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聚鲁西叙友情——铁道兵三十七团宣传队山东聚会记略(一)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14 09:01 2

摘要:我是看着我们三十七团宣传队的节目走进军营的。1969年春,他们代表八师,以8706部队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名誉,到我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接兵,在全州16个县巡回演出。他们的精彩表演,给苗乡侗寨的父老乡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作者:杨正邦

我是看着我们三十七团宣传队的节目走进军营的。1969年春,他们代表八师,以8706部队业余文艺宣传队的名誉,到我们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接兵,在全州16个县巡回演出。他们的精彩表演,给苗乡侗寨的父老乡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它曾于1964年和1970年两次代表八师参加铁道兵文艺汇演;1971年,它又学演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全剧,为襄渝线建设工地的铁道兵部队、民兵部队和重庆、川东、陕南的父老乡亲演出一百余场,受到了观众的一致好评。

我虽然已退役离开部队50多年,但当年宣传队队员们那令人难忘的舞台形象和那动听的器乐声,至今一直回荡在我的脑海里。这些年来,我把储存在脑海里的往事变成文字,先后发表在《铁道兵记忆》报、白浪情之友等网站上。有回忆宣传队的,有回忆文化干事的,有回忆宣传队乐手的……

我的作品发表后,引起了原宣传队领导和战友们的关注。宣传队定于2025年4月22日,在山东菏泽、郓城聚会。周其林干事问我能不能参加此次活动。听到这个消息,我特别高兴。我又有机会听宣传队的战友们唱歌、奏乐了!经与家人商量后,我决定与凯里的战友一同前往,并借此机会,见一见我们卫生队居菏泽和郓城的五十多年不见的老战友。

4月22日下午战友们抵达菏泽站时是情景

左起:赵有信战友夫人、赵有信、杨正邦、韩要法。郭宝山22日晚在菏泽

4月22日上午8点,我和我们凯里的李卫成战友夫妇、熊贵勋战友夫妇、樊必堂战友一行6人,从凯里高铁南站乘坐贵阳北开往宁波的G2364次列车抵长沙后,换乘广州南开往青岛北的G566次。下午3点多,我们抵达齐鲁大地的菏泽东站。

与我们同车到达的还有湖南安化的原宣传队指导员梁玉州战友夫妇,湖南新邵的原宣传队舞蹈演员陈新军战友夫妇。从浙江湖州赶来的原政治处文化干事周其林战友夫妇也几乎同时抵达。我们到菏泽站出站口时,郓城的战友郭宝山已在那儿迎接我们了。

4月23日在菏泽合影

出站后,郭宝山战友把我们带到牡丹区中华路2036号的“银座精宿”酒店入住。陈新军战友还为我们每人带来了一份湖南味的美味食品,并代表作者何署坤战友向每位战友赠送了一部《知江堂补遗》诗集。

4月23日在曹州牡丹园合影

牡丹城里叙友情

菏泽古称曹州,位于山东省西南部。因其土壤适合牡丹生长,种植牡丹历史悠久,且品种、花型、花色繁多,而被誉称为“牡丹城”。

冠宇牡丹园一角

菏泽历史文化底蕴深厚,是个人杰地灵的地方。人文始祖伏羲,东夷之帝少昊,贤明君主帝舜,兵主战神蚩尤,改革家吴起,军事家孙膑,农学家氾胜之,经济学家刘晏,文学家温子升等都出生在这里。

周其林干事夫妇在曹州牡丹园

我们的座谈会于22日晚,在餐厅里举行。因从北京赶来的原政治处主任赵有信战友夫妇乘坐的列车,在8点17分才抵达菏泽站,我们就边座谈,边等候。座谈会由原政治处主管宣传队的周其林干事主持。郭宝山战友致欢迎词后,周其林干事作了主旨发言。接着,老兵们像当年开班务会一样,畅所欲言。

牡丹城里的牡丹花,似乎把这些年逾古稀和已进入耄耋之年的老兵们带回到了半个多世纪前的成昆线、襄渝线和沙通线的建设工地。那时候,他们正值风华正茂的年华,也像牡丹花那样鲜艳。大家都为把青春和热血洒在了祖国的铁路建设工地上,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座谈会一角

