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更年期被更多人看见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05-21 00:58 1

摘要:更年期不是羞于谈论的话题,而是女性生命的一个阶段,需要被看见、接受、理解与支持。据世卫组织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数据,2025年全球预计有11亿妇女处于更年期或进入绝经期后。

更年期不是羞于谈论的话题,而是女性生命的一个阶段,需要被看见、接受、理解与支持。据世卫组织和联合国人口基金会的数据,2025年全球预计有11亿妇女处于更年期或进入绝经期后。

5月20日下午,“护龄无界、悦见新生”健康指南针女性健康公益科普活动在北京举办,知名主持人李静与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陈蓉聚焦更年期议题展开深度对话,讲述个人经历并科普医学知识,帮助女性从容面对人生新阶段。

在李静看来,于女性而言,更年期绝非人生的下坡路,而是一次珍贵的重启机会。陈蓉认为,更年期是特别重要的健康关口,值得重视。

本次活动由新京报社联合北京市政法卫文工会主办,新京公益、北京护理工作者协会承办,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提供公益支持。部分北京护理工作者、北京市三甲医院护士、公益从业者参加活动。

新京报社党委副书记李丽辉在致辞中表示,作为主流媒体,新京报社始终秉承记录时代、服务社会的初心,2024年,新京报社推出公益回响计划,充分连接政府、企业、公益组织等资源,从公益的记录者、观察者变身为公益的服务者、赋能者,聚焦凡人的微力量、企业社会责任等领域,报道的一系列有影响力的作品,引起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活动现场,新京报社党委副书记李丽辉在致辞。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这次我们关注的是更年期女性,这个时期的女性经历过风雨,经历过沧桑,依然绽放,她们尤其值得被尊重、被关爱。”李丽辉说,未来新京报社将继续履行媒体的责任,联动医学、公益、企业等多方面力量,努力让更年期女性不再孤军奋战,让全社会都来理解、支持、尊重她们。

本次活动是“健康指南针”公益项目的一部分。2024年,中国人口福利基金会联合新京报社发起“健康指南针”公益倡导项目,聚焦健康知识科普和防骗反诈辟谣宣传工作。

让更年期被更多人看见

活动现场,主持人李静分享了她的个人经历。

在确诊更年期综合征之前,她经历了诸多不适,包括月经紊乱、注意力不集中、情绪问题等。与此同时,她陷入自我价值否定。

“当你认知空白的时候,你接不住这波暴风雨。”于是,李静在拜访医生、查资料、看书后,意识到自己步入更年期了。她决定拯救自己。

活动现场,知名主持人李静在分享。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经过专业治疗,并结合科学运动和饮食管理,李静成功减重,“感觉自己又焕发了活力。所以我希望大家不要害怕更年期,它真的就是我们女性的第二次青春期。”

为了让更年期被更多的人看见,李静创作了纪录片《看不见的更年期》,并建议企业制定更年期保护政策。在李静眼里,更年期是每个女性都要直面的生命蜕变,需要被看见、接受、拥抱和改变。

对李静来说,更年期最显著的变化是体重持续增加,每年大概增长两斤,到52岁时已经长了十几斤,大多数脂肪囤积在腰腹部。此外,李静还患上中度脂肪肝和高脂血症,最终需要药物干预。这一系列健康警报,促使她开始重视运动。

现今,李静每周坚持运动三次。每餐保证两拳蔬菜、一拳优质蛋白质、一拳优质碳水,碳水则以糙米、玉米为主。“起初我也担心这样的饮食量会影响减重效果,结果发现之前不规律的饮食习惯才是破坏代谢的罪魁祸首。”

更年期,更健康,更美丽

更年期对女性意味着什么?什么时候开始会出现更年期症状?更年期症状到底持续多久?如何应对更年期?哪些因素会影响卵巢功能衰退?如何延缓卵巢衰老?什么情况该去看医生?

