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研究,人类祖先露西并不孤单——与至少 4 个原始人类一起生活

B站影视 2024-11-21 08:33 6

摘要:近一百万年来,A. afarensis生活在整个东非,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该物种的大量化石,范围从埃塞俄比亚中北部到坦桑尼亚北部——跨度为 1,460 英里(2,350 公里),或大约是从波士顿到迈阿密的距离。

露西生活在从埃塞俄比亚北部到肯尼亚北部的广泛栖息地。研究人员现在认为,她并不是那里唯一的南方古猿物种。

2007 年,休斯顿自然科学博物馆展出了 320 万年前的南方古猿“露西”雕塑,以及一个婴儿和其他群体成员

大约 320 万年前,我们的祖先“露西”在现在的埃塞俄比亚漫游。

50 年前发现她的骨骼化石改变了我们对人类进化的理解。但事实证明,她的物种 Australopithecus afarensis 并不孤单。

事实上,在露西的时代,多达四种其他原始人类在这片大陆上漫游。但是 Lucy 的邻居是谁,他们是否曾与她的同类互动过?

近一百万年来,A. afarensis 生活在整个东非,古人类学家发现了该物种的大量化石,范围从埃塞俄比亚中北部到坦桑尼亚北部——跨度为 1,460 英里(2,350 公里),或大约是从波士顿到迈阿密的距离。

“这是一个非常成功的物种,在许多不同的栖息地都很舒适,”亚利桑那州立大学的古人类学家唐纳德·约翰逊 (Donald Johanson) 和他的研究生汤姆·格雷 (Tom Gray) 于 1974 年发现了露西的化石。

在露西发现后的几十年里,古人类学家认为 A. afarensis 是上新世中期(300 万至 400 万年前)唯一生活在该地区的古人类。但 1995 年在乍得的 Bahr el Ghazal 地区发现的一块碎片颚骨极大地改变了古人类多样性的图景。

亚利桑那州立大学人类起源研究所所长约翰内斯·海尔-塞拉西 (Yohannes Haile-Selassie) 及其同事在 2016 年发表在《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杂志上的一项研究中写道,这种被命名为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bahrelghazali) 的物种化石已有 350 万年的历史,这是在露西时代生活其他古人类的第一个迹象。

在埃塞俄比亚 Woranso-Mille 遗址发现的“Burtele foot”来自一种未知的古人类物种。(图片来源:©️克利夫兰自然历史博物馆,Yohannes Haile-Selassie)

露西的同类可能没有与这些相距 1,500 多英里(超过 2,400 公里)的南方古猿互动。但在埃塞俄比亚哈达尔遗址发现露西以北仅 30 英里(48 公里)的 Woranso-Mille 遗址,Haile-Selassie 和同事发现了 A. afarensis 化石以及同一时期的其他解剖学上不同的化石。

这些化石属于一种新的南方古猿物种:南方古猿 (Australopithecus deyiremeda),其年代可以追溯到 350 万至 330 万年前。A. deyiremeda 的牙齿与 Lucy 的物种明显不同,这表明它们的饮食不同,但古人类学家目前对它是否与 Lucy 不同物种没有达成一致。

Woranso-Mille 还产生了一只可追溯到 340 万至 330 万年前的部分脚,其对生的大脚趾表明该个体比 A. afarensis 更适合攀爬,A. afarensis 是一种习惯性用两条腿行走的物种。虽然这个个体显然不是 A. afarensis 的成员,但“Burtele 脚”尚未被归入物种。

在肯尼亚图尔卡纳湖畔的洛梅圭遗址,肯尼亚图尔卡纳盆地研究所(Turkana Basin Institute)上更新世研究主任米夫·利基(Meave Leakey)和同事发现了另一种上新世中期古人类。研究人员将其命名为 Kenyanthropus platyops,希腊语意为“扁平的脸”。K. platyops 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330 万到 320 万年前,与露西在时间上重叠,但生活在 620 英里(1,000 公里)之外。

K. platyops 的大脑大小与 A. afarensis 相似,该物种生活在草地、湖边的环境中,就像 Lucy 一样。虽然一些研究人员认为 K. platyops 可能是肯尼亚特有的 A. afarensis 版本,但包括 Haile-Selassie 在内的其他人认为它的上牙差异足以称其为单独的属和种。

显示已灭绝物种之间关系的古人类家谱。(图片来源:大英百科全书)

“仔细观察目前来自埃塞俄比亚、肯尼亚和乍得的化石证据表明,南方古猿并不是上新世中期唯一的古人类物种,还有其他物种在运动适应和饮食方面与它明显不同,”Haile-Selassie 及其同事写道。

来自不同古人类物种的化石越来越多,这提出了一个古人类学家试图回答的重要问题:这些不同的物种是否相遇,甚至相互交配?

几乎所有的灵长类动物都是群居动物,群居并合作觅食。一些非人类灵长类动物,如狨猴、狨猴和吼猴,会跨物种交配。

A. afarensis 与其他灵长类动物一样具有社会性,露西可能生活在 15 到 20 只雄性和雌性的群体中。在坦桑尼亚的 Laetoli 遗址,三只南方古猌一起行走的脚印痕迹被保存下来,进一步证明露西和她的同类是群居动物。

但目前几乎没有确凿的证据表明南方古猿跨物种交配,南非开普敦大学(University of Cape Town)的生物人类学家丽贝卡·阿克曼(Rebecca Ackermann)。

也就是说,“有形态学证据与 A. afarensis 的杂交一致”,特别是它们的牙齿变化,“Ackermann 指出。但这些差异不能最终与当前的 DNA 技术杂交联系起来,因为南方古猿化石太古老了,无法容纳可用的 DNA。

相反,我们可能能够通过观察由 DNA 编码的古老蛋白质来推断它们是否曾经杂交,她说。通过观察牙釉质中的蛋白质,Ackermann 及其同事阐明了 200 万年前生活在南非的古人类物种 Paranthropus robustus 的个体是如何相关的。

尽管在过去的半个世纪里发现了大量的 A. afarensis 化石,但古人类学家要充分了解露西居住的世界,他们还有很多工作要做。

“这些古人类如何相互关联,它们如何互动,它们如何填补景观中的生态位,以及可能发生的杂交程度,这些都是开放而重要的问题,”达特茅斯学院(Dartmouth College)的生物人类学家杰里米·德席尔瓦(Jeremy DeSilva)。

来源:恩诺说科学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