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手亦能写春秋,荒草亦可生芬芳——记当代“活雷锋”谭荒芳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10:04 1

摘要:你见过双手残缺却还如此积极乐观的人吗?写毛笔字、做公益、宣扬雷锋精神……她,便是谭荒芳,八个月大时因烫伤而失去双手,虽双手残缺,但她却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谱写了半生“雷锋故事”,更在退休后步履不停,将雷锋精神播撒至千家万户。

你见过双手残缺却还如此积极乐观的人吗?写毛笔字、做公益、宣扬雷锋精神……她,便是谭荒芳,八个月大时因烫伤而失去双手,虽双手残缺,但她却以坚定的信念和无私的奉献,谱写了半生“雷锋故事”,更在退休后步履不停,将雷锋精神播撒至千家万户。

北大荒的“芳草”:苦难中孕育坚韧

1960年,谭荒芳出生于黑龙江北大荒的一个军垦农场。父亲为她取名“荒芳”,寓意“如北大荒的小草般坚韧芬芳”。然而,命运的考验在她八个月大时骤然降临——一场意外的严重烫伤,让她的双手仅剩两个光秃秃的手腕。

没有手指,她以腕代手练习生活自理;无法握笔,她用布条将笔绑在腕上学习写字。血泡磨破了一层又一层,她却始终咬牙坚持。1980年,谭荒芳以惊人的毅力考取两个大专文凭,成为家乡望城靖港镇少有的高学历者。回乡后,她发现农村青年精神生活匮乏,便在父母支持下自费创办小镇首个家庭图书馆。六年时间里,她组织读书会、教唱歌、讲革命故事,接待读者近20万人次,用文化之火点亮了无数青少年的心灯。

雷锋精神的“点灯人”:以残躯书写不朽篇章

1986年,谭荒芳迎来人生的转折点——她被调入雷锋纪念馆,成为一名宣讲员,这一干便是23年。这期间,她做过纪念馆的讲解员、整理档案、对外宣讲工作。尽管双手残缺,但她对待工作的热情和专注却丝毫不减。正是这双残缺的“双手”,整理、完善了有关雷锋的资料800多万字、文物和实物近千件,还整理编写出了建馆以来的大事记、纪念馆组织机构沿革等重要的基础性资料,极大地丰富了馆藏内容。

据谭荒芳的女儿回忆,有一次整理资料时,她用残腕夹住剪刀裁剪报纸,一不小心剪刀便扎破了她的手臂,惹得她鲜血直流,而她却一声不吭,只是包扎后继续工作。正是在谭荒芳的这种匠心和坚守之下,她骄傲地对我们说:“通过我这双手,我们纪念馆的档案工作在 2005 年就以高分通过了省一级标准的验收。”

2008年,谭荒芳正式退休,但她的脚步却未曾停歇,她加入长沙市“五老”宣讲团,成为一名雷锋精神志愿讲解员,每年赴学校、社区宣讲雷锋精神50余场。为了让宣讲内容更加生动且富有感染力,她凭借没有手指的双臂认真撰写演讲稿,并亲自设计制作了图文交织、详实丰富的幻灯片。此外,她还主动学习电脑技能,积极开设了微博账号,借助新媒体平台广泛传播积极向上的正能量。

自2019年起,无论风雨交加还是晴空万里,谭荒芳都会在每周六的上午准时前往湖南雷锋纪念馆所对接的乡村振兴联点社区——望城区白箬铺社区,启动她的“扶志助学”项目,义务为当地的乡村孩子们传授书法技艺。她以自身的成长故事为激励,鼓励孩子们勤奋学习,立志成才。

小草芬芳,精神长青

在年轻人眼中,她是“用生命诠释奉献”的榜样;在同事心中,她是“永不停歇的陀螺”。面对赞誉,她总是淡然一笑:“共产党员退休不褪色,只要还能动,我就要把雷锋精神讲下去!”翻开她的工作笔记,扉页上一行字力透纸背:“我活着,就是为了使别人生活得更美好。”

从北大荒的残障女童,到雷锋精神的“活档案”;从家庭图书馆的创办者,到老年志愿团队的领路人,谭荒芳用一生证明:生命的价值不在于躯体的完整,而在于精神的丰盈。如今,65岁的她依然奔波在宣讲路上,手腕上的疤痕早已结成勋章,而她的故事,正如春风中的蒲公英,将雷锋精神的种子播撒在新时代的土壤里。

来源:大众卫生报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