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花园口决堤的几组史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5-20 17:28 2

摘要: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徐州突围后我守军沿陇海路西撤,遭敌追击。蒋介石误判敌欲攻略豫陕,为阻敌西进,遂下令掘开黄河南岸大堤,以水代兵。6月9日,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黄河南岸的花园口大堤被掘开,造成大决堤,史称花园口决堤。

1938年5月19日,侵华日军攻陷徐州。徐州突围后我守军沿陇海路西撤,遭敌追击。蒋介石误判敌欲攻略豫陕,为阻敌西进,遂下令掘开黄河南岸大堤,以水代兵。6月9日,位于河南省郑州市区北郊17公里处黄河南岸的花园口大堤被掘开,造成大决堤,史称花园口决堤。

关于这个大事件,从其发生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并无争议。但四十多年以来,海峡那边仍保持缄默,大陆这边则是翻案频频,争议不断。

本人能力不逮,对如此大题不敢妄议,摘录几组史料跟大家分享吧。

二十七年五月中旬,敌以有力部队急袭我兰封、归德,致影响徐州会战不利,遂于六月一日,策定豫东大军向豫西山地作战略上之转进。同时决定黄河决口企图,作成大规模之泛滥,阻敌西进。军事最高当局委员长蒋,以决口事关重要,当指派商总司令启予负责督工。时以汝霖列位戎幕,奉命昼夜前往监临,知之最为详尽。兹将目睹情形,记录于后,以供参考。

六月四日

第五十三军一团奉委座电令,在中牟县境赵口掘堤,并限本日夜十二时放水。该团当于上午六时开始工作。

六月五日

赵口放水,因决口工程未完成,未能如期施行。正午商总司令奉委座电话,严厉督促施行……

下午八时许,用炸药炸开堤内斜面石基,开始放水,仅流丈余,即因决口两岸内斜面过于急峻,遂致倾颓,水道阻塞不通。委座及商总司令闻之,均甚焦灼,仍令各部加紧工作。

六月六日

五十三军之一团,昼夜加工,迄未能将已塌陷之口掘通,水仍未能流出。时三十九军刘军长和鼎,以上峰交相责议,自觉第一次决口已告失败,乃在第一次决口迤东三十米处,另派兵一团,作第二道之决口。着五十三军之一团,仍继续疏理第一道决口之工作。

时担任杨桥、黄河铁桥间河防之新八师蒋师长在珍,每日均到决口地带参观。伊深虑决口之不成功,迭与余商议,拟在该师防区内郑县属花园口,另作第三道之决口。余转报启公后,当蒙采纳,并悬赏二千元奖励之。蒋师长于本日晚,召集所部,在花园口开始工作。

六月七日

第三十九军所作第二道决口工程,于下午七时完成。虽较第一道工程稍为宽大,但因黄河主要流线北移,决口内面河身发现沙洲,阻塞口门,决口仍告失败。

委座及商总司令闻赵口第一、二两道之决口与坑道作业均告失败,且开封已不守,敌军即将趋平汉而西,异常焦灼,日必三四次询问决口情形。余见赵口决口之计划已属无望,遂于当时移驻花园口,与蒋师长在珍同往堤下霍屯,监督花园口之决口工程。

六月八日

花园口此次作工,经蒋师长在珍绵细计划,根据赵口决口屡次塌陷之经验,遂将决口上口幅员加宽至三十米,如是则斜面徐缓,放水时不致颓塌阻塞。掘土时复作梯次之除土,同时可容多数人工作,加以官兵非常努力,故咸谙成功之公算最大。至傍晚已掘下约二十公尺。

六月九日

上午六时许,用炸药将堤内斜面石基炸坏(注,据具体负责侦察选址并现场指挥掘堤的新八师参谋熊先煜回忆,整个作业并未使用一两炸药),九时决口工程完竣,开始放水。初时势不大,约一小时后,因水冲刷,决口扩至十余公尺,水势遂益猛烈,黄河主流亦渐渐南移。时值天雨,河雨稍大,决口愈冲愈大,水势漫延而下,由中牟而尉氏,而扶沟、淮阳,由豫而皖而苏,遂造成广漠莫大之障碍矣。

