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播音员的素质和修养是播音创作的基础,需从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生活实践四方面提升,涵盖先天条件与后天积累,以适应播音创作的创造性需求。
考点 1:播音员的素质和修养
★★★★高频考点
核心要点:
一、播音员素质与修养的核心构成
●播音员的素质和修养是播音创作的基础,需从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生活实践四方面提升,涵盖先天条件与后天积累,以适应播音创作的创造性需求。
四大维度: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生活实践。
考查要点:理解四者在播音创作中的协同作用,常以简答题或论述题考查。
二、政治素养:创作方向的根本保障
●(1)核心目标:确保播音创作符合党的路线方针,体现政治敏锐性与政策水平。
●(2)理论基础
●①马克思主义理论学习:树立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掌握科学方法论,指导稿件分析(如用历史唯物主义分析自然现象报道)。
●②核心方法:运用辩证思维(本质、联系、发展地看问题)分析稿件,避免表面化解读(如从 “县改市” 报道挖掘改革开放成果)。
易考题型:简答题(辩证思维如何指导播音创作)、案例分析题(结合稿件分析辩证思维运用)。
●(3)政策观念与分寸把握
●①政策水平体现:通过播音传递政策精神,如夏青播《告全国人民书》时,以 “党和国家代言人” 身份平衡悲痛与力量,避免个人情绪主导。
●②分寸感实践:国际新闻报道中,既鲜明表达立场(如谴责日本篡改教科书),又保持大国风度,避免过度情绪化(如夏青示范播音中 “照会” 一词的稳重处理)。
易考题型:名词解释(播音中的 “分寸感”)、论述题(如何在国际新闻中把握立场与风度)。
●(4)党性与责任感
●坚持正确政治方向,将 “小我”(个人风格)融入 “大我”(党的宣传员身份),如康辉在《新闻联播》中以庄重仪态传递政策权威。
易考题型:简答题(党性原则在播音中的具体体现)。
三、文化素养:理解与表达的根基
●1)核心目标:拓宽知识结构,支撑稿件理解的深度与广度,避免因知识匮乏导致差错。
●2)知识结构的必要性
●①信息社会需求:广播电视内容涵盖多领域,需播音员具备跨学科知识(如历史、文学、自然科学),避免字音、史实错误(如 “五卅运动” 误读为 “五州运动”)。
●②创作实践案例:夏青播 “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时,依托党史知识(三元里抗英、抗日战争等)赋予语言厚重感,避免空洞表态。
易考题型:选择题(下列属于文化素养不足导致的错误)、案例分析题(分析知识积累对播音的影响)
●3)知识积累途径
●①系统学习:进修文化课,学习政治、新闻、语言、艺术等多领域知识。
●②实践积累:通过播读各类稿件(如经济、科技新闻)动态补充知识,如林如发现《市长爱鸟》稿件与殡葬政策的潜在冲突。
易考题型:简答题(播音员如何提升文化素养)。
●4)文化素养与表达关联
●历史知识辅助情感把握:如理解 “大渡桥横铁索寒” 的战役背景,避免以喜悦语调播读 “寒” 字,应体现悲壮缅怀。
易考题型:论述题(文化素养如何影响情感表达准确性)。
四、业务素养:创作能力的核心支撑
●1)核心目标:掌握播音创作规律,提升专业技能,实现稿件内容与表达形式的统一。
●2)理解感受能力
●①观察力与分析力:透过文字还原现实,如从 “陨石雨” 报道中挖掘科学发展观,避免过度渲染 “神秘感”。
●②思维能力锻炼:结合逻辑思维(政策分析)与形象思维(场景想象),如播通讯稿时构建画面感。
易考题型:简答题(如何培养稿件的深层理解能力)。
●2)语言表达能力
●1.基本功训练:
●①发声与技巧:长期坚持语音、发声训练,避免 “勾三股四弦五” 类字音错误;
●②内外部技巧:停连、重音、情景再现等技巧的灵活运用(如夏青通过重音突出 “照会” 的分量)。
●2.即兴与副语言能力:适应电视播音需求,提升现场应变(如直播连线)与副语言协调(如表情、仪态与语言同步)。
