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DIC指南:脓毒症,创伤,烧伤,急性胰腺炎,急性肝衰竭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1 10:16 1

摘要:目前存在多种诊断标准,例如日本急性医学协会(JAAM)DIC 标准、脓毒症诱导的凝血病(SIC)标准、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显性 DIC 标准,以及日本血栓与止血学会(JSTH)DIC 标准。

目前存在多种诊断标准,例如日本急性医学协会(JAAM)DIC 标准、脓毒症诱导的凝血病(SIC)标准、国际血栓与止血学会(ISTH)显性 DIC 标准,以及日本血栓与止血学会(JSTH)DIC 标准。

建议:临床医生需深入了解每种诊断标准的特性,结合患者实际情况,合理选择合适的诊断标准,以确保诊断的准确性 。

推荐意见:强烈建议对脓毒症相关 DIC 患者使用抗凝血酶治疗(证据确定性中等,GRADE 1B) 。这一治疗方案经过研究验证,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病情。

推荐意见:同样强烈推荐对脓毒症相关 DIC 患者使用重组人血栓调节蛋白治疗(证据确定性中等,GRADE 1B) 。该药物在临床实践中已展现出对这类患者的治疗价值。

目前,对于脓毒症相关 DIC 患者采用抗凝血酶和重组人血栓调节蛋白联合治疗,尚未有明确推荐意见。后续还需更多临床研究来探索其有效性与安全性。

关于脓毒症相关 DIC 患者应先使用抗凝血酶还是重组人血栓调节蛋白,目前也没有明确推荐。在实际治疗过程中,医生会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特点进行个体化决策。

对于脓毒症相关 DIC 患者是否使用普通肝素或低分子肝素,暂未形成明确推荐意见。这两种药物在该病症治疗中的应用,还需进一步深入研究和探讨。

同样,对于脓毒症相关 DIC 患者使用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目前也缺乏明确推荐意见。未来的研究将有助于明确其在该病症治疗中的地位。

问题 1(背景问题)
创伤诱导的凝血病与创伤中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有何区别?

创伤诱导的凝血病和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是相互独立的病理状况。创伤诱导的凝血病包括创伤诱导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以及由贫血、血液稀释、低体温和酸中毒引起的继发性凝血病。严重的创伤诱导的凝血病会进展为创伤诱导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问题 2(背景问题)
对于创伤诱导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是否应进行抗凝治疗?

无论创伤诱导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有何并发症,对于尚未实现充分止血的创伤患者,均不应给予抗凝治疗。

问题 3(临床问题)
创伤后即刻,对于存在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内的凝血 / 纤溶异常的患者,应如何给予凝血因子替代治疗?

对于受伤后即刻已存在或预计会出现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内的凝血 / 纤溶异常的创伤患者,强烈建议早期给予新鲜冰冻血浆(FFP)治疗(强烈推荐 / 中等确定性证据,GRADE 1B)。

建议使用凝血因子浓缩物,如冷沉淀或纤维蛋白原浓缩物(FC)与新鲜冰冻血浆联合使用(弱推荐 / 中等确定性证据:GRADE 2B)。

不建议使用重组活化因子 VII(rFVIIa)(弱推荐 / 极低确定性证据:GRADE 2D)。

问题 4(临床问题)
创伤后即刻,对于存在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内的凝血 / 纤溶异常的患者,是否应给予抗纤溶药物(氨甲环酸)?

强烈建议对于受伤后即刻已存在或预计会出现包括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在内的凝血 / 纤溶异常的创伤患者,迅速给予氨甲环酸(TXA)治疗(推荐意见:强烈推荐 / 中等确定性证据:GRADE 1B)。

问题 5(背景问题)
与烧伤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是什么?

烧伤患者中,随着烧伤严重程度的增加,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更为频繁。同时,据推测,严重烧伤患者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与器官衰竭发生率和死亡率的增加密切相关。

急性胰腺炎

问题 6(背景问题)
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是什么?

急性胰腺炎被认为在一定频率上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相关;然而,尚无高质量的研究调查过由急性胰腺炎导致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生频率。

问题 7(未来研究问题)
对于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是否应给予抗凝血酶(AT)浓缩物?

抗凝血酶用于治疗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有效性尚不明确。

问题 8(未来研究问题)
对于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是否应给予重组人血栓调节蛋白(rTM)?

重组人血栓调节蛋白在治疗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疗效仍不明确。

问题 9(未来研究问题)
对于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是否应给予抗凝血酶浓缩物和重组人血栓调节蛋白联合治疗?

抗凝血酶浓缩物和重组人血栓调节蛋白联合治疗用于与急性胰腺炎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益处尚不明确。

问题 10(背景问题)
与急性肝衰竭 / 肝炎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发病机制和流行病学特征是什么?

在急性肝衰竭 / 肝炎中,肝窦内凝血 / 纤溶系统的紊乱会导致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其从肝内微循环障碍进展为广泛的肝细胞坏死。与急性肝衰竭 / 肝炎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并发症发生率,对于包括迟发性肝衰竭在内的昏迷型约为 40%,对于非昏迷型约为 10%。然而,除肝炎(循环衰竭、代谢性疾病和药物毒性)以外的急性肝衰竭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的并发症发生率约为 55%。

问题 11(背景问题)
如何诊断与急性肝衰竭 / 肝炎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使用日本急性医学协会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日本血栓与止血学会 2017 年版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诊断标准指出,在考虑到原本与肝衰竭相关的凝血 / 纤溶异常后,可以诊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

问题 12(未来研究问题)
对于与急性肝衰竭 / 肝炎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是否应给予抗凝血酶浓缩物?

抗凝血酶浓缩物用于治疗与急性肝衰竭 / 肝炎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的疗效仍不明确。

问题 13(未来研究问题)
对于与急性肝衰竭 / 肝炎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患者,是否应给予重组人血栓调节蛋白?

然而,重组人血栓调节蛋白在治疗与急性肝炎 / 肝肾衰竭相关的弥散性血管内凝血中的有效性仍不明确。

Yamakawa, K., Okamoto, K., Seki, Y. et al.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s for management of disseminated intravascular coagulation in Japan 2024. Part 1: sepsis. Int J Hematol121, 592–604 (2025). https://doi.org/10.1007/s12185-024-03896-9

来源:重症医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