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半破一个局,用中国式创新法,极空间NAS破局成功?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05-20 22:06 2

摘要:2020年12月,极空间开了第一个产品发布会,主题为“破局”,正式宣布国产自研NAS系统极空间私有云发售。

2020年12月,极空间开了第一个产品发布会,主题为“破局”,正式宣布国产自研NAS系统极空间私有云发售。

破的什么局?

一个“不愿意为了更简单、更易用而改变”的局。

你有没有发现,台湾省、香港,到北美、欧洲的产品,似乎都会遵循产品最初的“设计师”思维,它设计怎么使用,你就得适应它怎么使用。

比如用过一个德国的大台灯,开关按键非常生硬,女生用手都痛,发邮箱询问得到品牌回复是“我们遵循最初的设计,开关一直使用至今,20年未替换,确保了品质”;

比如我的划船机Concept2,码表存在电池漏液问题,但新电池技术在手机、汽车行业应用几十年了,但厂商依旧不打算更换;

又比如NAS,台湾省的群晖与威联通在硬件架构(X86、ARM)、操作系统内核都逐渐丰富的情况下,依旧不去改善系统的复杂性与专业度;

而这几十年中国的轻工业、电子工业之所以被世界认可,很重要一件事就是在做破局,努力把产品做成每个普通人都轻松使用的样子。

嗨~大家好,我是飞帆飞帆,一个什么都喜欢研究、装修过几套房子以及两千平米办公室的家电数码爱好者。

我相信没有完美的产品,如何把产品优缺点展示给大家,确定它是否适合你,是我分享的目的。

无论广告还是个人体验,努力保证体验真实、客观是基本原则,希望大家共同监督!

为什么简单易用那么重要?

NAS俗称家庭网络存储器,是用户自己的“百度网盘”。

它除了能实现百度网盘常见的文件存储、相册备份等基础功能,还有影音库、音乐库等更多扩展功能。

你看这一听就是适合当下每一个年轻人对吧?毕竟这年头无论工作还是娱乐,谁还不接触网盘啊。

燃鹅!

上图为曾经全球NAS市场占比第一的群晖,最新7.2.2系统的功能/软件页面,38个图标里面,仅13个有中文,也就是说,使用群晖,你得懂英文;

首先,好好读书并懂英文是每个人应该的样子,但你一个国产产品,并在国内销售的中文版本,不考虑文化舒适性的问题么?中文版本,就全中文不行么?英文版本,再全英文不好么?

一个小白第一次接触群晖,第一感觉是头大吧?

这是极空间私有云的功能/软件页面,英文就一个目前没有中文翻译的、还是普通用户用不着、高端玩家才需要的功能。

你看,对用户的尊重,对文化的尊重,就在这里体现了吧?

图为某站Jellyfin/Emby的设置教程

我使用NAS最多的功能是影音管理器,群晖在2024年9月更新7.2.2系统后下架了官方的影音管理器Video Station,从此群晖恢复了只能通过第三方软件实现的方式,当然了Video Station在刮削方面也比较烂,本身不太好用。

第三方主流的是Jellyfin/Emby这两款,都需要安装、配置,遇到刮削来源不稳、字幕乱码等问题也需要折腾,而且Emby部分功能需要收费,小白用户绝对苦手劝退。

极空间私有云内置了官方的影音管理器:极影视。

刮削、解码、字幕方面都非常易用、好用,不存在什么调试、收费等问题。

简单易用,可以让普通用户第一次接触NAS,就跟新买了一台手机、电视一样轻松上手,不需要去翻译单词、不需要配置安装插件、不需要去B站搜索解决教程等等。好的产品是让人轻松使用,获取快乐的,而不是让人再花更多的时间去适应它的。

老牌NAS今天那么复杂难用,相信与当初软硬件生态、设计规划都有关联,但2025年了,依旧没有为用户而改变,确实有点点那啥了。

内外网无差别连接

我前面提极空间简单易用,其实是它解决了一个核心难题:内网穿透。

内网,指的是用户宽带拉到家后,家里用路由器、交换机组建的家庭局域网,属于私人空间;

外网,指的是用户通过宽带连接的互联网,属于公共区域;

你可以理解为,内网是商场里的私人俱乐部,外网是商场(包含各种开放商店);内网访问外网如下载等是可以的,但外网想要访问内网,就需要“通行证”。

因此,传统NAS整那一套申请公网IP、中转、代理什么的,都是为了获得“通行证”,方式多、各有利弊、也复杂。

极空间私有云最大的特点,就是在产品本身给用户解决了内网穿透的问题,使用户拿到极空间后,不需要进行任何设置、操作,就可以通过不同设备上的极空间APP,无论在家里的网络,还是外面的网络,打开就可以访问家里的极空间私有云了。

