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然王国中寻找道德与幸福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1 09:10 2

摘要:在作为现代科学起源的科学革命中,笛卡尔无疑是一位极为关键的代表性哲学家,其思想对人类的某些思想范式起到了关键性的塑造作用。上海市社科规划优秀课题“笛卡尔的自然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1BZX004)指出,尽管我们可以根据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框架将其哲学划分

在作为现代科学起源的科学革命中,笛卡尔无疑是一位极为关键的代表性哲学家,其思想对人类的某些思想范式起到了关键性的塑造作用。上海市社科规划优秀课题“笛卡尔的自然哲学及其当代价值研究”(2021BZX004)指出,尽管我们可以根据笛卡尔的心物二元论框架将其哲学划分为机械论哲学与非机械论哲学,但我们不能将这两个部分简单地对应于以物作为研究对象的自然哲学与以非物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哲学,因为笛卡尔的自然哲学与其伦理学等思想密切交织在一起。

心物二元论是笛卡尔哲学的核心主张,其哲学体系可以以此为框架划分为机械论哲学与非机械论哲学。但是,我们不能将这两个部分简单地对应于以物作为研究对象的物理学科与以非物作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因为,按照这样的划分,伦理学作为典型的以人为研究对象的人文学科,与物理学应该是对立的两种完全不同的学科,但在笛卡尔哲学体系中并非如此。接下来,本文从命运、运气、德性与幸福这四个概念入手,以“知”为线索,来表明笛卡尔自然哲学与伦理学的交缠。

顺应命运:接受已知的自然

笛卡尔伦理学教导人们要顺应命运。他宣称“命运”(Fatalité)是“一种不变的必然”(une Necessité immuable),也可以称之为“神圣的天意”(la Providence divine)。在他看来,纯粹由物体组成的“世界”(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物理世界)完全受不变的、必然的自然规则所控,物体以及自然规则都是上帝意志的产物。因而, “不变的必然”“神圣的天意”就是基本的、普遍的自然法则与真理。这是笛卡尔所谓“命运”的真正含义。

笛卡尔的顺应命运的伦理学教导就是主张人们应该遵循自然法则而行事。由于人们在行动上其实也做不出违背自然法则的事情,这一主张强调的是人们应该在心理上顺应命运。这里的关键点在于劝导人们不要渴望去改变自然法则,而是要理解和接受它们是“不变的必然”。

这个规劝有一个极为关键的前提,那就是被视作命运的自然法则与真理必须是已知的。如果人们对此一无所知,那么还谈什么遵守或者违背?人们只有先知道那些不变的自然法则,才能在行动与心理上遵循它们。遗憾的是,笛卡尔没有在任何文本中明确告诉我们不变的、必然的自然法则具体有哪些。在他看来,这些自然法则也许是无穷的,但人们只需要依靠理性就能越来越多地掌握它们。

摒弃运气:破除无知的幻想

在笛卡尔的哲学中,与“命运”相对的一个概念就是“运气”。如果人们能够很好地运用自己的理性,他们就能正确认识这些自然法则,将它们视为真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它们被称为“命运”;反之,如果人们不能很好地运用自己的理性,就会把不变的必然误认为可以改变的偶然,在这个意义上错误地将它们称为“运气”。这就是为什么笛卡尔把“命运”与“运气”视为一对相反的概念,前者是对自然法则的正确认识,而后者则是源自无知的错误幻想。

在笛卡尔看来,软弱的灵魂总是被运气左右,与之相反,强大的灵魂则不为外物所动。这是因为灵魂软弱之人无法运用好自己的理性,从而无法认识真理,也看不清真相。他们总是因为无知而幻想自己受到运气的摆布。他们将自己的一切依赖于外物,变成所谓运气的玩偶,最终这只会给他们自己带来恶果。因此,笛卡尔主张人们摒弃所谓运气的说法,用他的话来说,“我们应当反对运气”“我们必须完全拒绝这样一种庸俗的意见,即在我们之外有一种所谓的运气,它根据自己的喜好致使一些事情发生或不发生”。

