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19日下午,淮安市区夕阳红广场上,一支身着鲜艳演出服的草根文艺队伍用最朴实的表演点燃了城市角落的文化热情。在马头镇文化站站长陈光涛的指导下,淮安市淮阴区鑫联村文艺宣传队队长顾春红带领26名农民演员,将一台充满泥土芬芳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送到市民家
【现场速递】红毯铺就文化路 百姓舞台聚人气
5月19日下午,淮安市区夕阳红广场上,一支身着鲜艳演出服的草根文艺队伍用最朴实的表演点燃了城市角落的文化热情。在马头镇文化站站长陈光涛的指导下,淮安市淮阴区鑫联村文艺宣传队队长顾春红带领26名农民演员,将一台充满泥土芬芳的“中国梦文化进万家”惠民演出送到市民家门口。
没有华丽的舞台,一辆改装电三轮载着音响设备停靠广场边。队员们利落地展开红底白字横幅,铺开象征喜庆的红地毯。随着电瓶组逆变器嗡嗡作响,220V电源接通的瞬间,由有着“小李双江”美誉的歌唱者唐九大主持,一曲民间小调《十月探妹》悠扬响起,花船表演的欢快节奏随即加入,传统与现代交织的旋律瞬间吸引路人驻足。
鑫联村文艺宣传队部分队员广场舞“娥嫚”
主持人兼演员:唐九大&顾祖琴
【精彩瞬间】笑泪交织暖人心 乡土节目传真情
演出在激昂的舞蹈《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中拉开序幕,平均年龄50岁的农民演员们用铿锵舞步展现着对党的深情。顾祖琴和唐九大的说唱小品《妈妈的牵挂》以真实故事改编,讲述外出打工人与母亲的通话,朴实对话间惹得观众眼眶泛红;动感喜剧《快乐活宝》中,顾姐-久久-小芹姐三演员凭借夸张肢体动作和俏皮方言逗得全场前仰后合;当《父女逛新城》的旋律响起,演员们身着民族服饰载歌载舞,将新时代农民的幸福生活定格在广场上空。
最令人叫绝的是压轴的民间传统《花船表演》:艄公摇橹、船娘(顾春红团长)摆舵,竹扎纸糊的花船在红毯上“破浪前行”,演员们即兴唱出“乡村振兴政策好,家家户户笑开颜”的方言俚语,引得掌声经久不息。
【幕后故事】农忙耕作育新苗 文艺种子绽芳华
“我们队2019年成立,26个人全是本村种地的!”队长顾春红擦着汗笑道。这支“农忙握锄头、闲时拿话筒”的队伍,把田间地头当排练厅,将政策法规编成顺口溜,用身边好人好事创作剧本。每周三、六固定演出,“既要让庄稼增产,又要让精神‘丰收’!”
据马头镇鑫联村文艺宣传队顾春红队长介绍,她们已累计开展惠民演出200余场,从村头晒场到市区广场,从马头大集踩街到敬老院慰问舞台,他们用《毛主席的话儿记心上》等红色经典凝聚人心,用《喜事连连》等原创节目传递新风,先后斩获“淮安市优秀文艺团队”“乡村振兴文化先锋”等十余项荣誉。“我们的演出不只是广场舞,还有花船、跑驴、河蚌舞、民歌……老百姓爱看啥,我们就演啥!”顾春红说。
【文化观察】扎根沃土的艺术生命力
当夕阳映红天际,演出结束意犹未尽,围观市民仍久久不愿散去。退休教师王大爷感慨:“这样接地气的表演,比电视综艺更有滋味!”这场没有明星大腕、却充满生命力的演出,恰是新时代基层文化建设的生动注脚——让农民成为文化主角,用乡音传递时代强音,让“文化惠民”真正落到群众心坎上。
“感谢马头镇文化站陈光涛站长多年来的指导与支持,让我们这群庄稼人也能登上大舞台!”顾春红动情地说。据悉,鑫联村文艺宣传队已启动“百场巡演计划”,下一步将带着自编自演的节目走进更多社区、学校和企业,让乡土文艺之花在城市乡村绽放得更加绚烂。(自媒体-江苏华歌摄影摄像报道)
主 持 人:唐九大
演出统筹:顾春红
图文视频:江苏华歌融媒传播工作室
来源:归谷艺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