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直到5月17日中美同步发布空战细节,一切才浮出水面——巴基斯坦以中制歼-10CE战机击落6架印军战机自己一架未折。
声明:本文内容均引用网络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请悉知。
克什米尔上空突发激战,双方动用了近百架战机,但奇怪的是战争发生了,全球却安静了整整十天。
直到5月17日中美同步发布空战细节,一切才浮出水面——巴基斯坦以中制歼-10CE战机击落6架印军战机自己一架未折。
这被CNN称为“近代航空史上最大规模空战”,却像一场被全世界“有意忘记”的战斗。为什么打得这么猛,说得却这么轻?这场“信息暗战”,远比你想象的更精密更克制也更现实。
歼-10CE战机
这不是印巴第一次动手,但这一次节奏完全不一样。
印军出动72架战机阵风、苏-30MKI、幻影2000全上,试图“闪电突袭”巴控区。结果被巴基斯坦提前部署的ZDK-03预警机精准捕捉。
还没靠近印军已被锁定,6架战机变成火球坠毁在喜马拉雅山脚下,而巴方只用了12架歼-10CE,没有一架损伤。
这是一次体系化作战的“教学演示”,预警机在远处指挥地面雷达加持,歼-10CE挂载霹雳-15E导弹,在100公里外就完成锁定并击发。对手还没看到你,你已经按下发射键。
歼-10CE
这种打法过去只有美军、俄军玩得转,谁能想到巴基斯坦成了第一个“成功转型”的国家——而它的体系,来自中国。
反观印军虽然阵风单机性能强悍,但数据链混乱、指挥系统割裂,法国战机、以色列雷达、俄罗斯导弹,拼起来像个“硬件杂交怪”。
被打不是因为不强而是因为不“整”。这就像你穿耐克鞋、背LV包,结果上战场用的是诺基亚指挥系统能不吃亏?
战机阵风
从5月7日到5月17日中美两国媒体几乎同时“闭麦”,CNN、央视、人民日报、环球时报,全都三缄其口,连“疑似冲突”都没正面报道。
直到5月17日中美宣布互降关税,才同步放出空战详情,这巧合巧得有点过分。
有意思的是CNN的用词是“中制战机击落6架印军战机,改变空战格局”;而人民日报则说“体系化作战展现中式装备优势”。不同的叙述风格,却在讲一个意思:这事儿不适合一开始就说。
为啥?其实背后各有小算盘。美国的顾虑是盟友信心,阵风是法国造、欧洲推的明星战机,印度更是重金采购。
要是这事一开始就高调宣传,印尼、埃及、卡塔尔这些“潜在客户”还怎么买得下去?达索公司三天跌了12%股价,可不是个小数。
对中国来说低调也有好处,歼-10CE刚刚在巴黎航展亮相,太早放战绩,容易引起印度和西方阵营的集体“反制”。
不如等关税谈完了,再“顺势”放出消息,既不刺激对手,又能给自家军工出口加把火。
而印度这边是彻底的信息失控,最开始否认损失,后来被巴基斯坦公布飞行员无线电通话和残骸照片打脸。这不是一场军事失败那么简单,是一次“信息战的溃败”。
过去我们看空战,关注的是谁的战机快、谁的机炮狠、谁操作牛。但这场战斗告诉我们,真正决定胜负的,是信息,是体系,是看不见的那部分。
歼-10CE和ZDK-03搭配像是“狙击手+无人侦察机”的组合。数据链实时共享,目标锁定可实现“A射B导”。也就是说你在东边发现目标,我在西边发射导弹,敌人压根不知道是谁干的。
印度这边阵风虽配备“流星”导弹,射程也不差(100公里),但数据链被干扰根本没法协同,结果就是——还没拉开距离,就被“霹雳”打掉了。
霹雳-15E的射程达150公里,比印军的R-77足足远出70公里。
这让美军也坐不住了,五角大楼的简报写得很清楚:“五代机孤狼战术已不适应现代战场,需加速构建JADC2(联合全域指挥控制)体系。”
单打独斗的年代过去了,未来战争是“打群架+开外挂”。
霹雳-15E
这场冲突不只是巴基斯坦赢了一场空战,更是中国军工赢了一次全球“推介会”,印度则被迫重新洗牌。
先说军售市场,达索公司股价三天暴跌,印尼、埃及暂停阵风采购谈判,与此同时中国军工股集体涨停,沙特、阿联酋紧急接洽歼-10CE订单。
美国也不是吃素的,立刻默许韩国向波兰转让FA-50生产线,试图用“低价四代机”挡一挡中式战机的出口势头。
再看南亚格局,印度宣布5年内砸200亿美元研发AMCA五代机,听起来挺猛但专家一句话点破:“技术储备不到位,连验证机都没影。”
反而是巴基斯坦,首次在常规空战中确立对印优势,士气大涨,中巴经济走廊的安保压力也显著降低。
AMCA五代机
俄罗斯这边也趁机“玩了一把高端游戏”:以“地区稳定”为由,推迟向印度交付S-500防空系统,暗中加价,这一招够老辣。
这场空战已经结束,但它揭开的,是未来战争的新面孔——不再是拼谁的机型更贵、谁的飞机更快,而是比谁的系统更通、谁的数据更准、谁的指挥更快。
歼-10CE的6:0,不只是一次战术胜利,更是一次“范式革命”的开端。
中美媒体的十天沉默,不是偶然是默契。现代国际政治早已不是谁先说话、谁占理,而是谁掌握信息,谁会“打牌”。
有人说,那一发发划破天际的霹雳导弹,像极了未来战争的“先声”。但我们更想听到的,是另一种声音。
就像那名巴基斯坦飞行员最后在频道里说的:“目标已摧毁,请求返航。”愿下一次返航,是为和平。
你觉得“体系作战”能否替代“先进战机决定论”?还是说,两者注定要融合?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免责声明:本文国际新闻均来自公开信息整理,文中观点分析仅代表个人,无任何不良引导。因国际局势动态多变,信息会有时效性差异,本人已尽力核实,如有虚假或存疑部分,请立即联系进行删除或修改。如涉及版权和配图问题,侵删。请读者理性判断,风险自担。
来源:老生常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