郭宝山战友(右)致欢迎词

晚餐后,我们接着举行联欢晚会。粱玉州战友现是安化京剧协会会员。他特地带了两把京胡来参加此次活动。他的京胡声,拉开了联欢晚会的序幕。随着京胡声,周其林干事演唱了革命现代京剧《沙家浜》里的《祖国的山河寸土不让》和《红灯记》里的《穷人的孩子早当家》等唱段。

原宣传队笛子主奏熊贵勋、舞蹈演员陈新军等战友都先后演唱了歌曲。老兵们精彩的表演,触动了熊贵勋战友的夫人杨荣芝,她即兴为大家表演了黔东南民歌《苗乡侗寨》,把气氛推向了高潮。晚会在合唱《铁道兵志在四方》声中结束。

周其林干事(左)作主旨发言

梁玉州战友在联欢晚会上京胡伴奏

参加此次聚会的都是1961、1966、1968和1969年入伍的,80岁上下的老兵。相聚牡丹城,大家仍像当年在军营里一样。那样地激情!那样地俏皮!有说不完的心里话!周其林干事和赵有信主任都激动得即兴吟诗。

周其林:

四月战友聚山东,心欢意念再相通。

琴音犹绕军营月,舞步长留工地烟。

战友鲁聚

赵有信

四月战友聚山东,心欢意悆再相逢。

岁月不老初心在,赞赏菏泽牡丹红。

举杯祝愿军魂永存

那天晚上的座谈、晚宴、联欢,让周其林干事心潮翻滚,久久不能入睡。他连夜写下了现代诗歌《举起杯中酒》:

一年一聚的战友聚会,

大家共举杯中酒。

清冽、香甜、芬芳,

期盼的眼神,爽朗的笑声,

世间的所有美好,

在此刻绽放。

闭上眼,

让你沉醉的不是美味佳肴,

而是曾经军营中年轻的你我他。

从成昆、襄渝到沙通,

从隧道里紧握风枪的身影,

到大战龙川江的响亮号子。

这些细节,在后来无数个日夜被反复擦拭,

越发光亮闪耀。

在越来越健忘的记忆里,

唯有当年铁兵生涯

历久弥新。

举起杯中酒,

多少话来不及诉说又分手,

多少故事来不及开始就已结束,

还有多少战友不知你们现在何方?

你在意,你的在意。

无法说出口的不一定是心事,

也许是温暖的名字。

从沉醉到沉默,

我们淌过青春河流,

跨过古稀之年,

又步入耄耋幸运之门。

歌声,只有歌声,

点燃起逝去的青春。

一曲《铁道兵志在四方》,

越唱越激情,越唱越年轻。

举起杯中酒,

敬岁月,敬战友,

敬生命中难以切割的爱与疼痛

……

4月23日37团卫生队战友相聚郓城水浒好汉城(左起:赵月聚、杨崇保、杨正邦、王万平)

见卫生队的菏泽战友

我们卫生队的韩要法战友居菏泽。他从部队转业到菏泽市人民医院工作至退休。借此次机会见一见卫生队的战友,是我的心愿。第二天我们就要离开菏泽去郓城。我无论如何,必须想办法在22日晚,见韩要法战友一面。

我原来曾有他的座机电话,但现在打不通了。我只好请居郓城的曹卫东战友帮助了。根据卫东战友提供的电话号码,我联系上了韩要法战友。我告诉他,此行的目的及所在的位置,请他过来见一面。听到我的声音,要法战友非常高兴。他很快就来到了我们就餐的餐厅与我和战友们见面。赵有信战友和他既是战友,又是山东老乡。我们一起聊了一会儿,合影后,就依依惜别了。

4月23日37团卫生队战友曹卫东(左)和杨正邦在郓城水浒好汉城合影

牡丹园里赏牡丹

23日,我们的活动安排是:上午乘公交车去“曹州牡丹园”和“冠宇牡丹园”欣赏牡丹花。下午,离开菏泽去郓城。

在山东,70岁以上的老人,无论本地外地,乘公交、坐地铁、游景区,都是免费的。只要拿身份证一扫,即可。

我们虽然赶不上,4月8日举行的“2025世界牡丹大会——第34届菏泽国际牡丹文化旅游节”,但余香犹在。慕名前来看牡丹的人,还是络绎不绝。开往牡丹园的公交车不堪重负,“菏泽公交集团志愿者服务队”的志愿者们,不得不到场疏通。