(二十八年三月完稿于桃源青山湾二十集团军总司令部。)

六月六日 星期一 晴 京水镇

抵京水已夜十时。餐毕,商总司令派参谋处长魏汝霖将军来商,师长命余主持其事……夜十二时率同工兵连长马应援、营长黄映清,黄河水利委员会张段长,乘车前往花园口侦察决口位置……

六月七日 星期二 阴雨 花园口

黎明而起,率同第二团中校团附唐嘉蔚、马连长、张段长,由花园口沿河上流侦察,本达成任务、少害人民两原则,乃选定于关帝庙西决堤。盖此处乃黄河弯曲部,易于放水,且可流入贾鲁河向东南行,经中牟、尉氏、扶沟、西华、周家口各县境而注入淮河,利用贾鲁河道以防漫延,当可减少人民之损害。

余乃亲自经始,口宽五十公尺,预计掘至河底,可宽十公尺左右,河水自可流出。当命工兵连及三团九连开始工作,由张段长召集附近居民协助,并指示掘土办法。俟第二团全部集中,第三团由郑州开到,乃分由堤之南北两面同时动工,并各向东西掘土运土,以加强完成效率……部署完毕,即返京水复命。

六月八日 星期三 阴雨 花园口

最高当局,不时由武汉来电话询问决堤进度……

六月九日 星期四 晴 东赵集

经本师二、三两团及工兵连全体官兵与民兵数十人,两昼夜之努力,一切果如预期,于午前八时放水。

当放水之瞬间,情绪紧张,悲壮凄惨。起始流速甚小,至午后一时许,水势骤猛,似万马奔腾。决口亦因水势之急而溃大。远望一片汪洋,京水镇以西以北尽成泽国。预料不数日将波及若干县境也,心则痛焉。

六月十日商震给蒋介石电

即到。武昌。委员长蒋:……(三)花园口泛滥自昨日午前九时放水后,水流情形颇佳。据报:其水头沿京水镇以南,索须河、贾鲁河以东向东南流,刻已到达花庄寨西北地区。同时,贾鲁河内已涨水一尺。余惟觉其流速甚慢,已令在今午十二时左右,再将其石坝爆破或能使流速加增。谨闻。商震。蒸寅。印。

六月十一日蒋介石给商震电

蒸寅电计达。守密。

六月十三日商震给蒋介石电

特急。武昌。委员长蒋:劲密。顷据刘军长和鼎十二日十八时参战电称:顷据派赴赵口视察之五十六师汤旅长文未电话报告:前掘之口。因昨日大雨水涨,本流急向决口灌注,水头约丈余,口被冲刷[有漏字]公尺以上。水势甚猛,西注至阳桥以东里许,东南两面,一望无际等情。谨闻。商震。元。参战。印。

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向蒋介石报告花园口决堤情形,但原电没找到,只找到蒋介石复电,电文如下:

向民众宣传敌飞机炸毁黄堤。

敌军于9日猛攻中牟附近我军阵地时,因我军左翼依据黄河坚强抵抗,敌遂不断以飞机大炮猛烈轰炸,将该处黄河堤垣轰毁一段,致成决口,水势泛滥,甚形严重。

第二军6月13日为救援孤立在中牟的第十四师团的一部,从第五、第十、第一百十四师团、军兵站部抽出工兵各一个中队及架桥材料一个中队,配属给第十四师团。随后于16日又从第一军调来独立工兵第二联队主力及渡河材料一个中队。

6月15日以后由于泛滥的河水扩大到尉氏附近的第十六师团方面,第二军除调用第十四师团工兵两个中队外,又逐次增加了架桥材料两个中队、折叠船四十、独立工兵第十一联队主力然后向泛滥地带以外撤退。

