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珠江到天山:援疆干部姜维的三度奔赴与一生坚守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0 20:09 1

摘要:5月7日 ,疏附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迎来了一位新主任,鬓染霜华的姜维穿上熟悉的白大褂,开始了新一天的查房工作。这位跨越万里山河三赴边疆的广州医者,在完成两次援疆任务、光荣退休一个月后,如候鸟归巢般重返“战斗岗位”,用听诊器续写着接续征程的边疆守护。

5月7日 ,疏附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迎来了一位新主任,鬓染霜华的姜维穿上熟悉的白大褂,开始了新一天的查房工作。这位跨越万里山河三赴边疆的广州医者,在完成两次援疆任务、光荣退休一个月后,如候鸟归巢般重返“战斗岗位”,用听诊器续写着接续征程的边疆守护。

上图:姜维与医生正在查房。

说起姜维的援疆经历,十余年间,他三次踏上这片土地,将自己的根深深扎进疏附。

跨越山海:“医”心援疆润天山

2011年春,姜维主动申请援疆,带着岭南医学的薪火,跨越万里奔赴天山脚下,成为广东省首批“组团式医疗援疆”攻坚队成员,开启了改变疏附县呼吸疾病诊疗史的一年半征程。

资料图:首次援疆时,姜维正与当地医生交流患者情况。

“那个时候疏附县的医疗条件和广州差距很大,医院没有呼吸科,基本医疗器械缺乏,工作人员诊疗能力欠缺。”疏附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主任姜维说。

面对疏附县人民医院当时的情况,姜维急在心里,一边向自己的“娘家”申请医疗设备支援,一边着手成立内科呼吸病专科。广州市海珠区政府迅速响应,10余万元的喉镜、简易呼吸气囊、气管插管等所需设备及耗材很快运抵医院。

有了硬件基础后,姜维从诊断学基础入手,通过查房示范、集中培训、个别辅导等方式,对年轻医生进行了技能操作系统培训,手把手教他们为胸腔积液和气胸患者施行胸腔穿刺术、心肌梗死患者的溶栓治疗等。

“当时我就只有一个信念,就是早一点把呼吸科建起来,才能帮到更多人。”姜维说。

29只羊的温度:破局结核贫困链

2018年是脱贫攻坚进入决战决胜的关键阶段,疏附县作为全国贫困县,重返疏附县的姜维直面更为严峻的挑战——结核病防控。因当地因病致贫率高,在塔什米里克乡卫生院,他目睹确诊少年就着馕饼吞咽抗结核药的情景后,当即表示:“明天开始,我自己掏腰包,每周买一只羊,要让在医院住院的结核病患者每天都要享有羊肉的专属营养餐,增强抵抗力,让患者早日康复。”

203天,29只羊,这段被当地医院传颂的“羊肉传奇”背后,是姜维制定的“营养支持+药物治疗+健康宣教”协同作用的高效运转。在他的努力下,2019年,疏附县结核病防治各项指标升至喀什地区前列,越来越多的患者得到免费治疗。

“看着患者一天天好起来,所有付出都值得。结核病防治不只是疾病救治,更是阻断贫困与疾病循环的社会工程。我们不仅要治病救人,还要通过教育和预防,从根本上控制疾病的传播。”姜维说。

为了切实提高年轻医生的医疗技术,第二次援疆期间,姜维不仅在临床带教中倾囊相授,更主动担任科研导师,全程悉心指导年轻医生完成多项科研项目。在姜维的影响下,疏附县人民医院的年轻医生逐渐成长为业务骨干。他常说:“医疗帮扶不能只解决当下的难题,更要为当地留下一支带不走的人才队伍,他们才是医院的未来。”

疏附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住院医师赛丽玛·阿布来提说:“虽然那个时候只有短暂的一年半时间,但我从姜老师身上学到的不仅是技术,更是‘以患者为中心’的医者情怀,这次姜老师再次来到我们医院,我既心疼又感动,未来我也会继续跟着姜老师钻研专业,用学到的本领守护更多患者的健康。”

银发再出征:守护边疆老百姓呼吸健康

2025年4月,姜维刚刚结束在广州市海珠区中医医院的职业生涯光荣退休,仅仅一个月后,他便带着简单的行囊,情感的羁绊,家人的支持,跨越万里奔赴疏附县人民医院。熟悉的走廊、亲切的同事、翘首以盼的患者,他仿佛从未离开。

如今,在疏附县人民医院呼吸内科科室,依然能看到姜维步履匆匆的身影。虽然已过花甲之年,但他眼中的热忱丝毫不减当年,每一次听诊,每一句医嘱都饱含着他对生命的敬畏。每当有人问他为何退休后还要长途奔波,来到疏附县,他总是笑着说:“这里的每一位患者,都像是我的家人。只要身体允许,我就想在这里继续守护大家的呼吸健康。”

姜维退休重返疏附,他带着更为长远的规划,他将结合当地常见病症和科室发展需求,精心设计呼吸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方案,从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部感染性疾病、支气管哮喘三大领域入手,系统提升年轻医生的诊疗水平,积极推动医院建立呼吸重症监护室的筹建工作。

来源:疏附县融媒体中心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