易考题型:名词解释(播音外部技巧)、实践题(标注稿件重音并说明意图)。
●3)生活实践积累
●①创作源泉:深入生活获取真实感受,如播 “抗灾丰收” 稿件时,结合农民劳作体验传递坚毅情感。
●②实践与业务结合:将生活观察转化为创作素材,如通过观察不同地区丰收差异,调整播音语气(河南的 “坚毅” vs 山东的 “昂扬”)。
●4)姊妹艺术借鉴
●①语言艺术吸收:借鉴话剧、朗诵的发声与表达技巧,如学习戏剧的情感控制避免播音生硬。
●②跨艺术融合:从音乐节奏、美术构图中汲取灵感,优化播音节奏与副语言设计。
易考题型:论述题(生活实践如何提升播音真实性)、简答题(姊妹艺术对播音的借鉴意义)。
五、生活实践:创作真实性的源泉
●1)核心目标:通过体验生活增强播音的真实感与感染力,避免脱离实际的空洞表达。
●2)实践与创作的关联
●①情感真实性:生活体验帮助把握稿件情感基调,如播 “农民党员致富” 时,通过基层调研理解 “共同富裕” 理念,突出 “致富不忘群众” 的重点。
●②细节丰富性:观察生活细节(如不同地区民俗),使播音更具地域特色(如方言适度使用增强贴近性)。
●3)实践方法
●①深入观察:参与社会活动、基层走访,积累第一手素材;
●②反思总结:将生活感悟与播音实践结合,如从 “抗灾” 经历中提炼 “坚韧” 的表达内核。
易考题型:案例分析题(结合具体稿件说明生活实践的作用)。
六、总结:素养与修养的协同作用
●①政治素养为导向,确保创作方向正确;
●②文化素养为基础,支撑内容理解与深度表达;
●③业务素养为手段,实现艺术化传播;
●④生活实践为源泉,赋予作品真实生命力。
●四者相辅相成,共同构建播音员的综合能力体系,使其在播音创作中实现 “准确传达政策、生动感染受众、彰显文化底蕴” 的目标。
易考题型:论述题(分析四者如何共同构建播音能力体系)、简答题(简述素养与修养的辩证关系)。
▶备考提示:
1.关键词串联:
政治素养:辩证思维、政策分寸、党性;
文化素养:跨学科知识、历史背景、避免差错;
业务素养:内外技巧、即兴应变、姊妹艺术;
生活实践:情感真实、地域细节、基层体验。
2.案例记忆:夏青(政治素养 + 文化素养)、齐越(生活实践 + 业务素养)、林如(文化素养 + 生活实践)的典型播音案例。
3.题型突破:
论述题:按 “理论 + 案例 + 总结” 结构展开(如分析夏青如何通过政治与文化素养提升播音深度);
简答题:分点作答,结合具体维度(如 “政治素养包含理论学习、政策把握、党性培养三方面”)。
一、填空题
例题 1:播音员素质和修养的四大核心构成是_______、、、_______。
答案: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生活实践
解析:直接考查核心框架,需牢记四大维度的准确表述。
例题 2:夏青播《告全国人民书》时,通过平衡_______与_______,体现了政治素养中的分寸感。
答案:悲痛;力量
解析:结合案例考查政治素养中 “党性原则” 与 “情感表达多样性” 的平衡。
二、选择题
例题 1:下列属于文化素养不足导致的播音差错是
A. 停连不当导致语义歧义
B. 误将 “五卅运动” 读为 “五州运动”
C. 直播中即兴表达逻辑混乱
D. 副语言与语言内容不协调
答案:B
解析:A、C 属于业务素养问题,D 属于副语言协调问题,B 因历史知识匮乏导致字音错误,属于文化素养范畴。
例题 2:播音创作中 “大我” 指的是
A. 播音员个人风格
B. 党的宣传员身份
C. 受众群体需求
D. 节目风格定位
答案:B
解析:考查 “小我”(个人风格)与 “大我”(党的宣传员身份)的概念区分,出自党性原则的核心表述。
三、简答题
例题 1:简述政治素养在播音创作中的具体体现。
参考答案:
① 理论指导: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分析稿件,如从 “县改市” 报道挖掘改革开放本质,避免表面化解读;
② 政策分寸:国际新闻中既鲜明谴责日本篡改教科书,又以稳重语气体现大国风度,避免情绪化表达;
③ 党性融合:康辉在《新闻联播》中以庄重仪态传递政策权威,将个人风格融入 “党的宣传员” 身份。
例题 2:为什么说文化素养是播音创作的根基?
