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傍晚的高望村,炊烟袅袅,田埂边的黄牛慢悠悠往家走,稻田间还留着深浅不一的泥脚印——这是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水尾乡高望村的日常剪影。眼下正值插秧季,村民们天不亮就下田,犁田的吆喝声、育秧苗声和着山间的鸟鸣,奏成了春耕的协奏曲。
傍晚的高望村,炊烟袅袅,田埂边的黄牛慢悠悠往家走,稻田间还留着深浅不一的泥脚印——这是贵州黔东南州榕江县水尾乡高望村的日常剪影。眼下正值插秧季,村民们天不亮就下田,犁田的吆喝声、育秧苗声和着山间的鸟鸣,奏成了春耕的协奏曲。
然而,当太阳沉入山坳,碗筷一撂下,村里的广场却热闹起来。一盏路灯、几张板凳、一圈围坐的乡亲,话题总绕不开那个让全村人骄傲的“村超”。
“村超火了,村里年轻人回来得多了!”51岁的石叔卷着裤腿,脚上还沾着泥,嗓门却格外亮。他说的“大娃”是女儿石清美,去年还在大城市务工,今年开春竟主动回家学育秧。“她说村里搞直播卖土特产能赚钱,还能顺带拍‘村超’短视频拉拉人气!”
一旁的龙大姐插话:“我家那口子以前总嫌村里没奔头,现在倒好,天天琢磨怎么把腌鱼腌肉摊子支到赛场边上。”她掰着手指算账,“上周‘村超村集’,光卖牛干巴就挣了800块,比城里打工强!”广场上顿时响起一片笑声,有人打趣:“你这是要当‘村超经济代言人’啊!”
“球场是大家的,我们得给它‘长脸’”。话题转到“怎么助力村超”,气氛更热烈了。村副书记韦汉雄掏出小本本:“县里说要把咱村纳入‘月亮山旅游路线’,卫生得跟上!我提议大家定期一起开展大扫除,垃圾箱也得添几个。”
“光扫哪够啊?”养蜂人老韦站起来比划,“村后山那片野花坡,要是修条步道,城里人看完球还能来采蜜体验游!”话音未落,95后村干部小石赶紧接茬:“韦叔这主意好!我明天就写进‘村超+’方案里,看能不能报个项目!”
角落里,带着孙女的王奶奶颤巍巍举手:“我腌的酸菜能不能当‘村超加油小菜’?不要钱,就图个热闹!”众人哄笑着鼓掌,不知谁喊了句:“王奶奶的酸菜配折耳根,绝对秒杀薯片可乐!”
“我们榕江人的精气神,比奖杯金贵。”说到“借村超发展家乡”,当过兵的石水山大伯最激动。他掏出一张泛黄的照片——那是30年前乡里举办的篮球赛,球场边稀稀拉拉站着十几个人。“现在呢?一场球赛上万人!为啥?因为我们把‘自家人的热闹’变成了‘全国人的热闹’!”
他的话让众人陷入沉思。种了半辈子水稻的龙伯突然开口:“昨天我在球场看球时有游客问我,为啥你们白天累得直不起腰,晚上还扯着嗓子给球队加油?我说,农村人图的不就是个盼头嘛!以前盼丰收,现在盼家乡越来越好。”
夜渐深,不知谁家的狗在广场边打了个哈欠。村支书韦国胜最后总结:“我们不搞虚的!明天先落实三件事:村里路灯维修、特产包装设计、游客停车规划……”话没说完,就被此起彼伏的一片叫好声打断。
离村时,星光洒在刚插好的秧苗上,嫩绿的叶尖挂着露珠。广场那盏灯还亮着,三五个村民比划着烧烤露营基地规划图纸。这片土地上的白天与黑夜,正被“村超”点燃得同样滚烫。而比足球更动人的是村民们眼里闪耀的光——那是对家乡未来的笃定,更是乡村振兴最朴素的答案。
▌ 来源:天眼新闻
▌ 编审:吴 倩
来源:云贵高原生活指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