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世界轮椅网球的赛场上,有这样一位姑娘,她用坚韧与热爱,在命运的荆棘中踏出一条闪耀的冠军之路。她,就是从达州走出的王紫莹。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中,王紫莹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近日,记者采访了王紫莹,聆听她与命运较量的动人故事。
在世界轮椅网球的赛场上,有这样一位姑娘,她用坚韧与热爱,在命运的荆棘中踏出一条闪耀的冠军之路。她,就是从达州走出的王紫莹。在第七次全国自强模范暨助残先进表彰中,王紫莹荣获全国自强模范称号。近日,记者采访了王紫莹,聆听她与命运较量的动人故事。
两年时间成长为省队主力
“我出生于1998年,两岁半时,由于车祸,失去了右腿。”采访中,记者了解到,王紫莹失去右腿后,在爸爸妈妈常年的陪伴和鼓励下,展现出超越常人的坚韧,顽强地与命运抗争,练习独立行走、拄拐上学、克服重重心理障碍,慢慢地对生活充满信心……小时候,父亲常带着她一起打乒乓球、羽毛球,受此影响,王紫莹逐渐喜欢上运动。
比赛中的王紫莹。
2008年,机会悄然降临,四川省残联筹建残疾人网球队,达州市残联推荐了正在省体校集训游泳的王紫莹。“刚开始接触网球时,我对这项运动并不了解。”王紫莹说,“后来,在教练的耐心科普下,才渐渐对网球产生了浓厚兴趣。”面对从未接触过的轮椅训练,操作笨拙的她没有退缩,而是付出比他人多两倍的时间进行练习。即便双手被轮椅磨出血泡,疼痛钻心,但她依然咬牙坚持,短短两年时间就从“零基础”成长为省队主力。
每场比赛像在和命运较量
“在轮椅网球队,我每天6点起床,完成5000次击球、8000米轮椅冲刺,这是我雷打不动的训练日常。”王紫莹告诉记者。
夏季训练时,当汗水浸泡臀部导致皮肤溃烂,她便以“贴胶布”简单处理,继续投入比赛。教练评价她说:“天赋之上,是常人无法想象的付出”。
获得奖牌。
2011年,13岁的王紫莹在四川省残运会上夺得首枚金牌。“站在领奖台上,我第一次觉得自己和别人没什么不同。”此后,她的身影频频出现在国际赛场,并于2015年在新西兰勇夺世界职业轮椅网球公开赛首冠;2017年轮椅网球世界杯团体赛,她和队友击败称霸30年的荷兰队。
巴黎残奥会上,王紫莹再次创造历史记录——为中国轮椅网球摘得女双项目首枚残奥会奖牌,单打第四名也刷新了国内纪录。“每场比赛都像在和命运较量,我绝不能输。”她笑着说。
捧起奖杯。
今年1月24日,在澳网轮椅网球女双决赛中,王紫莹与队友更是为中国赢得首个大满贯冠军,实现零的突破。
下个目标是单打世界前三
赛场外的王紫莹还在努力平衡运动与学业的关系。2016年高考前夕,她毅然暂停国际赛事集训,回达州备考。她坦言:“我不想因运动员身份放弃普通人的成长经历,更希望用知识拓宽人生边界。”
作为“全国优秀共青团员”(2022年)和“四川青年五四奖章”获得者(2020年),王紫莹始终心系家乡。她曾多次走进家乡的学校、社区,用自身经历激励残障青少年,“身体的残缺不是终点,而是向命运宣战的起点。”
如今,王紫莹世界排名已经升至第四,但载誉归来的她依然保持着一份赤诚和质朴。展望未来,她目光坚定地说:“下一个目标是单打世界前三,希望自己能不断突破和超越,在国际赛场上继续为祖国、为家乡增光添彩。”
本文来自【天府融媒】,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