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从问界到尚界,华为仅用5年就造了5个“界”,并且,截止到2025年5月,已经有25款车型搭载华为智驾,像阿维塔07、梦想家、奥迪A5L等,包含了国产品牌和合资品牌。为何在智驾圈,华为能够成为“抢手货”?而同为科技大厂的英伟达、大疆等却做不到?
从问界到尚界,华为仅用5年就造了5个“界”,并且,截止到2025年5月,已经有25款车型搭载华为智驾,像阿维塔07、梦想家、奥迪A5L等,包含了国产品牌和合资品牌。为何在智驾圈,华为能够成为“抢手货”?而同为科技大厂的英伟达、大疆等却做不到?
车企自研门槛高,华为方案“开箱即用”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来看,比亚迪2024年的研发投入为542亿元,理想为111亿元、蔚来、小鹏等新势力年研发费用也超50亿元。同时,软硬件适配的门槛同样很高,大多数车企仅能在软件层面自研,硬件仍依赖供应商。但是,华为方案可短期快速适配,在硬件层面上:华为提供昇腾芯片、激光雷达、MDC计算平台等,车企无需自研,奥迪A5L采用华为MDC 810计算平台,直接省去芯片的适配周期;在软件上:鸿蒙车机系统、ADS智驾算法已预集成,车企仅需定制UI和部分功能逻辑,深蓝S05就是基于华为ADS 2.0,仅用10个月完成车型落地。所以,车企选择华为,主要出于效率与成本考量。
车企与华为的合作模式灵活,并且它们所缴纳的“华为税”并不高
华为为车企提供了3种合作模式,并且它们需要上缴的“华为税”并不高,其中包含了零部件供应(Tier 1模式)、全栈解决方案(HI模式)以及鸿蒙智行模式。例如,问界采用鸿蒙智行模式,根据公开信息显示,华为可获得约10%的分成,其中2%为技术授权费,8%为渠道营销费用。而奥迪等合资品牌选择的零部件或HI模式,华为的参与度更少,所收取的分成也会更少。
华为是 “全栈自研+直接供应”,而科技大厂大多是单一供应商
以芯片为例,从2024年中国智能驾驶芯片市场的数据来看,英伟达芯片的装机率占比为38%,高于华为的17%,在整体算力上,英伟达Thor的算力为2000TOPS,高于华为自研的昇腾610智驾芯片(算力160TOPS),但是采用英伟达芯片的车企需自行整合算法,理想AD Max系统就基于Orin-X开发耗时3年,而华为的硬件和软件均为自研,从激光雷达和端到端算法大模型的,不仅更容易整合,也避免了单一组件的性能短板。
华为的全栈能力一方面可以为车企提供高效的解决方案,另一方面又满足了用户的高端智驾能力需求,而英伟达、大疆这些大厂虽然在某些领域更强,但缺少的是“开箱即用”效率及灵活多变的合作模式。
来源:汽车系超老师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