解决内网穿透问题的好处很多:

在办公室突然想要一份极空间NAS上的文件,打开办公室电脑的极空间就可以直接下载了;

下班时有未完成的工作,打开电脑上的极空间把文档上传,回家电脑上再打开下载就行;

在老家想给家人看存在极空间NAS上的全家福,打开手机的极空间就可以了;

当在健身房跑步机上减脂,打开平板上的极空间就可以看昨天没看完的电影了;

它跟你使用百度网盘一样简单,只是更加私人化、没有限速、更多功能而已。

解决了内网穿透问题,还有一个挺重要的东西,那就是不同设备上的APP同步。

微软系统与苹果系统的电脑、安卓与苹果系统的手机/平板、电视等这些设备 ,在使用方式与界面上都有一定区别,厂家需要在十多种终端上做匹配,让用户可以顺畅的交替使用,难度极高。

而极空间硬把这块都搞定了,使得不同设备上的极空间APP界面与操作逻辑都是一致的,会用手机的用户就会用极空间APP。

比如影音管理器,有着相同逻辑的操作页面,简单易用。

说到影音管理器,就得讲一讲极空间的极影视,你看在没有影音管理器的时候电影文件它是这样展示的。

而在使用了极影视管理电影文件夹后,它是这样子的。

在经过四年多的完善后,我可以负责任的说,极影视是目前所有NAS中最好用的影音管理器,没有之一。

影片信息、图片、评分来源多个影视信息网站,普通商业电影就没出现过刮削错误的问题;

内置字幕刮削器,用户可以轻松实现字幕刮削;

解码上支持各种编码,包括收费的杜比视界,声音解码支持杜比全景声和DTS:X,目前最高要求的视频与音频都囊括了;

极影视目前完善到什么程度呢?我举一个少数人会遇到的细节案例。

杜比全景声和DTS:X的声音是需要播放设备支持的,比如手机、平板或家庭影院AV功放等,老一些的设备是没有这两个解码播放时会没有声音,这时可以通过声道切换成AC3直通/立体声,就可以了。

而同样的情况在电脑上,则是增加多种声道切换,当用户遇到声音解码问题时可以更直接的切换,你就说是不是非常细节!

得益于内外网无差别连接的特点,极影视也可以在任意设备、任意有网的地方访问,连续追没看完的电影/电视剧就极其方便。

在家里电视上看了一半的电视剧,晚上去健身房拿出手机再打开,会接着电视退出时的进度继续看,考虑到在外面节省流量与网速等问题,极影视也提供了三种低画质给用户切换。

极相册功能也是同样的,随时随地,有网就访问,这一点很容易理解。

比较特别的是手机/平板端的极相册,额外有一个手机相册备份功能,可以自动备份手机上的相册到极空间,这第一让用户在备份后可以释放存储空间,第二是买新手机就不用加钱买太容量的了,旧手机照片也备份好了,还避免了使用网盘存在的速度慢、照片泄漏隐私等问题。

这些功能的结合下,真正体现了内网外网打通的优势,做到了随时随地,有网就有极空间NAS。

你看,极空间把许多NAS需要用自己解决的问题,通过自己的软硬件结合,替用户解决掉了,用户只需要管“用”,其他都交给品牌处理就好。

在“更简单、更好用”这几个字上耕耘了四年半之久,成绩非常突出,24年双11做到了京东、天猫双平台NAS销量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中国NAS第一品牌,作为极空间最早期的用户,我认为它“破局”成功了。

从Pro到+,升级了啥?

极空间私有云主打产品Z4系列产品,从Z4升级到Z4S,再到Z4Pro,今年又更新到了Z4Pro+,今天顺便给大家讲讲更新点。

Z4Pro+这次在外观上没有变化,延续了Z系类的外观设计,跟上一代Z4Pro没差。

主要还是内部硬件上升级,标准版为Intel的N150处理器,性能版为N355处理器,内存升级到了32GB,整体性能与能耗上都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从官方公布的数据看,Z4Pro+相较上一代能耗减少了40%!假设一个四盘位 NAS 24 一天耗电 1 度左右,Z4Pro+ 每日仅需约 0.6度这样,虽然一年也就节省几十块而已,但你一点我一点,就滴水成海啦。

单硬盘状态下实测Z4Pro+性能版,待机功率为12W,在使用各种图片处理、AI处理下,最大的功耗是20W,其他操作一般都在13-16W左右。

性能上,常规NAS应用,只要不是虚拟机、Docker等高阶操作下,你很难把CPU占用率拉上20%。

开启4K的HDR10+原码率视频,CPU占用仅2%,内存13%。开启转码到1080P,CPU占用在9~13%之间波动,内存在15~18%之间波动。

相对比较占用CPU的还是一些AI功能,会把CPU与内存拉到中高甚至100%的占用率。

比如内置的本地部署版Deepseek7B版,能干到100%占用!

