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知道,这场战争刚开打之际,所有人几乎都始料未及,毕竟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老冤家虽然是宿敌,但是上一次动手已经是半个世纪之前。
对于五月上旬发生的第四次“印巴战争”,似乎正在以一种让人匪夷所思的方式淡出公众的视野。
要知道,这场战争刚开打之际,所有人几乎都始料未及,毕竟印度和巴基斯坦这对老冤家虽然是宿敌,但是上一次动手已经是半个世纪之前。
但是,此次印度居然巧立名目,并且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向印巴争议地区克什米尔地带派出了空军,当时外界都以为,印度这次要动真格的。
甚至连伊朗这样的地缘政治相关国家,都开始做好了“隔岸观火”的准备,并且连夜和印度签订了盟约。
当时,甚至有不少媒体认为,这场印度和巴基斯坦之间的短兵相接,会演变成另一场俄乌冲突。
但实际情况却让所有人大跌眼镜,因为印度的空军虽然气势汹汹,但却遭遇了重挫,最终只能铩羽而归。
最让外界意想不到的是,印度派出的三架法国进口“阵风”战斗机,居然被巴基斯坦的“歼-10CE”战斗机打了下来,要知道,二者之间可是有着代际的差距。
正因如此,印度官方自己都觉得丢人,或者说难以接受,所以根本没有报道此事,反而是欲盖弥彰地声称印度空军顺利完成了既定任务。
而就在其他国家等着看这场闹剧该如何收场之际,印度和巴基斯坦双方又突然达成了停火协议。
使得这场本来是“万众期待”的第四次印巴战争,草草落下了帷幕。
那么,这场战争就是谁胜谁负呢?如果从战绩来看,印度显然是吃了瘪,毕竟“阵风”战斗机坠毁的影像资料已经在网络上疯狂传播。
但是,印度政府一直以来都以“精神胜利法”著称,因此,在其官方的表述中,这场战争大获全胜,为此,印度还举行了为期十天的胜利游行活动。
与此同时,巴基斯坦官方也表示自己赢得了这场战争,不仅将印度战机赶回了国内,而且还派出无人机在印度境内巡视了一大圈。
这就不禁让人感到疑惑,莫非这是一场“双赢”的战争?
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只要是战争,就有输有赢,而且种种迹象表明,印度这次败得十分彻底。
那么,印度为何不敢承认自己的失败呢?要回答这个问题,就要从此前三次的印巴战争说起。
1947年8月14日,已经被英国殖民多年的印度迎来了独立,只不过,根据“蒙巴顿方案”,印度次大陆按照宗教信仰的不同,分为了印度和巴基斯坦这两个国家。
除此之外,还有一块名为克什米尔的争议地区,正是这一块争议地区,成为了此后七八十年里,印度与巴基斯坦之间矛盾的根源。
要知道,克什米尔地区是昔日英属印度最大的土邦,战略位置至关重要,印度国父赫鲁尼就曾表示,没有克什米尔,就没有印度在中亚政治舞台上的地位。
而对于巴基斯坦而言,克什米尔地区同样重要,巴基斯坦前任总理更是将克什米尔称为巴基斯坦头顶的帽子。
而对于克什米尔地区来说,如果选择加入印巴之间的任何一个国家,或许都可以避免日后的冲突,但是克什米尔地区的领导人偏偏想要独立。
于是,1947年10月27日,第一次印巴战争爆发,率先发起进攻的正是印度,当时印度不仅出动了地面作战旅,而且还出动了伞兵旅,并且一鼓作气,在多个战役中取得了胜利。
此后一段时间里,双方在多个据点展开了激烈的“绞肉战”,到了1949年1月,经过联合国的调停,双方达成了停火协议,并且划定了“停火线”。
最终,第一次印巴战争,印度获得了克什米尔地区60%的控制权,巴基斯坦获得40%的控制权而结束。
但是由于宗教问题,导致上千万人的流离失所,据不完全统计,由于印巴分治,导致克什米尔地区超过100万人的死亡。
总而言之,第一次印巴战争以印度的胜利而告终。
到了1965年,由于巴基斯坦方面试图通过“直布罗陀行动”来渗透到印度控制的克什米尔地区,进而引发了印度的反击,这一次,印度军队直接进攻到了巴基斯坦的本土,进而导致了战争的全面升级。
此后双方接连爆发了多场的小规模冲突,后来印度集结了400多辆坦克,巴基斯坦也派出了200多辆坦克,造就了亚洲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坦克战役。
到了1966年1月,印度与巴基斯坦签署了《塔什干宣言》,双方同意撤回到之前的边界,虽然第二次印巴战争并没有改变克什米尔地区的现状,但是印度在这场战争中充分检验了自身陆军的作战能力。
也就是说,第二次印巴战争,实际上还是以印度获胜而收场。
第三次印巴战争发生于1971年,当时东巴基斯坦,也就是现如今的孟加拉国在巴基斯坦的大选中获胜,进而引发了大规模的难民潮。
这些难民涌入了印度,当时印度的总理甘地决定支持东巴基斯坦的独立运动,并且为其提供军事援助,进而引发了第三次印巴战争。
这一次,印度在东线主战场发动了闪电战,出动了近二十万军队,将巴基斯坦的防线打得溃不成军。
眼看巴基斯坦就要抵不住印度的进攻,国际社会开始支援,当时支持巴基斯坦的是美国,美国甚至将第七舰队派到了孟加拉湾,用以威慑印度。
与此同时,苏联也派出舰队支持印度,最终,巴基斯坦签署了投降书,东巴基斯坦独立为孟加拉国。
正是因为有了上述三次对巴基斯坦作战的胜利,尤其是第三次,这让印度有了充足的底气,也对自身的实力产生了误判。
正所谓,有再一再二,没有再三再四,可惜印度并不懂这个道理,而此次印度在巴基斯坦身上吃得亏,将彻底改写印巴之间的地缘政治格局。
来源:博览历史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