牡丹园里的牡丹花,有的凋谢了,有的开得正艳,有的含苞待放……。其花型繁多,花色各异。有白色的、红色的、紫色的、粉红色的等等。老兵和军嫂们不得不驻足留影纪念。

“冠宇牡丹园”的规模要比“曹州牡丹园”大。大门两侧都有停车场,园内有观光车队。要全程游览观赏园内繁多的品种,多彩的花色和多姿的花型,非坐观光车游览不可。我们从“曹州牡丹园”赶到那儿已近正午了,所以,战友和军嫂们在大通道两侧的园子里拍拍照后,就去排队挤公交返回了。挤不上公交的,只好打的返回。尽管那天走的远,有点累,但那牡丹花的魅力,似乎把疲劳都给驱除了。

武术表演场的锣鼓手

抵达“千年古县”——郓城

下午,我们来到“千年古县”、“中国好汉之乡”、武术之乡、戏曲之乡、书画之乡、古筝之乡郓城。郓城隶属于菏泽市,是水浒故事的发祥地,是水浒英雄宋江、晁盖、吴用的故乡,素有“梁山一百单八将,七十二名在郓城“之说。

郓城县武术协会授予“二郎们阴阳掌传承人郭宝山武术世家”牌匾

郭宝山战友在作示范表演

郭宝山战友在作 示范表演

郓城是一座充满历史韵味的,文化底蕴深厚的城市。城内有郓州博物馆、水浒文化博物馆、郓城传递红色文化博物馆、鲁西南战役指挥部旧址纪念馆、水浒好汉城、水浒巷子、宋江武校等景点。

好汉城外会战友

我们卫生队郓城籍的战友有:曹卫东、韩要法、王万平、赵月聚、杨崇保、魏云山、杨传运、侯留全、王秀英、王圣益、王增马共11位。除了韩要法战友居菏泽,杨传运战友居济宁,侯留全战友居河北承德外,都住郓城老家。王圣益、王秀英和王增马三位战友已离世。

出发前,我已把去郓城参加宣传队战友聚会的信息,和想见一见卫生队的郓城战友的愿望,分别告诉了曹卫东、王万平和赵月聚战友。22日晚,我在菏泽见过韩要法战友后,即把我们23日下午抵达郓城的信息告诉他们。争取在23日下午一见。

我们在酒店刚住下,就接到王万平战友的电话。说他和赵月聚、杨崇保战友已来到“水浒好汉城”广场入口处,让我过去。我向周其林干事请假后,即打的过去。

五十多年后相遇的那个时刻的心情,是无法用文字来描述的。大家都激动得热泪盈眶!我们拥抱啊!握手啊!

为了与老战友见一面,王万平和杨崇保战友分别从30公里外的随官屯镇文昌宛,和陈坡乡杨寺村赶来,赵月聚战友从25公里外的水堡乡赵北村赶来。魏云山战友因腿脚不方便,来不了,还请他们向我转达他诚挚的问候。我也请他们向云山战友表示衷心的感谢和良好的祝愿。

曹卫东战友还未赶到,时间已经5点多了,三位战友还要赶车回去,咱们合影后,聊了一会儿,就握手惜别了。待会儿,卫东战友穿着卫生队2024年在安徽凤阳聚会的纪念服装,驾着电动三轮车赶来了。见面后,咱们一起回忆军营往事,聊人生经历,聊养儿育女……。卫东战友还破费给我赠送了纪念品。让我实在不好意思。

不管怎么说,郓城籍健在的8位战友除了魏云山战友因腿脚不便,没能见到,杨传运和侯留战友全居外地外,其它的5位战友我都见到了。鲁西圆梦成功了!愿各位战友健康长寿!

去三屯村观看武术表演

郭宝山战友是原宣传队的武打演员,在京剧《沙家浜》中饰新四军。他在《奔袭》场中表演的大翻、小翻、后翻越障碍的高难动作,給观众留下了深刻的印象。退伍后,他担任过三屯村党支部书记,又先后在供销社和乡政府工作。为了把祖传武术传承下去,他组建了三屯村武术队,并义务为学员们教武术三十多年。他传授的中东二郎门凉掌拳,在郓城负有盛名;他的上百名弟子,在各类比赛中获奖。

师生刀术表演

24日上午,我们乘坐公交车到郓城县公交枢纽,转乘农村公交车,去唐庙乡三屯村,观看郭宝山战友的弟子的武术表演。

三屯村坐落在大马路的两侧,是一个传统的鲁西寨落。郭宝山战友的家在村道的一侧,一栋四间混凝土屋面的砖混结构平房,有前后院坝和围墙。后院坝搭了个简易棚,作为室内练武场。堂屋里挂着毛主席、周总理和朱总司令的画像和上祖的照片。

