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中国经济报导:近年来,辽宁省通过 “借船出海” 策略加速优势产品国际化进程,依托央地合作、跨境电商、国际展会、“一带一路” 等平台,推动装备制造、农产品、化工等领域产品走向全球市场。
中国经济报导:近年来,辽宁省通过 “借船出海” 策略加速优势产品国际化进程,依托央地合作、跨境电商、国际展会、“一带一路” 等平台,推动装备制造、农产品、化工等领域产品走向全球市场。
央地合作搭建出海桥梁
辽宁省国资委主办的 “辽宁优势产品‘借船出海’合作推介会” 成为重要平台,通过央企的国际业务渠道实现资源共享。例如,通用技术国际公司利用其海外分支机构网络,帮助沈鼓集团、抚顺煤矿电机等企业对接国际市场。
这种模式不仅降低了企业单独开拓市场的风险,还借助央企的品牌效应提升了辽宁产品的国际认可度。
跨境电商与产业带深度融合
辽宁积极推动 “跨境电商 + 产业带” 模式,沈阳、大连等 6 个跨境电商综试区形成协同效应。
2024 年全省跨境电商交易额达 267.3 亿元,同比增长 23%。例如,大连万众云仓打造 “前店后仓” 综合体,为本地企业提供免费产品展示和跨境物流服务;盘锦河蟹通过海关绿色通道实现 “即报即检”,2024 年出口量增长 34.3%。
此外,绥中苹果借助海关指导完成海外注册,2025 年 1 月出口量达 2710 吨,同比增长 12.9%。
国际展会与经贸活动赋能
辽宁省通过参与国际展会拓展市场。2024 年香港国际印刷及包装展上,辽宁企业达成意向成交额约 80 万美元,沈阳鑫晨展览等老展商通过展会获得持续订单。
第五届辽洽会签约项目 272 个,金额达 2784.4 亿元,吸引欧美、中东等 14 个国家的企业参与,推动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等产业合作。
此外,辽宁企业还通过 “中国 — 葡语国家企业家大会” 等平台对接葡语国家市场,拓展多元化贸易渠道。
“一带一路” 合作深化国际布局
辽宁对 “一带一路” 国家进出口持续增长,2024 年达 4051 亿元,占全省外贸总值的 49.4%。其中,对东盟进出口 242.6 亿元,增长 19.7%,成为增长最快的市场之一。
俄罗斯已成为辽宁第五大贸易伙伴,2023 年双边贸易额接近 600 亿元,中欧班列常态化运行和 TIR 国际航线开通进一步畅通物流通道。
浪马轮胎在巴基斯坦的合资项目实现产能输出,带动辽宁设备和原料出口,成为装备制造企业 “走出去” 的典型案例。
传统与新兴产业协同发力
传统优势产业如钢材、船舶、化工产品出口表现强劲。2025 年一季度,钢材出口 105.9 亿元(增长 14.6%),船舶出口 55 亿元(增长 54%),基本有机化学品出口 36.5 亿元(增长 18.1%)。
新兴产业方面,航空零部件出口增长 20.4%,生物医药出口增长 41%,“新三样” 产品(新能源汽车、锂电池、太阳能电池)成为出口新引擎。
恒力石化通过海关帮扶将副产品二乙二醇转化为出口商品,2020 年以来累计出口 3887 吨,实现 “变废为宝”。
政策支持与服务优化
海关系统推出多项便利措施,如 “先放后检”、AEO 认证培育等,提升通关效率。
2025 年一季度,民营企业进出口增长 16%,占全省外贸比重首次突破 50%,成为 “主力军”。
此外,辽宁通过 “保税混矿” 试点、出口食品企业对外注册推荐等举措,降低企业成本,助力农产品和化工产品拓展国际市场。
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
辽宁企业通过海外营销提升品牌影响力。例如,辽宁博盈科技利用海外 KOL、跨境直播等方式,帮助 500 余家企业布局国际市场,覆盖 12 个国家。
辽宁五丰农产品加工有限公司依托蜂产品出口,带动杂粮、辣椒等特色农产品通过海外仓销售,2024 年上半年蜂产品出口量达 5000 吨,产值 6000 万元。
通过上述举措,辽宁正从 “制造大省” 向 “开放强省” 转型,未来将继续深化与东北亚、中东等地区的合作,进一步释放 “一带一路” 红利,推动更多优势产品 “借船出海”,助力全面振兴新突破。
来源:新浪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