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古老蜀锦来到洞庭湖畔,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在即将开幕的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上,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意匠设计师李在莉将带来多件蜀锦作品,为岳阳市民展现这一千年织锦技艺的独特魅力。
华声在线5月20日讯(贺瑜)当古老蜀锦来到洞庭湖畔,会碰撞出怎样的文化火花?在即将开幕的第七届湘鄂赣皖非物质文化遗产联展上,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意匠设计师李在莉将带来多件蜀锦作品,为岳阳市民展现这一千年织锦技艺的独特魅力。
蜀锦,源自古代蜀地,与宋锦、云锦、壮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因其悠久的历史和精湛复杂的技艺,被誉为天下“母锦”。蜀锦依赖传统手工技艺,工序繁复且精密,织造过程极为耗时,每日仅能织就约8厘米的锦缎,故有“寸锦寸金”之美誉。2006年5月,蜀锦织造技艺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这款熊猫锦是与李子柒老师合作的结晶,以蜀锦独特的色彩和纹理来展现熊猫的可爱与灵动。”此次参展,李在莉带来了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的诸多匠心之作,其中熊猫锦尤为引人注目。
(熊猫锦。受访者供图)
她介绍道,在织造过程中,熊猫锦充分运用了蜀锦特有的重经、多纬技艺,让锦面呈现出丰富的层次感和立体感,仿佛下一秒熊猫就会从锦缎中“走”出来,在你眼前嬉戏玩耍。
李在莉与蜀锦的缘分始于2017年,那时她初入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主要负责库管、出纳、销售等工作,偶尔也会帮忙绘制纹案。后来,因研究所急需设计师,李在莉被派往杭州学习纹织CAD软件。
从对着图样一点点摸索、到绘制谱系表、根据小样制作意匠图……李在莉师从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蜀锦织造技艺省级传承人胡光俊,系统学习蜀锦技艺。
那一批一同学习的伙伴,大多因学习难度大、周期长而选择转业,唯有李在莉坚持了下来。这一坚持,就是五年多。“胡老师总说,‘学不会没关系,但你要先伸手去够’。”这份师徒情,让她在无数次想放弃时咬牙坚持。
当下,蜀锦织造这一传统技艺正焕发新生。李在莉介绍,“我们通过创新设计,让蜀锦走进年轻人的生活,让非遗不再束之高阁。”在恪守传统的基础上,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对蜀锦织造的工艺设计、经纬配色等进行创新,产品大到桌布、抱枕、床上用品,小到书签、杯垫、鼠标垫、领带、手机壳,涵盖各类使用场景。
在李在莉看来,此次联展是蜀锦对外交流的绝佳契机。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瑰宝,蜀锦承载着中华民族的历史记忆和文化基因,如今正以全新形式回归当下。她期待通过展会,让当地观众近距离领略蜀锦的魅力,感受传统技艺与当代生活碰撞出的独特美感。
本文来自【华声在线】,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