而摒弃运气的关键就在于理性与意志,为此,笛卡尔提出了一整套方法来教人培养自己的理性以及强健自己的意志。他相信灵魂强大之人能够运用好自己的理性,破除关于运气的幻想,认识到真理,而且运用好自己的意志,听从并执行理性给出的最佳行动建议,最终拥抱德性从而获得幸福。

拥抱德性:面向未知的自由

前文提到顺应命运的前提是被视作命运的自然法则必须是已知的,那么面对未知的命运,人们又该如何行事呢?在笛卡尔看来,面对未知的命运,一方面,如果情况并不紧迫,那么,人们就应当运用好自己的理性去求知,去认识不变的自然法则并掌握相关知识,这也就是科学的精神。另一方面,如果情况紧迫,必须立刻行动,那么,人们就应当让自己的意志选择并执行理性判断为最好的行动方案。人们如此行事的话,结果“很可能比较好”,还可以使行动主体“摆脱所有的悔恨与后悔”。依据理性的最有可能方案行动从而免于悔恨的思路从笛卡尔发展到康德,一直延续到了罗尔斯,我们在《正义论》中也可以读到类似的行动指导原则。

这两种行事方案的关键就在于人的自由意志。深受奥古斯丁意志论影响的笛卡尔完全接受“没有自由意志,人绝不能正当地生活”的观点。对人而言,唯有意志是无限的、自由的,也唯有出于意志的行动才是自由的行动,只有此时,人才真正是自己的主人。既然只有意志以及出于意志的行动才是自由的,那么也只有它们,才有伦理意义与道德价值,才值得获得赞扬或者应当遭致责备。笛卡尔的这一主张可以说是康德道德哲学之先声。

笛卡尔进一步提出,无论理性认识到永恒不变的真理与法则,还是只给出大概率为真的行动意见,人的自由意志都应当听从理性给出的方案并且激发坚定果决的行动,在笛卡尔看来,这就是德性的本质。

由此可以推论笛卡尔哲学主张道德免于运气。运气在古希腊哲学中是一个不可回避的重要议题,纳斯鲍姆将古希腊伦理思想的中心议题归结为“借助理性的支配力量是一个好的人类生活之真善得以摆脱运气的左右”。威廉斯与内格尔剑锋所指的康德主义伦理学则是“道德免于运气”主张的另一方重要代表。从古希腊到康德,对运气的看法在哲学史上经历的许多变化发展,笛卡尔的运气观是其中的重要一环,深刻影响了包括康德在内的后世哲学家。

追求幸福:由己自主的力量

人始终被动地遭受运气或命运的摆布,顺逆由天;但与此同时,人又寄希望于依靠自己独有的力量主动掌握自己,不再随波逐流,拯救人的生存并赋予意义。这一模糊不确定的希望就是人类伦理思想的一项终极关怀,也是西方伦理思想的中心问题之一。先贤们自古就在“追求人的幸福”这个主题下发展出各种各样的理论,努力找出人类掌握人生的力量。古希腊伦理思想主要将希望寄托在人类理性之上,中世纪基督教思想又将人的自由意志引入,笛卡尔继承两者,将理性与意志作为人类摆脱命运支配的自主力量,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套自己的幸福论思想。

“幸福”在古希腊思想中意味着好的生活,在亚里士多德哲学中是一种动态现实。而笛卡尔则将幸福的含义转变为人的一种独特的内心感受,即满足感,用他的话来说就是“心灵的完全满足以及内心的满意”。

笛卡尔给我们展现出两种幸福——由命的幸福与由己的幸福。尽管他承认运气对幸福有影响,但他反复强调唯有由己的幸福才是真正的幸福,是人类唯一值得追寻的幸福。这也给笛卡尔摒弃运气的主张增添一层含义,那就是不要去期待所谓运气带来的幸福,真正的幸福完全取决于自己。他进一步提出,以理性顺应命运并以意志拥抱德性是掌握真正幸福的力量所在。(社会科学报社融媒体“思想工坊”出品 全文见社会科学报及官方网站)

来源:贴近地面飞行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