看花回。玄都观里桃千树,尽是刘郎去后栽。”
翻译一下就是:“我老刘不在的这些年,朝中这些新贵就跟这桃花似的,一茬接一茬地冒出来。”(言外之意:这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这不就是公开diss当朝权贵吗?结果可想而知——又被贬了。
三、十四年后的二次头铁
你以为这就完了?
too young too simple!
十四年后,刘禹锡又双叒被召回长安。
刘禹锡:“老刘上次去看个桃花,发个朋友圈,居然被贬了。从哪里跌倒,就从哪里爬起来,玄都观,走起!”
得,这哥们儿又去了玄都观,又写了首诗《再游玄都观》:
“百亩庭中半是苔,桃花净尽菜花开。种桃道士归何处?前度刘郎今又来。”
意思是:“当年那些桃花(权贵)都凉了,种桃的人(皇帝)也不在了,但我胡汉三又回来了,哇哈哈哈哈!”
这操作,简直是在皇帝的底线上反复横跳。
四、跟白居易的塑料友情
白居易有两个铁哥们,一个是渣男元稹,这个我在《唐代著名诗人:一代渣男与他的纯情好基友》里面说过了。另外一个就是刘禹锡,二人并称“刘白”,听着挺铁是吧?实际上俩人经常互相diss。
白居易给刘禹锡写诗说“举眼风光长寂寞,满朝官职独蹉跎”,意思是“老刘啊,你看大家都升官了,就你还在原地踏步”。
以我们刘铁头的作风,这能承认?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老白你懂个屁啊,我这叫厚积薄发!(一切尽在掌握!)”
五、硬核老年人的退休生活
晚年刘禹锡回到洛阳,跟白居易、裴度等人组了个“老年诗社”,天天喝酒写诗唱卡拉OK。
几个人没事搞联诗,写了什么《杏园联句》《西池落泉联句》等等。啥是联句,就是一人一句,“联”起来。就好比兄弟们吃好了喝嗨了,有人来一句“这个西瓜真是大啊真是大”,马上有人接着说“真是T-M-D大!”,接着又有人来一句“大啊大啊大大大!”
诸如此类。
白居易觉得跟刘禹锡关系格外铁,觉得这兄弟对我胃口,所以还专门编写了《刘白唱和集》,把他们俩的唱和诗单独编册。
我感觉这就好比如今一个女生宿舍四个人,总共5个群,除了四人都在群,还有另外四个,分别是“A不在群”“B不在群”“C不在群”“D不在群”。
在这期间刘禹锡还写出了《陋室铭》:“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房子破怎么了?我刘铁头住这儿,这破房子就是风水宝地!
842年,刘禹锡去世,享年71岁。这位头铁了一辈子的诗人,临终前可能在想:“我这一生啊,怼过皇帝,骂过权贵,就是没低过头,值了!”
总结刘禹锡的一生:一个让皇帝都头疼的男人,一个把贬官当旅游的诗人,一个用生命践行“刚正不阿”的硬核文人。
他的故事告诉我们:做人可以穷,可以惨,但绝不能怂!
来源:马铃薯是白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