我们走进室内练武场,见到摆放有序的刀、标、棍等道具时,81岁高龄的周其林干事激动得,像个小顽童。他操起一把大刀,即吼起来!舞起来了!老兵和军嫂们也相继各拿一件表现一下,并留影纪念。

师生刀术表演

郭宝山战友指着村里的一条条村道告诉我们,那是他当村党支部书记时,组织村民们修的。

郭宝山战友的儿子和儿媳都在内蒙鄂尔多斯工作。他的夫人近二十年来,一直在内蒙照顾孙孙。为了传承和弘扬三屯村的武术文化,坚持把武术队办下去。他不得不放弃都市生活,放弃与家人团聚,一个人在山东农村义务教武术近二十年。

武术表演在“三屯村益农服务中心”的院坝上举行。参加表演的有年幼的武术队员也有中老年武术老师,但击锣鼓的都是六七十岁的老人。从参与人的年龄结构,我们不难看出,该村的武术文化普及率极高。

随着锣鼓的节奏,武术队员和老师们,先后向我们这些来自祖国各省市的老兵和当地的父老乡亲表演了绳牵龙、高杆龙、流球、舞龙旗、周公炮捶拳帽、崩开捶、阴阳掌二趟、阴阳掌三趟、双人对打、六合双刀、六合单刀、清顺单刀、九节鞭、少林棍、阴手棍、纯阳剑、太乙剑、侧翻、倒提、乌龙搅柱、外摆莲、旋风脚等拳术。表演精彩纷呈,高潮迭起,让我们大饱眼福,享受了武术之乡的一席传统武术文化盛宴。

周其林干事和武术队队员合影

周其林干事听了郭宝山战友的故事,和观看武术表演后,被感动得诗兴大发,写下了《传承会一代一代更年轻》

传承会一代一代更年轻

——观看原八师宣传队武打演员郭宝山退役后免费教武术30年,学们员武术表演有感

周其林

郓城三屯村的练武场上

映出岁月的皱褶,

神秘的三屯村庄炊烟如画。

一声声呐喊,一个个翻滚,

刀、剑、三节棍拨开空中浮云。

年过七旬的郭保山目光炯炯,

一招一式指点着学员们的招式。

一批批学员走向社会,走向荣誉。

一批批学员从娃娃始练,

传承着武术中的神秘。

村头的古树,树叶婆婆,

伸出长长的手掌,遮风挡雨。

枝丫的缝隙撒下光,

撒下温暖、爱和暖意。

十八多年来的郭保山,

舍去都市的舒适,家人团聚,

坚守在三屯村,不收分文,无私传授。

执着、努力,

在他身上闪着一种让人敬畏的正气。

保山双鬓如霜,仍有飞扬的眼神,

飞扬英武的脸庞,飞扬的梦。

让中东二郎门凉掌拳代代相传。

他坚信,

心不动,梁山就一定不会动。

他坚信,

人虽老,传承武学一定会

一代一代更年轻。

刘强老师表演的绳拉龙

刘强同志,当地一位退休的中学校长告诉笔者,“在三屯村武术文化的传承、发展、弘扬和振兴过程中,郭宝山老师为筹建武术队,起到关键的核心领导作用。他为家乡传统武术的挖掘和整理,做出了不可磨灭的积极贡献。”

左起:赵有信、陈新军、梁玉州、李卫成、周其林、杨正邦、熊贵勋、郭宝山在郭宝山宅院大门口合影

在三屯村农家乐的大宴上

那天中午,郭宝山战友以最庄重的礼仪,在村上的农家乐,设了大席宴款待我们。他的兄弟及街坊们,为我们频频敬酒。盛情难却,老兵和军嫂们不得不开怀畅饮。那餐盛宴,让我们深深地领略了鲁西的礼仪文化和美食文化。

李卫成战友(右)和郭宝山战友的兄弟畅饮交杯酒

郭宝山战友的兄弟街坊为老兵和军嫂们频频敬酒

我们都为郭宝山战友为三屯村的振兴,为三屯村传统武术文化的传承和发展所作的贡献而感到高兴和自豪!愿三屯村的武术之花越开越艳,辐射四方!

2025年5月11日

编辑:方迎欣《白浪情》

来源:白浪情之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