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5月22日-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将在深圳举办。5月19日,文博会首款AI博览会吉祥物“AI 小水滴”惊艳亮相。这一创新设计以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为内核,彰显了文博会在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5月22日-26日,第二十一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以下简称“文博会”)将在深圳举办。5月19日,文博会首款AI博览会吉祥物“AI 小水滴”惊艳亮相。这一创新设计以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为内核,彰显了文博会在推动文化产业创新发展中的引领作用。
其实,本届文博会科技元素渗透了各个角落,首次设立人工智能展区、AI会展助手“文小博”将首次亮相、具身机器人将参与迎宾导览等工作,江苏众多参展企业也带来众多科技感十足的产品,体现出“科技为文化赋能”的特点。
科技元素渗透文博会每个细节
每年,文博会都吸引一大批“文化+科技”的文化产业新势力、新兴业态企业机构参展。今年,“人工智能”成为全球关注的现象级热词,本届文博会自然也将此作为重要的创新亮点和重要看点。
据悉,本届文博会新设的人工智能展区,全馆预计有60余家人工智能“常青顶流”企业和一系列“破圈新秀”企业参展,乐聚机器人将为观众指引路线,时空壶翻译机器人实现跨语种实时交流,噜咔博士AI拍学机为孩子生动讲解展品导览,观众还能戴上AI拍摄眼镜记录下各种精彩瞬间……届时,AI全应用场景呈现、AI科技演出、AI共创互动等沉浸式体验,将让现场观众大饱眼福。
对于专业观众来说,文博会是重要的交易、洽谈平台。今年展会将首次开发上线“AI会展助手:文小博”,通过AI技术深度重构交易服务体系,实现精准供需对接,优化即时购、掌上购、云端购多元购物渠道。观众可以享受“空手逛展、快递到家”的轻松逛展体验。
文博会吉祥物“AI 小水滴”,可不只是简单的IP形象,它深度融合了生成式AI与情感计算技术,通过多模态交互设计,用户可与其进行多元互动。它具有场景感知系统,通过NFC技术精准识别展位,触发深度文化讲解,还具有跨语言服务能力。文博会从“文化陈列场”升级为“智慧交互体”,真正实现沉浸式导览,开创博览行业智能导览新标准。
江苏展区“硬科技”带来沉浸式体验
本届文博会,江苏参展企业将带来哪些尖货?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江苏展区集结30家参展企业,从传统非遗到“科技绝活”,都体现出文化科技新服务、文化消费新场景、文化传承新生态的特点。
文博会江苏展区将设置一块LED大屏,现场播放华表奖获奖影片《觅渡》宣传片。这是全球首款全透声LED电影屏,屏幕上设置了密密麻麻的透声孔,这些透声孔薄至3毫米。它解决了传统LED电影屏不能透声的痛点,大幅提升了声像定位的准确性,让观众能感受到与电影人物“面对面交流”的沉浸式体验。
“变革与创新正在成为电影未来发展的动力之源,想要吸引观众走进影院,必须提供不断升级的观影体验。目前,我们的全透声LED电影屏有多种型号。透声屏幕最大可以做到20米宽、4K分辨率,适用于300多人的中大型影厅,去年10月首次投入商业化运行。”南京洛普股份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这款全透声LED电影屏已经在南京、杭州、镇江、宜春等地的电影院投入使用,收获了良好的市场反馈。“我们参展一方面是希望通过展会更好地展示产品和品牌,另一方面也是通过展会接触潜在客户。”
现场,还将展示“骑行时空乘骑”娱乐机器人设备,观众可以在这台设备上实现视觉、听觉、触觉和热感等全感交互,体验星际穿越、异星探秘的场景。这款产品来自于江苏博人文化科技有限公司,企业在高科技娱乐装备全流程开发等细分领域处于行业领先地位,为欢乐谷、泡泡玛特乐园、华谊兄弟电影小镇、拈花湾等著名文旅景区提供服务。
江苏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有限公司也将亮相江苏展区,凤凰数智人为现场观众带来全新的数字化文化服务体验。数智人深度融合智能交互与东方美学设计,搭载多模态感知引擎与NLP系统,依托凤凰出版知识图谱库,可以实现出版物检索、产业咨询及文化问答的精准响应。该系统同时支持中、英、法三种语言服务,观众可通过语音或触控自由调取信息流。
位于江苏展区的《盛世大明——明清第一陵》VR大空间项目测试体验片段让人眼前一亮。该项目由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凤凰科学技术出版社、南京文投集团旗下文都云公司与东南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文化遗产院、博新全宇宙四方联合制作发行,将于2025年7月在世界文化遗产地:南京明孝陵首发;通过LBVR技术打造南京首个明文化沉浸式体验空间。项目依托东南大学及明文化专家团队多年的学术科研成果,1:1真实还原明初南京都城全貌和明孝陵、明故宫、明城墙、大报恩寺琉璃宝塔等标志性历史场景,让用户通过VR设备穿越时空,走进历史,感受一场酣畅淋漓的明文化沉浸式体验,树立文化遗产数字活化、文旅融合创新应用的标杆。
非遗扎染魅力十足 智能机器人幕后助力
江苏不仅有“硬科技”,文化底蕴才是江苏的底色。如何用现代科技为传统文化赋能?江苏展区的非遗扎染丝巾,便是最生动的案例。这些文创产品融入水墨画、青花瓷等中国传统艺术元素,展现出江南美学的特点。它们来自国内首条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是传统工艺与现代科技深度融合的杰作。
“传统扎染工艺对老师傅手感的依赖度很高,人工操作带来的随机性和不可预测性,这是扎染艺术的魅力所在。但人工效率始终存在瓶颈,我们这条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机器人能够替代整个扎染流程30%的工序,再通过人工抓花扎花等工序,又保持了产品的个性化、差异化。”江苏省工艺美术大师、江苏华艺集团艺术总监顾鸣介绍,通过技术革新,这条流水线也大幅减少了染料损耗与污水排放,高度契合绿色发展理念。
华艺历时三年开发出国内首条非遗扎染智能机器人生产线,这些AI机器人不是冷冰冰的机器,而是具有高度学习能力的“扎染学徒”。以前,扎染机器人是通过编程的方式,对生产工序进行精细化调整。但智能机器人则是有一双“眼睛”,可以观察工艺员的操作过程并学习下来,还原度能达到人工的95%。
“非遗也可以很时尚,这是‘以用为美’的传承。”顾鸣表示,参加文博会不仅是对南通扎染技艺的一次展示,更是对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活相结合的一次积极探索。希望在文博会上与更多同行交流,寻找更多的创作灵感,了解更多前沿技术,造出了更多具有市场竞争力的文化创意产品。
现代快报/现代+记者 是钟寅 宋经纬
来源:现代快报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