方面军于6月17日命令临时航空兵团,全力以赴援助第十六师团方面的补给。用运输机,轻、重轰炸机,在6月16日~24日之间,给两个师团投下补给粮秣、卫生材料等,合计约六十一吨半。

……

第二军于6月28日撤销归德战斗司令部指挥所回到徐州。翌29日,在徐州举行联合追悼会(第二军有关战死人数为七千四百五十二名)。

请注意了,第二军此时所属的可并不仅仅是受黄水冲击过的第十四、第十六两个师团,除此以外,还有第五、第十、第一百十四师团,还有混成第三、第十三旅团,还有平山支队、酒井支队,还有野战重炮兵第一旅团、战车第二大队、独立机关枪第六、第十大队、第三野战高射炮队、独立轻装甲车第十、第十二中队等。这战死的7452名日兵,是整个第二军自徐州会战开战以来,所有受黄水冲击的和没有受黄水冲击的各单位战死者的总数。

当然了,日本人的出版物中这些数字有没有假,就不知道了。

一次军事行动的成与败,不能光看敌我伤亡的大小,而重点应看其战略或战术企图是否达成。花园口决堤,算得上一次军事行动,那么这次军事行动对战略战术而言,成还是不成呢?

七、决堤的战略战术价值怎样

如今很多人说花园口决堤在军事上是成功的。认为由于形成了泛区,成功阻止了敌沿陇海路西进,迫敌将原拟沿平汉路南下进攻武汉的作战方针改变为沿长江上溯进攻武汉,为日敌攻陷武汉拖延了时间。

但也有不同声音。比如有学者就认为日敌停止沿陇海路西进攻略豫陕,和溯长江西进攻略武汉,是早就预有的方案,与决堤无关。

这话有道理。日本大本营早在徐州会战刚刚结束的1938年5月21日,就做出指示:

一,扩大徐州会战的战果,大略止于兰封、归德、永城,蒙城连结线以东。

二,华中派遣军司令官应使参加徐州会战的部队继续沿津浦线地区扫荡 ,务必尽快向滩河(包括在内)以南地区转进……

三,华北方面军司令官要随着华中派遣军部队的转进,将第二军约两个师团为基干的部队,配置在徐州以南至淮河沿津浦线地区。

29日,日军大本营又重复下达命令:“未经批准,不许越过兰封、归德、永城、蒙城、正阳关、六安一线进行作战。”

从指示与命令中明显看出来,日军在占领徐州后,要求其主力发展方向不是沿陇海路向西,而是沿津浦路向南。

接下来这段话,就说得更清楚了:

派遣军于5月29日为便于以后的作战(考虑武汉作战),命令第十三师团确保蒙城并攻占凤台及寿县一带,命令第三师团攻占淮南媒矿和配合第十三师团作战。

第九师团5月29日集结于蚌埠,以后担任苏州、无锡、常州地区的警备。

第二军所属第十四师团沿陇海路向中牟方面、第十六师团同样沿陇海路向尉氏方面的追击作战,是与大本营的指示相违背的。“中牟、尉氏的位置越过兰封一线五十公里以上,超出了大本营的意图”。

在大本营的纠正下,华北方面军于6月6日下达了《作命甲第三三四号》命令,命令第二军所属第十四、第十六两师团停止西进追击,往回(东)撤,“逐次集结在开封、杞县、亳县、宿县一带,准备下期作战。”

从这道命令也可看出,既然集结地域越来越向东,越来越向津浦路靠拢,“下期作战”的方向显然不是向西,而是向南。

敌军这一系列操作,都在花园口决堤之前。这说明啥呢?说明日军停止西进,应与黄泛无关。只是第十四、第十六两师团在接到《第三三四号》命令,正准备往回撤还没有撤时,黄水到了,这就给中国军方造成了一个该两师团是因为黄河决堤才被迫往东撤走的错觉。

