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时评】让科技为现代农业插上腾飞的翅膀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1 04:20 2

摘要:眼下,全国正值夏收夏种夏管的关键期。放眼各地,无人机植保、精准灌溉、智能监测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绘就了一幅现代化的农忙图景,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光明时评】

作者:成长春、张秀萍(分别系南通大学江苏长江经济带研究院院长,南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

眼下,全国正值夏收夏种夏管的关键期。放眼各地,无人机植保、精准灌溉、智能监测等先进技术广泛应用,绘就了一幅现代化的农忙图景,为农业增产增效提供了有力支撑和保障。

农业现代化,关键在科技进步和创新。今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以科技创新引领先进生产要素集聚,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从农业大国迈向农业强国,关键要用好农业科技这个硬核支撑。

近年来,我国农业科技创新取得了历史性成就,整体迈进世界第一方阵。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超过63%,作物良种覆盖率超过96%,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超过75%,种业振兴行动“三年打基础”阶段性目标圆满完成,为实现高水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打下了坚实基础。当前,国际格局深刻调整,新一轮科技革命加快演进,围绕科技制高点的竞争空前激烈。我国虽是农业大国,但农业竞争力仍有待进一步加强,农业科技重大原创成果和产业核心关键技术成果供给仍显不足,农业科技自立自强任重而道远。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也是受自然和市场双重风险影响的弱势产业。农业现代化的关键在科技,以生物技术和信息技术为特征的新一轮农业科技革命正孕育重大突破。加快突破农业关键核心技术,抢占农业科技创新制高点,才能为现代农业发展蓄势赋能,在激烈竞争中掌握主动权,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生物技术的迅猛发展重构了现代农业的底层逻辑,尤其是基因编辑和合成生物学等技术在培育新品种方面成果斐然。基因编辑技术能够精准地对作物基因组进行修饰,快速、高效地改良作物性状。合成生物学则是从更宏观的层面,设计和构建新的生物系统,创造出具有全新功能的农作物品种。生物技术的应用不仅有助于提升农业生产的效率和稳定性,还将带来健康导向的转变。生物技术培育出的新品种将能更好满足消费者对农产品健康和安全日益提高的需求,推动无农药残留、富含营养成分的农产品更为普及,促进农产品消费向健康、绿色的方向发展。

智慧农业将有力促进农业生产的范式革命,智慧农场便是典型代表。智慧农场运用物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可实现农业生产的自动化和智能化。在智慧农场中,传感器实时收集土壤湿度、温度、光照等环境数据,并将这些数据传输到云端。通过数据分析和算法模型,系统能够自动决策灌溉、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操作,实现精准农业。这种运作模式具有显著优势,它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效率,减少了人力投入和劳动强度。同时,精准的农业操作能够优化资源利用,降低农业生产风险,提高农产品的质量和产量。智慧农业的崛起,将为现代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和启发。

发展精准农业,卫星导航系统也大有可为。有了卫星定位的助力,农机在耕地、播种等环节可实现精确操作,从而提高作业精度和效率。在农业生产中,北斗导航系统的应用,能够让上万亩连片农田的播种误差控制在2厘米以内。目前,全国植保无人机保有量已突破20万架,实现农药减量的同时极大提高了喷洒效率。这种空间信息技术、智能装备与农业大数据的深度融合,正在将传统农业升级为可量化、可追溯的数字化生产体系。此外,很多新型农机也都配备了先进的传感器、控制系统和自动化装置,自主作业和智能决策成为可能。卫星导航与农机装备升级的结合,让农业生产更加精准、高效,将为现代农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带来更多可能。

我们相信,当科技创新的应用在希望的田野,数亿农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乡村全面振兴的壮美图景终将实现。

《光明日报》(2025年05月21日 02版)

来源:光明网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