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逐户走访到走进心坎!博罗护苗行动带领困境儿童走向成长蓝天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05-20 17:30 2

摘要:春日午后,阳光斜照进博罗县某中学教室。学生小陈正盯着黑板,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这个曾因父亲离世和眼疾濒临辍学的少年,如今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这份转变,正是博罗县志愿者关爱帮扶脱贫儿童护苗行动(以下简称“护苗行动”)结出的暖心硕果。

春日午后,阳光斜照进博罗县某中学教室。学生小陈正盯着黑板,手中的笔在笔记本上沙沙作响。这个曾因父亲离世和眼疾濒临辍学的少年,如今眼神中满是对未来的憧憬。这份转变,正是博罗县志愿者关爱帮扶脱贫儿童护苗行动(以下简称“护苗行动”)结出的暖心硕果。

2024年5月以来,一场温暖而坚定的护苗行动在罗浮大地铺开,为1047名困境儿童编织起立体关爱网络。博罗县以“团干+社工+志愿者”为核心力量,通过逐户走访建档、三色分级评估、个案精准帮扶等创新举措,让每一个孩子都感受到关爱与希望。

△2024年5月以来,“护苗行动”团队成员对

1047名困境儿童开展逐户走访。

叩开千扇门:

“第一次见到小陈时,他蜷缩在角落,眼神躲闪,不愿开口。”社工黄丽芬回忆起初次走访小陈家的场景,记忆犹新。当时,小陈的母亲搓着围裙,焦急地说:“他不肯去上学,我实在不知道该怎么办了。”类似的场景,在护苗行动团队逐户走访困境儿童的过程中上演过多次。

2024年5月,“护苗行动”启动之际,博罗县就将帮扶范围从建档立卡脱贫儿童扩大到事实无人抚养儿童、社会散居孤儿等群体。

“一个都不能少!”护苗行动项目负责人韩婧琦语气坚定地说,为了保障帮扶落到实处,博罗选择了一条“最‘笨拙’却最扎实”的路径:用6个月时间开展逐户走访建档。社工蹲在灶台前记录家庭收支,志愿者坐在门槛上与孩子聊兴趣爱好,让每个孩子的困境从“纸上档案”变成“脚下故事”。

△2025年1月,“护苗行动”项目团队开展

“福字传情•温暖童心”困境儿童送福到家活动。

某镇街的学生小刘,肩负着照顾4名残疾家人的重担。志愿者多次走访后发现,这份沉重的压力,让他变得敏感自卑,甚至产生厌学情绪。但在深入交流中,志愿者也捕捉到他对篮球的热爱,以及对学好英语的渴望。

"我们不光要表格里的数字,更要知道孩子书包里有没有作业本,枕头下藏着什么心事。"韩婧琦翻开厚厚的走访笔记,里面详细记录着孩子们的爱好、烦恼与梦想。这些细节,不仅是精准帮扶的依据,更是打开孩子心门的钥匙。

“积木,就是打开小陈内心的‘钥匙’。”黄丽芬说,“我们发现孩子对积木有兴趣,进而找到了破冰的切入点。”根据评估,小陈被评定为"红色高风险"帮扶对象,社工团队为他制定了"积木疗法+家庭系统干预"方案:志愿者每周带着积木上门,陪他搭建的同时,耐心引导他表达情绪;社工定期指导小陈母亲改善亲子沟通方式;团干则协调学校,为小陈提供学业帮助和心理关怀。渐渐地,小陈敞开心扉,重新回到校园。如今,他已获得爱心人士定向资助,正全力备战中考。

△社工黄丽芬在为儿童讲解安全知识。

小陈的转变是博罗护苗行动开展“靶向式”个案帮扶的缩影。这种建立在红黄绿三色分级基础上的个案管理,让博罗的帮扶不再是"撒网式关爱":曾被评为红色等级的小陈,社工每周进行回访;黄色等级的孩子每月有两次志愿者探访;即使是绿色等级的孩子,也能随时通过电话等方式向社工、志愿者求助。这种精细化的分类,让有限的资源得到最合理的配置,确保每一个孩子的需求都不被忽视。

截至目前,“护苗行动”已为47名困境儿童定制综合帮扶方案,26名困境儿童配备智能手表,18个深度个案顺利结案,29名儿童风险等级成功降级。

02

汇聚万份爱:

编织立体关爱网络

小陈、小刘的蜕变,是博罗护苗行动“精准滴灌”的生动写照。通过建立县级统筹、镇街协同的工作机制,共青团博罗县委联合妇联、民政等多部门,创新实施"走访建档—分级评估—结对帮扶—活动赋能—资源链接"五维工作法,为每个困境儿童提供定制化支持。

在全县17个镇街,由团干、社工、志愿者组成的护苗行动团队活跃在帮扶一线,对困境儿童进行动态跟踪。全县还建立起"志愿家长"库,推动47名重点帮扶对象与当地村干部、社工实现"就近配对",定期开展亲情陪伴和学业辅导。“志愿家长熟悉本地情况,更容易和孩子建立信任。”韩婧琦说,这种"地缘优势"能让帮扶更有温度和力度。

模拟法庭角色扮演、心理健康情景演绎……围绕普法教育、心理健康、自护能力、社会融入等主题,护苗行动开展了37场丰富多彩的活动,累计服务4383人次,点亮了困境儿童的成长之路。

△惠州市博罗县志愿者关爱帮扶脱贫儿童护苗行动项目

走进惠州市科技馆与博物馆开展探索体验活动。

与此同时,博罗县积极链接社会资源,通过"线上心愿平台+线下爱心对接",为广大儿童送来图书、文具等物资,帮助106名儿童实现微心愿。在助学方面,2024年至今共链接价值26000元的爱心助学资源,缓解了31名困境儿童的经济压力。志愿者许先生通过福田区团委联动,个人每年资助3.6万元,表示将持续资助16名困境儿童至高中毕业。

点滴关爱汇聚成河,悄然改变着困境儿童及其家庭。如今,越来越多受助家庭主动参与志愿服务,逐步形成“受助—自助—助人”的良性循环。

护苗行动启动一周年之际,志愿者们依然步履不停。从最初走访时的陌生抗拒,到结案时的不舍拥抱;从首次探访的沉默流泪,到主题活动中的欢声笑语,护苗行动不仅改变着困境儿童的生活轨迹,更在博罗大地播撒下关爱的种子。

“当政府、社会组织、志愿者和受助家庭拧成一股绳,就能找到打开困境家庭希望之门的‘金钥匙’。”韩婧琦说,“我们希望通过博罗的实践,为全省乃至全国的困境儿童关爱工作,探索出一条可复制、可持续的路径。”

如今,这把“金钥匙”正引领着千余个困境儿童走出阴雨天气,让每个孩子都能在同一片蓝天下,向阳生长。

03

记者手记

在博罗的护苗行动中,“走”是最朴素的方法论。

项目启动之初,博罗主动延伸帮扶范围,选择了一条“更难走但更需要人走”的道路。团队成员用6个月“走破鞋底”,让每一位儿童的故事与困境走出档案。不论是小陈爱不释手的积木,还是小刘常常翻阅的英语字典,都在“走访问需”中成为帮扶的起点。

要走进困境儿童的心坎,除了靠腿还要靠心。红黄绿分级评估、个性定制的个案帮扶、“同声同气”的志愿家长,让团队成员与儿童在“稳步走”的节奏中织就信任网。当小陈、小刘重返校园,当众多困境儿童在模拟法庭等活动中放声欢笑、建立自信,这些“走”出来的改变,让档案里的数字有了温度。

来源:两广大地那些事儿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