而从日军大本营早在徐州会战结束后的5月下旬——花园口决堤之前——即要求华中、华北两方面军沿津浦路向南机动,并警备长江沿线苏州、无锡、常州和积极攻占舒城、桐城、安庆、芜湖的作战态势看,其沿长江西溯攻略武汉,似应也不是花园口决堤的原因。

我钻研的不深,掌握的资料有限,没能找到日军企图沿平汉路南下攻略武汉的文件。哪位有,望不吝赐教。

(上载日本防卫厅防卫研究所《中国事变陆军作战史》第二卷第一分册)

1948年,韩启桐、南钟万著《黄泛区的损害与善后救济》,由行政院善后救济总署出版。该书统计,黄水造成豫、皖、苏三省44县成为黄泛区,140多万户民房被毁,2000余万亩良田被淹。造成民众的死亡,河南为325598人,江苏为160200人,安徽407000人,总计有89万人死于黄泛。

有人说89万系1938年决堤后至1947年十年间灾区总的死亡人数,不能全算在花园口决堤的头上。

不错,花园口决堤只是1938年的事儿,1948年的统计,已经是十年间总的数字。但由此便否认这89万的数字,就不行了。花园口决堤制造的灾害,非得当天被淹死的才算,或者三天之内、十天之内、三十天之内被淹死的才算吗?显然不是的。

黄河决口,造成上千万人无家可归,无地可种,有的人逃荒要饭,两三年后才冻饿而死,算不算?

有的人因为饿得受不了,五六年后的某一天,吃了观音土肚涨而死,或吃了饿殍的残骨感染而死,算不算?

有的人因为不想饿死,八九年后的某个时候,为争抢一块树皮打架打死了,或偷吃或抢吃别人手里的东西,被人打死了,算不算?

十年间,还有那些易子而食被吃掉的幼童,还有那些因无力抚养被丢弃在路边最后成为狗粮的幼女,还有那些为一碗小米饭而卖给人贩子最终成为盘中餐的婆娘,都算不算?

花园口的决堤,为害远远不仅仅是1938年这一两年。而给豫皖苏三省生态造成的灾害,则一直到六十年代,也还没有完全消除。

日敌第二军死亡的7452人中,有多少死于黄泛,有说1000多人的,有说接近2000人的,还有说数十人的、十数人的。我这里往高处估算,就算2000人吧。

那么——

89万除以2千等于445。这意味着什么?意味着每淹死一个日本兵,需要中国百姓445人为他陪葬;

89万除以30万等于2.97。这又意味着什么?意味着由花园口决堤造成的百姓的死亡,接近日军在南京屠杀的中国军民的三倍。

古今中外,以水代兵,牺牲一部,淹敌大部的例子并不鲜见,但像花园口决堤这样牺牲大部,淹敌一部的情形,我找不到有哪一个例子能与之相提并论。

但有些人不这么看,他们坚持认为花园口决堤是对的,制造了泛区,挡住了日军西进,是成功之举,是英明决策。在他们眼里,牺牲救国吗,死个百八十万贱民算个什么。

我想给赞美花园口决堤者推想一个情景,即假如一个歹徒,将你父亲母亲老婆孩子七八口人堵在屋内。为消灭歹徒,有人用一颗手雷扔到屋里,成功把歹徒炸死了,但同时你的一家老小也全被炸死了。这样的成功之举,你该如何评价呢?

《1944年第一战区中原会战之检讨》中称,此次会战期间,河南民众到处截击国民党军队,“甚至围击我部队,枪杀我官兵,亦时有所闻。”

外敌入侵,国难当头,百姓们为何抗击中国的军队?