这里也顺便说一下极空间内置的Deepseek是有两个,一个是联网的Deepseek V3,放在AI助手里面,它的特点是依赖网络服务器,运算能力与思维更强,不占用本地的机能。

但...很多比较个人的、偏向于特别一些的内容,回答内容比较简单。

于是它还有一个本地部署的版本!在Z4Pro+上最高本地部署为7B版。

用它写小说、整一些特殊素材,是完全足够啦!

而且,就算它100%的CPU占用率怎么了!

就算使用本地部署的Deepseek让CPU占用到100%,同时还上传影片写入硬盘!即使这样在室温25°C下放在机柜里面,CPU核心温度也才55°C,硬盘温度仅40°C,Z4Pro+的温度控制真的非常优秀。

这次升级的重点之一就是散热架构。全新的冰川架构使用了热管+相变散热器,加上智能温控双风扇,整体散热能力非常强大,而且就算是满载下也比较静音,机柜在旁边也不会有太明显的噪音。

此外从Z4Pro就已经改善的硬盘软连接方式+多处硅胶垫隔离,搭配上随机附赠的胶垫,放置在机柜、桌面都不会有传统NAS那种“嘎嘎嘎嘎”的硬盘共振声,相对会是更低沉、传递距离更短的震动声。

这次升级,更多是从硬件上契合日渐增加的智能需求,除了上面讲的双份Deepseek外,新系统增加了许多AI或是通过AI实现的功能,比如智能生成字幕、图片压缩、视频压缩、图像处理等等。

这里我重点测试了智能生成字幕功能,对一个电影爱好者这个非常有用!

我测试了Warrior.2011,电影是内嵌字幕的,红色是我调整的AI字幕颜色,我随便截取几个片段大家对比一下。

整体上来说,假设常见的机翻字幕为50分,精校字幕为100分的话,这个AI字幕翻译已经有85分的水准,在你找不到字幕的时候,绝对可以用。

当然了,这年头,极空间都刮削不到的字幕的电影,真不太多啊!

从应用扩展去思考,一些特殊的片子可以使用这个添加字幕!

别歪我说的是自己拍摄的视频,就不用一个个添加字幕了!

在相册上,更是引入了较多的AI功能,包括人物、场景、宠物、文字等内容识别,这些都在新的硬件与UI下配合得更加到位了。

基础的按时间分类、足迹分类、人像识别分类,这些大家都比较熟悉了,足迹分类比较好玩,只要你上传的照片是手机拍摄的,它会显示定位,非常有纪念意义。

还有一个往年今日功能,如果你定期存储手机照片在极空间,你可以逐渐回看过去每一年的今天你拍了啥!偶尔看看享受一波回忆杀也是很特别的。

人像识别功能也是依赖AI的一个功能,它能把照片按不同的人进行分类,识别度超级精准!不信你看最后一个人像...

场景分类也比较好玩,会智能的分出几十个类型的照片,照片多了看一下你会发现原来不同的定语下有挺多好玩的照片可以看。

AI还有一个很强的功能就是识别搜索,在相册上进行搜索,可以试物品、场景、颜色等不同语义,AI会自动识别所有照片并给您放出结果。

虽然不是绝对的准确,但识别度真的挺高的。

最神奇的是,搜索“最帅的我”,我不知道极空间是如何定义“我”的,居然都是我的照片....

这些都需要更强的硬件、更流畅的系统才能完美匹配,所以这是升级到Z4Pro+的核心原因。

Z4Pro+是否值得买?

Z4Pro+的升级, 是通过更强的性能与全新的UI,让产品加持AI赋能,使得使用上更舒适,应用上更强大,确实是当前极空间走量的旗舰机型,如果你对相册有大量照片存储,对人像识别、场景识别、宠物识别与智能搜图等功能都有明确需求的,包括对各种NAS功能与AI结合都充满兴趣,那Z4Pro+是非常值得升级的产品。

亦或者,你只需要一台更强的NAS,Z4Pro+也是极好的。

如果你对NAS的AI智能并不感冒,不需要AI在智能搜图等方面的AI服务,只需要基础的文件管理、莹莹库管理与相册存储功能的,甚至连虚拟机、Docker都不适用,又希望预算控制一下,那更建议极空间的Q4,它的性价比会更高,并且在系统升级后也具备一定的AI能力,只是相对Z4Pro+稍慢而已。

来源:科技黑匣子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