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播观察丨如果古人学会“智能建造”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01:42 2

摘要:今天的《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最近一段时间我省不少重点建设项目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新探索。看了新闻,一定还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些看似已经很成熟的工作内容,我们却要耗费那么多脑细胞,研发各种新技术去替代?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如果古人拥有了这些“黑科技”,将会发生什么?

今天的《四川新闻联播》关注了最近一段时间我省不少重点建设项目在前沿技术领域的新探索。看了新闻,一定还有人不理解,为什么这些看似已经很成熟的工作内容,我们却要耗费那么多脑细胞,研发各种新技术去替代?不妨换个角度去思考,如果古人拥有了这些“黑科技”,将会发生什么?

曾经,百万民夫肩扛手挑,用泥土、砖石垒起万里城墙,每隔几里地还要建个烽火台,用来传递战事信息。在如今的智能剧本里,剧情变成了模块化机械臂“吐”出预制城墙段,自带太阳能板的5G智能烽火台一键部署。看到这效率,匈奴骑兵刚到边境大概就要直接原地投降。

古埃及工匠们在烈日下拖着数吨重的巨石,耗时20年堆出胡夫金字塔。在5G智能塔吊的帮助下,古埃及人可以开启激光定位自动校准,每块巨石不费吹灰之力精准到位,工期立减三分之二。至于多出来的时间,开垦农田、兴修水利、放牛养羊、纺纱织布,请问哪一样不香?

仰望西斯廷教堂的穹顶,米开朗基罗耗费生命中的10多年时间完成了世界最伟大教堂壁画的创作,如果当年他用业余时间多学一门《3D建模软件从入门到精通》,点点鼠标就能完成创作,戴上VR眼镜就能看到效果,不知道这个“赛博”米开朗基罗还能带给人类多少震撼?

不难看出,这些智能技术的应用带给我们的最大变化,大概就是让传统建筑业的“人海战术”成为历史,带来一场从“汗水浇筑”到“智慧生长”的革命,相信我们也一定会距离人类理想的诗意栖息地越来越近。

来源:蜀国的历史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