你想,你细细想。

如今蒋介石的粉丝为花园口决堤翻案,叫好,有说蒋是不得已而为之应给予理解的,有说蒋是在万难中做出这一唯一可行之抉择的,还有说委员长英明的。但委员长谦虚,从始至终不承认这一英明之举是他所为,而是很有风格地将其让到了日本人的头上。

请看委员长的袖珍本,武汉卫戍总司令兼湖北省政府主席陈诚,于6月13日在汉口记者招待会上的讲话:

黄河水害,在我国历史上是一种慢性的天灾,河水泛滥无常,全靠两岸筑堤来防范,防范偶一不慎,河堤溃决,河水便要狂暴泛滥,甚且将整个河道改移,入海的河口相差至几百里。几千年来,中国的生命财产为黄河所吞没不知凡几,中国的文明,在古代是以黄河为中心,此文明实以人道主义为基调的人力对于天灾的斗争的成绩。

但是历来的黄河水患都是出于天灾,而现在在我们目前却现出了一项人类空前的罪孽,日本的狂暴军部,竟以人力来幇助黄河为害,以淹没我前线士兵和战区的居民,这惨无人道的行为,真可算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

日寇用飞机来轰炸我不设防的城市,扫射我居民;用绿【氯】气来毒杀我前线将士,用吗啡,用白面,用红丸,凡是可以亡我族,灭我种的手段,无所不用其极;说到他们的奸淫虏掠的兽行,尤其是罄竹难书;然而目前竟用到了利用黄河来扫荡我前线士兵的计划,真真是人类的理智所不能想像的。

根据前方十一日的来电称:“敌军于九日猛攻中牟附近我军阵地,因我左翼依据黄河坚强抵抗,敌遂以飞机猛烈轰炸,遂将赵口、杨桥一带河堤炸毁数处,河水决流,水势泛滥,甚形严重。”

又根据十二日中央社的郑州来电,也报告着:“暴敌将黄河南岸大堤决口后,洪流已越陇海线,正向南继续泛滥,现白沙中牟一带尽成泽国,难民均扶老携幼,纷纷向西迁移。郑州附近,糜集难民数万,食住皆无,情况至惨。敌机三十余架,十二日晨复飞黄河南岸赵口一带大肆轰炸,死伤难民无数,更在黄河决口处扩大轰炸,使水势愈猛,无法挽回。”同一电报更报告有:“敌在豫北之卫河,广济河,莽河,相继决口,泛滥之广,前所未有。”

这灾害,恐怕【是】自诺亚大洪水以来的浩劫。我国的文明,前面说过,是以人力来消灭天灾的,一切文明的基调也都可以说人力与天然力的斗争成绩;然而日寇却恶用文明的利器来酿出天灾,以消灭人类,日寇之惨无人道的行为,实足为全世界全人类之公敌而有余了。

然而惯作欺骗宣传的日寇,它还不知忏悔,它还在广播的消息中,在新闻纸上,把决毁河堤的罪行竟移嫁到我们身上来,说是我们自己毁决的,这档的诬报,我们相信并且希望是不会淆惑世界的观听的。

日寇惯作欺骗宣传的证据,我们在目前可以向各位【提】供一个物证。日寇常常宣传它们的飞机师是十分英勇,大家都决死报国,决不会【曾】使用过落下伞;因而我国所得到的日本俘虏都是假的,都是穿上了日本衣服的中国人,这欺骗的伎俩也可以说幼稚得可怜。我们从俘获品中拿了一个日寇的落下伞来请诸位检验,请看日寇的宣传究竟诚实到了怎样的程度。

伞是五月三十一日在黄陂县第二区新店乡第一一四保地方检获的,上有印证,标明为昭和十年(一九三五年)五月十日藤仓工业株式会社所造,制造番号为三一六五,型式是八九式落下伞。

不愧“小委员长”的美称,跟蒋介石一样,陈诚也并不像今天粉蒋的那帮人那样,把“人类的理智所不能想像的”花园口决堤看作英明决策和成功之举,而是看作“用文明的利器酿成的天灾”,看作“以人力来幇助黄河为害”“惨无人道的行为”,看作“一项人类空前的罪孽”

不知那帮对决堤给予理解支持和叫好的,看了后会有怎样感受。

来源:牛o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