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今天已经到了5月21日,农历的四月二十四了。这几天大家的感受可能都一样,那就是热、太热了,才入夏没几天,但全国很多城市的气温已经飙升至40度,地表更是达到了70度,山西阳城更是以72.9度打破了观测史最高地温纪录。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晒降温的
“枇杷黄后杨梅紫,正是农家小满天。”
时间过得真快,一晃今天已经到了5月21日,农历的四月二十四了。这几天大家的感受可能都一样,那就是热、太热了,才入夏没几天,但全国很多城市的气温已经飙升至40度,地表更是达到了70度,山西阳城更是以72.9度打破了观测史最高地温纪录。所以大家一定要做好防晒降温的工作,以防止中暑。
按照传统文化,今天我们迎来了二十四节气的小满。小满是夏季的第二个节气,在2025年5月21日02点55分正式交节,这时太阳到达黄经60度,北斗七星的斗柄也指向了巳的方位。
那“小满”具体是什么意思呢?“小满”一词源自农事现象,指小麦、油菜等等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饱满,但还未完全成熟,故称“小满”。《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就有“四月中,小满者,物致于此小得盈满”的解释。不过,这是对北方而言,在南方这个时节降雨频繁,江河湖泊水位上涨,“小满”则有着“江河渐满”的意思。
二十四节气中,“大”“小”都是成对出现的,如小寒大寒、小暑大暑、小雪大雪,所以小满与之对应的节气是“大满”,但古人认为“满则溢”,追求适度的状态,因此二十四节气中只有“小满”而无“大满”,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含蓄与中庸之道。
二十四节气是农业的补充历法,小满作为其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农事意义是非常重大的,所以期间的很多习俗都有农事活动有关,例如我国民间就有小满”祭车神”、“祭麦神”、“动三车”、“祈蚕”、“抢水”以及打泥巴仗、看麦梢黄的说法。
其中,打泥巴仗就是在小满插秧结束后,青年男女互相涂抹泥巴嬉戏,寓意“祛除晦气”“迎接丰收”;而“看麦梢黄”,说的是在麦子穗部逐渐泛黄、临近成熟时,出嫁的女儿要回娘家探亲,为确认娘家粮食是否充足,是否需要夏收帮扶,所以回去探亲时会携带锅盔馍、花馍等象征温饱的礼物,我国民间就有“麦梢黄,女看娘,车拉着,肩扛着,包子馒头圪塔装着……”的民谣。
基于小满时节的重要性,我国古人根据长期的观察,总结归纳出了很多的农谚,例如老人就说最怕“小满一日晴”,今日就是小满了,小满晴天有啥预兆?我们一起看看农谚是怎么说的,建议早了解。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小满这天没有下雨的话,那么根据古人的经验,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会缺乏持续降雨。江河的水源主要依赖降水补给,若小满降水匮乏,后续又缺乏持续降雨,江河水位会因蒸发、灌溉等消耗逐渐下降,甚至可能出现干涸、断流的情况。
小满时节,我国南方正处于“龙舟水”季节,正常年份里,暖湿气流活跃,降水频繁,江河水位应逐渐上涨,会出现“小满江河满”的情况。但如果不下雨的话,则说明夏季风偏弱或雨带异常的信号,预示着整个夏季降水可能偏少,导致江河水源“后继无力”。
类似的农谚还有“小满不满,高田不管”“小满不满,干断田坎"小满不满,无水洗碗",意思都是说,由于小满不下雨而导致蓄水量不足的话,那么就会导致田地干旱,从而影响农作物生长,甚至引发干旱灾害,威胁粮食收成。
“旱魃” 是我国古代传说中引发旱灾的怪物,这里代指严重干旱。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小满当天是晴天的话,那么也就预示着农历六月(公历7月左右)大概率会发生干旱的情况。
夏季是农作物生长的关键时节,这时充足的水分显得尤为重要。而一旦干旱,就会导致土壤水分不足,农作物的根系就会因无法吸收足够水分维持蒸腾作用,进而抑制光合作用,最终导致农作物的生长受到影响。
这句就很好理解了,意思是说如果小满节气期间降雨频繁,则预示着当年水稻、玉米、大豆等秋季作物将会迎来丰收,人们可用更大的碗盛饭,形容粮食充足、生活富足。
小满时节,我国大部分地区都处于夏收作物成熟期和夏播作物生长期,如果此时降雨充足,则可促进冬小麦籽粒饱满、增加千粒重,避免“干热风”导致的瘪粒、减产。同时,还能促进玉米、大豆等夏播作物播种和生长,为后继的丰收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句农谚的意思是说,如果小满节气前后刮起南风的话,那么也就预示着当年三伏天降水充足,不会出现干旱的情况。
小满(5月下旬)至三伏(7月中旬—8月下旬)期间,我国主要受东亚夏季风影响,南风(东南风或西南风)是夏季风北上的典型表现。其中东南风源于太平洋,携带大量暖湿气流;西南风源于印度洋,带来孟加拉湾水汽。南风强盛时,水汽输送充足,易形成降水。若小满前后南风提前增强,则预示着夏季风势力较强,雨带北上速度快,三伏天主雨带停留区域降水偏多。
为什么说“小满一日晴,农夫愁白头”呢?
从上面的农谚中我们可以看出,小满这天下雨的话,也就预示着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雨水会比较充足,比较有利于农作物的生长。而如果晴天的话,也意味着后面大概率会出现干旱的情况,农民因担忧收成而发愁。
今天就是小满了,大家所在的地方天气如何呢?#迎端午粽香纳福#
来源:神米东西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