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陈蓉从事绝经管理工作已逾20年,活动现场,她以医务工作者和更年期亲历者的视角进行科普分享,主题为“更年期,更健康,更美丽”。

活动现场,北京协和医院妇产科学系副主任、妇科内分泌与生殖中心副主任陈蓉在分享。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陈蓉强调,更年期并非医学专业术语,但以绝经为锚定点,“在它前后的一段时期叫作更年期。”不过,更年期不是以月经的停止为终点。

更年期是肿瘤多发和退化性疾病开始的“多事之秋”,值得被关注和重视。“更年期不是病,是疾病的温床,骨质疏松、老年痴呆症、心脑血管疾病都是在更年期阶段埋下伏笔、快速进展的。”

陈蓉提及,一些人将更年期污名化,把暴躁易怒与更年期画上等号。较之情绪化易怒,抑郁对更年期女性造成的困扰更大。许多更年期女性长时间受苦于潮热盗汗、失眠、骨关节疼痛、萎缩性阴道炎等症状。

陈蓉介绍,长期的负面情绪、熬夜、抽烟、喝酒等,都会影响卵巢功能。她提倡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饮食、规律的运动、保持情绪稳定、定期健康体检,以延缓卵巢衰老。

更年期是珍贵的重启

对谈环节,李静坦言,她是生活方式调整的受益者,尽管她承认自己并没有那么喜欢这种生活方式。作为喜欢躺着和吃辣的人,为了“主动健康”,她也做出了许多牺牲。

李静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表示,更年期是一次珍贵的心理重启机会。当个人的很多想法和判断脱离了既定轨道,就需要去重新审视,从审视当中去重新认知,重新调整对一些事情的判断。

活动现场,对谈环节。 新京报记者 王贵彬 摄

互动问答环节,一名处于更年期的女性公益人坦言,如果十年前能参加这样的讲座,势必会少走许多弯路。

若计划去看更年期门诊,该提前准备好哪些资料呢?

陈蓉在回答新京报记者提问时介绍,求诊者最好准备好几张“大清单”,首先梳理个人月经情况,其中包括月经规律的状态、月经周期的变化情况等,并清晰告诉医生最困扰自己的症状,如潮热出汗、失眠或情绪问题。若以往采取过治疗,尽量将采用过的治疗措施准确提供给医生。

接着需要梳理的自己近期做过的检查,包括就诊检查和年度体检结果,尤其妇科检查,“若更年期到来特别早,建议查性激素。有条件的话,还可以查一下骨密度。”

最后,求诊者可以回顾母亲及家中长辈的疾病史,如骨质疏松症、乳腺癌等,“或者其他部位的肿瘤,手术史、药物过敏史等。”陈蓉提到,若求诊者准备得越充分,告知医生的信息越清晰明确,后续双方的沟通就越顺畅,“越能节省就诊过程中,通过交流收集信息的时间,把更多的时间留给求诊者来咨询个人最关心的治疗措施。”

“作为女性健康的核心指标,经期健康不仅关乎个体生命质量,更是社会进步与文明发展的重要体现。”新京公益相关负责人介绍,《中国妇女发展纲要(2021-2030年)》明确将“女性与健康”列为首要发展领域,聚焦“提升女性生殖健康水平”和“加强女性更年期保健知识普及”。《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也强调要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妇女健康素养水平。

上述负责人介绍,本次公益科普活动旨在通过专业知识的传播、实用方法的分享以及心理支持的提供,帮助女性正确认识更年期,提升生活质量。同时,也希望这次活动可以唤起社会对更年期女性健康的关注,推动更多资源向这一领域倾斜,为女性创造一个更加理解、包容和支持的社会环境,“此外,叮当快药也推出了更年期关爱专题,包含科普内容、健康指数自测、更年期门诊地图等服务。”

“女性医护工作者是医疗领域中至关重要的角色,她们不仅在临床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还在医疗教育和患者关怀方面有着巨大贡献。因此,提高女性医护工作者对于经期健康的认知水平,传播经期健康科普知识,不仅有利于提高医护群体的生活质量,更能够通过她们的力量传播到更广泛的女性群体。”上述负责人补充道。

新京报记者 吴淋姝 编辑 刘倩

来源:新京报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