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小满丨现场手包、用料扎足……这种香气四溢的美味正当时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10:20 1

摘要:5月21日,时间来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此时,夏熟作物(如小麦)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完全成熟,故称“小满”。民间围绕这一时令形成了许多习俗。

5月21日,时间来到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八个节气、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小满。此时,夏熟作物(如小麦)开始灌浆饱满,但尚未完全成熟,故称“小满”。民间围绕这一时令形成了许多习俗。

农事习俗

抢水灌溉:

旧时农户以村为单位,协作用水车引水入田,形成“抢水”仪式,体现团结抗旱的精神。

看麦梢黄:

北方地区(如陕西关中)有“小满见三新(新菜、新油、新面)”之说,妇女会回娘家探亲,带上油糕等食物,查看小麦长势,准备夏收。

饮食习俗

吃苦菜:

小满有“小满苦菜秀”的民谚。此时苦菜生长茂盛,百姓采食苦菜(如蒲公英、苦苣)凉拌或煮汤,用以清热祛湿、健脾开胃。

尝新麦:

部分地区将未完全成熟的小麦炒熟磨粉,制成“捻转”(条状面食),象征尝新祈福。

吃粽子:

小满时节,小麦长势喜人,吐出沉甸甸的麦穗,即将要进入喜悦的丰收季节。在南方,小满的美食莫过于粽子,以糯米为主要原料,加上各种馅料和调料,用新鲜的荷叶或箬竹叶裹制而成,香甜、咸鲜和软糯的口感,是南方人儿时的美好回忆。

历史:

新雅粤菜馆原名“新雅茶室”,1926年由南洋华侨蔡建卿创设,门市经营罐头、食品、点心、酒菜小吃,因茶室设备新颖、环境幽雅,故取名“新雅茶室”。由于产品质量上乘,蔡建卿于1931年向地产巨子“哈同洋行”标得一块“新新公司”对面的土地,重新建造了一座设备、设施都属一流的餐馆,于1932年迁址南京东路719号,并更名为“新雅粤菜馆”。新雅开业后赢得了社会各界的欢迎,顾客盈门,营业兴旺,一举成名。当时许多社会名流,如鲁迅、林徽因、巴金、周信芳、郁达夫、邵洵美、戴望舒、阮玲玉等,还有袁牧之、艾霞、摄影大师郎静山等都是这里的常客。新雅也因此被美誉为“上海第一文化沙龙”。

新雅粤菜馆从1979年到1996年多次进行翻修改造,并于1985年申请注册了“新雅牌”商标,为中西点心产品商标。新雅粤菜馆作为上海老字号品牌,近年来在粽子创新上展现了传统与潮流的融合,其产品以“匠心精神”为核心,结合粤菜特色与现代消费需求,推出了多款兼具创意与品质的粽子系列。

就拿今年重磅回归的“特大黑毛猪肉粽”来说,不仅重达280克,还选用伊比利亚黑毛猪五花肉,每只含四块肥瘦相间的大肉,搭配秘制酱汁,糯米颗粒饱满软糯,成为消费者争相抢购的“重量级”产品。

操作

在南京东路719号新雅粤菜馆门口,粽娘正细致地包制着特大黑毛猪肉粽。

首先,我们需要把伊比利亚黑毛猪五花肉切成25克一块的分量,并经过多种调料腌制。

糯米则选择优质圆润江南糯米,备好料后即可包制。每一只特大黑毛猪肉粽内都包含四大块伊比利亚黑毛猪五花肉,280克的粽子光是五花肉就要达到100余克。

剥开粽叶一股香气散发而出,一口咬下,肥而不腻的五花肉夹杂着软弹有韧性的糯米,很好诠释了什么叫口齿留香,让人忍不住大快朵颐,幸福感爆棚。

绿波廊上汤栀子鸡枞菌火腿粽

王宝和咸肉豆瓣粽

粽子作为中国传统节庆食物之一,是中国历史文化积淀最深厚的传统食品之一,传播亦甚远。端午食粽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甚至流传到东亚诸国。今年,各大老字号推陈出新,不少新口味粽子与食客见面。绿波廊推出了上汤栀子鸡枞菌火腿粽、阿胶芝麻软心粽;王宝和则上新了咸肉豆瓣粽,一口咬下,糯米的绵软、咸肉的醇厚、豆瓣的鲜甜交融,仿佛把江南春意包进了粽叶里。

在夏季的第二个节气,

小满

吃上一口唇齿留香的粽子,

感受这份独属于夏日的味道!

来源:上海黄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