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顶尖高校联手这两区,全新规划打造南部“创新港”!

B站影视 2024-12-18 08:35 6

摘要:近年来,西安高校与区域合作动态频频,通过打造科技研发与创新转化平台,为科创转化与产业发展创造更大可能性。例如西部创新港的投用,西安理工大学科创城规划等等。

近年来,西安高校与区域合作动态频频,通过打造科技研发与创新转化平台,为科创转化与产业发展创造更大可能性。例如西部创新港的投用,西安理工大学科创城规划等等。

近日,透过对公开信息的观察和剖析,我们发现,西安又一校地合作新片区初露端倪,西安“未来信息港”已然提上日程。

根据12月12日发布的《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本级)2024年度重点项目选址(第一批)竞争性磋商公告》显示:2024年7月,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初步形成“未来信息港”建设方案并提请汇报,按照市政府主要领导要求《市政府主要领导批示抄清》(〔2024〕第3212号),西安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将开展西安“未来信息港”选址研究工作。

AN

两区+一校

西安未来信息港已颇受重视

实际上,这并非西安“未来信息港”首次出现在大众视野。而种种信息亦表明,西安“未来信息港”已经是西安市重点项目,受到高校、区级、市级等多方的高度关注。

今年8月,长安区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双方主要领导的会谈中,就表明了在西安“未来信息港”的建设中,双方将共同努力,充分发挥各自优势,推动具体项目落地生效,实现校企双赢。

特别是在西电党委书记任小龙的发言中,表态了信息港建设的定位与重要性。

信息港建设已成为以科研促进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重要手段,是当前驱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未来信息港建设与长安西部强区建设战略高度契合,助力长安高质量发展潜力十足,希望双方进一步深化合作,通过共建共享未来信息港,扩展长安高能级产业发展载体,促进人工智能等与制造业深度融合,提升区域发展能级,助推长安高质量发展。

作为信息港的主要参与方之一,前文已提到,7月份西电已初步形成“未来信息港”建设方案并提请汇报。这足以说明,从高校视角看,西电对于信息港的规划有了初步设想,或许将导入哪些领域创新平台,如何进行科研转化也有了初步方向。

图片来源: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而作为未来信息港属地的长安区,自然乐于看到高校科研力量的加持,为区域产业转型壮大发展注入创新原动力。

11月4日,长安区属国企长安城乡建设开发有限公司发布了《长安区自管区发展战略规划及未来信息港(西沣片区)单元规划专题研究项目招标公告》。开展长安区自管区发展战略规划及未来信息港(西沣片区)城市设计、土地整备与土地经济测算方案、综合交通规划专题研究、公共服务设施规划专题研究、测量服务等工作。

目前,该项招标已完成中标结果公示,由广州市城建规划设计院有限公司中标。

值得注意的是,西安“未来信息港”的谋划,并非仅涉及西电和长安区。

我们关注到,9月26日发布的《关于西安市高新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公示(公示期限30天)》中,有事关信息港的描述,并且给出了信息港的大致位置。

可以看到,信息港处于高新区与长安区的边界位置,紧邻高新区城市客厅板块。同时,在区域联动与创新发展上,信息港亦承载着颇为重要的角色,我们在下文进行详细解读。

长安区+高新区+西电,两区一高校力量的倾注,未来信息港的定位高度可见一般,西电科研力量雄厚、高新区科创与产业辐射、长安区承接产业外溢,三者在未来信息港打造中,分工明确,各司其职。

未来信息港,或将在可以预见的未来,有望成为西安城南的“创新港”。

AN

“两港带动”语境下

未来信息港是什么?

在《关于西安市高新片区国土空间详细规划的公示(公示期限30天)》对于高新区空间结构的描述中提到:

规划以“核心平台引领、东西轴带协同”为核心,形成“两港带动、三区协同”区域发展格局,北合西咸、东联长安、西衔鄠邑,围绕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打造信息港,与城市客厅共同构成高水平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通过创新港-软件城-总部城的创新引领轴及鄠邑渼陂科技新城-双中心承载区-城市客厅-信息港-长安大学城-航天城的丝路科技轴联动,激发高新区与西咸新区、鄠邑区、长安区的跨区域协同。

提取关键信息,“两港带动”中的两港无疑指向了创新港和信息港,而规划中将两者的对标,也揭开了正处于规划中的信息港的雏形。

西部创新港作为近年来校地合作发展的典型案例,由西安交通大学与西咸新区联合建设,选址于沣西新城,定位为建设“校区、镇区、园区、社区”四位一体的创新体、技术与服务的结合体、科技与产业的融合体,除了教育教学的引入,交大数十个研究院,上百个科研机构和智库等进驻,并且校企联合创新平台、推动产学研深度融合上已经开始发力。

相关数据显示,2021年以来,创新港初步建设了以国家重大科研平台等为主的创新策源圈层、以校企联合成果转化中心等为主的产教融合圈层、以科技产业孵化园等为主的产业培育圈层。目前,已与200余家龙头领军企业签署共建联合研究院(中心)协议,其中世界500强企业39家、中国500强企业50家,建立77个深度融合创新联合体,组建66名职业化科技经纪人团队,从3万项存量成果中梳理出1300余项易于转化成果推送给企业,并引入80多支种子、天使基金和265家金融机构,转让许可专利1000余件,就地转化211家企业。

西部创新港的实践,顶尖高校的科技创新与转化实力,以及对区域产业的带动能力可见一般,而回归到西电未来信息港的规划中,自然承担着类似的战略性定位。

图片来源:西安网新闻报道画面

例如11月6日,西安市长叶牛平在西电调研未来信息港时所提到的,要求集约节约,合理规划功能布局,强化校地融合,支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建设一批重点实验室、校企联合研发中心等高能级科创平台,打造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化发展的大学科技园和科创产业示范区。

同时,要求长安区要聚力发挥科创优势挖潜增效,加强与驻区高校、科研院所和高新区、航天基地协作,积极承接高校科技成果转化和开发区产业外溢,实现优势互补、协同发展,打造全市科创新高地。

因此,总体来看,未来信息港的规划建设,将发挥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长安区产业发展以及区域协同的作用,未来信息港,或将成为沟通长安区与高新区产业协同的枢纽。

而信息港这一名称背后,意味着未来片区产业导入的侧重点,将发挥西电在电子信息类强势学科的优势,将专业能力转化为产业实力。

而电子信息产业同样是高新区的千亿级支柱产业,强强联合,为信息港带来足够的想象力,也为长安区承接开发区产业辐射带来充足的动力。

IXIAN.CN

西沣片区作为长安区当下大力发展的重点片区,其实已经规划许久。其紧邻高新丝路科学城,周边高校林立的区域和资源优势,也使该片区的开发成效备受大众关注。

当下,未来信息港规划的提出,或将成为推动片区崛起的重要机遇,而这,也或将成为长安区区域发展继续保持上升劲头的重要跳板。

来源:荣耀西安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