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孩出生就病危,医生让放弃,谁料妈妈拒绝,转身养大他送进北大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03:11 2

摘要:1988年,湖北一男孩一出生就不会哭,医生赶紧给他插管维持生命,并判断男孩是脑瘫,下了5次病危通知后,建议家属拔管。然而,男孩母亲不同意,坚持让医生救治:“他活着就好!”哪料,19年后,男孩竟和正常人一样,还考上了北大。

1988年,湖北一男孩一出生就不会哭,医生赶紧给他插管维持生命,并判断男孩是脑瘫,下了5次病危通知后,建议家属拔管。然而,男孩母亲不同意,坚持让医生救治:“他活着就好!”哪料,19年后,男孩竟和正常人一样,还考上了北大。

男孩名叫丁峥,是一个不幸而又充满传奇的男孩。

1988年,丁峥出生了,他一来到这个世界,就不会哭,只有微弱的呼吸。

原因是母亲生他的时候,医院先给她放了羊水,2小时候后医生才来接生,导致丁峥因长时间缺氧而脑瘫。

医生很快给丁峥插了一身管子,维持生命,2天过去了,丁峥的情况依然没有好转。

医生下了5次病危通知,劝丁峥父母:“拔管吧!救回来也是非傻即瘫。”丁峥父亲同意了,丁峥母亲疯了一样哭着阻拦,坚决不同意拔管:“他只要活着就好。”

丁峥父亲皱起眉毛,冷冰冰地说:“你要救,那你自己管,我可不管。”丁峥母亲失望点头:“自己管就自己管。”

5天后,丁峥呼吸平稳,被医生抱给丁峥母亲,丁峥母亲除去吃饭洗漱的时间,一直抱着丁峥喃喃自语:“孩子,你赶紧醒过来吧!”丁峥母亲看着他的小脸,期待他能像别的婴孩一样踢胳膊踢腿,再哭一哭。

晚上,丁峥母亲放下他准备去个洗手间,他突然“哇”的一声哭了起来,医生闻讯赶来,一番检后说丁峥有救了。

丁峥出院后,全身都是软绵绵的,像煮熟的面条一样,只会吃和哭,胳膊腿绵软无力。

丁峥每天看到最多的就是母亲,母亲每天不停地和他说很多话。

丁峥3岁时,母亲拿不同颜色的气球给他认颜色,他竟然都认识了,会转动眼珠回答母亲问的颜色。母亲发现后很开心,带他去找医生,医生让做康复。

于是,不管刮风下雨,丁峥都被母亲带去做康复,每次,皮肤和骨头都被按得很疼,丁峥哭着抗拒,却只能哭,胳膊腿根本无力挣扎。这些疼痛的过程,一直伴随了丁峥3年。

丁峥每天一睁眼,母亲都会富有感情地跟他说话,丁峥的语言能力就这样被开发出来,7个月时,竟然能说单个字了,1岁多就能说简单的短句了。

丁峥语言发达,但是身体却依然绵软。母亲为了练习他的手的力量,天天握着他的手撕纸,为了练习他的腿部力量,找一些吸引他的东西,引导他走。

这些练习,丁峥母亲带着丁峥一直坚持了2年,丁峥3岁时终于学会了走路,但是左边身体偏瘫,走路总是左倾,轻轻碰他一下就摔倒。

丁峥又用了3年时间练习左边身体的力量,7岁时,丁峥可以顺利上学了。

在学校,丁峥行动缓慢,不如其他孩子灵活,常常感到害怕和自卑。

下课时看到其他孩子活蹦乱跳,他感觉自己抬不起头来。

丁峥回家跟母亲说不想上学,母亲立马鼓励他:“你行动上不如其他孩子,你学习上他们谁又比得过你。”

隔天母亲专门去了一趟学校,跟老师特别交代后,还在班里跟丁峥的同学们说了丁峥的特殊情况,希望大家多多关照他。

丁峥第一次考试得了优,很高兴,慢慢体会到了母亲的话,渐渐对上学不再抗拒。

丁峥10岁时,对他一直冷漠的父亲,从家里搬走了,丁峥觉得家的氛围变好了,母亲和奶奶都很爱他,他很开心,变得开朗了许多。

从此以后,丁峥像开挂了一样,成绩优异,考上重 点初中,考上重 点高中。

2007年,19岁的丁峥高 考后由于成绩优异,竟接到了北大等几所名校的录取电话。

一家人非常高兴,连多年未登门的父亲,也跑来指导应该去哪所学校。

丁峥不想离家远,他对自己没有信心,母亲鼓励他:“不要想太多,去试一试!”于是丁峥选择了北大。

北大毕业后丁峥读研,读研后又被哈佛录取,回国后丁峥在一家大企业做法律顾问。

如今,已经30多岁的丁峥,每当回顾过去的30多年,都会不停感慨,没想到自己曾经那么不堪,后来却在母亲的坚持和引导下,能超过很多同龄人。

丁峥最想感谢的就是自己的母亲,母亲对他的不离不弃,母亲对他康复的坚持,母亲为了挣钱打3份工的不辞辛劳,母亲对他的鼓励和引导,才造就了如今的他。

俗话说“为母则刚”,丁峥是不幸的,出生就失去了健康,丁峥又是幸运的,有一个对他不放弃的母亲。

愿丁峥和母亲以后生活更美好!也愿我们在生活中遇到困难,也能像他们一样,不畏艰难,认定一个方向一直坚持下去。

【作品声明】:为了提高文章可读性,文中细节可能存在润色,文中观点仅为个人看法,请理性阅读,谢谢!

来源:白开水故事汇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