参考答案:
① 知识支撑理解:缺乏历史知识会误读 “大渡桥横铁索寒” 的悲壮情感,误以喜悦语调播读;
② 避免低级差错:数学知识不足可能将 “勾三股四弦五” 断句错误,影响专业性;
③ 深化表达内涵:夏青播 “中国人说话是算数的” 时,依托党史知识赋予语言厚重感,避免空洞表态。
四、案例分析题
例题:分析齐越播《谁是最可爱的人》时如何体现生活实践对播音的影响。
参考答案:
1.生活经历融入:
齐越童年苦难与革命实践塑造了 “憎爱分明、坚韧刚毅” 的性格,使其播讲志愿军故事时,能深刻体会战士情感,展现 “身临其境的战斗感”。
2.情感真实性:
通过基层走访与战争体验,将对志愿军的崇敬转化为语言中的 “现场感”,如模拟战场音效、重音突出牺牲细节,避免机械读稿。
3.细节丰富性:
观察战士日常细节(如艰苦环境中的乐观),在播音中加入 “哽咽”“语速加急” 等处理,增强听众共情,体现 “生活实践是创作源泉” 的原则。
五、论述题
例题 1:结合实例论述业务素养中 “理解感受能力” 与 “语言表达能力” 的协同作用。
参考答案:
1.理解感受是表达基础:
夏青播《海燕》时,通过哲学思考(“历史辩证法”)将文本视为 “革命浪潮的预言”,形成 “远景长镜头” 的内在画面,为 “庄重铿锵” 的表达奠定情感基调。
2.语言表达是感受外化:
齐越播《海燕》时,以 “中景特写” 的情景再现激发情感,通过重音突出 “冲”“笑” 等动词,配合语速加急,将 “战斗参与感” 转化为 “激昂有力” 的外部技巧。
3.协同案例:
方明播通讯稿时,先通过逻辑分析理清人物关系(理解感受),再运用 “爬坡式” 语句处理(外部技巧),使听众随语言节奏感受情节起伏,体现 “内感外达” 的创作规律。
例题 2:论述播音员如何通过生活实践提升播音的真实性与感染力。
参考答案:
1.情感体验转化:
播 “抗灾丰收” 稿件时,深入农村观察农民抗灾场景,将 “泥泞中的坚持” 转化为播音中 “坚毅的语气” 与 “稍缓的节奏”,避免空洞歌颂。
2.地域文化融入:
主持地方节目时,学习当地方言词汇(如粤语 “丰收” 发音),适度用于播音,增强地域贴近性,如广东台播音员播 “龙舟文化” 时加入俚语,提升听众认同。
3.细节积累应用:
观察不同年龄层语言习惯,播少儿节目时模仿儿童 “疑问语调” 与 “重复句式”,如鞠萍主持《大风车》时使用 “小朋友们,你们知道吗?” 等句式,拉近与受众距离。
六、实践题(标注与说明)
例题:对以下稿件片段进行 “政治素养” 与 “文化素养” 的分析标注,并说明处理方式。
稿件片段:“我国自主研发的‘嫦娥五号’探测器成功着陆月球背面,开启首次地外天体采样返回任务。”
参考答案:
1.政治素养体现:
政策导向:重音标注 “自主研发”,突出我国科技自立自强的政策精神,避免平铺直叙;
分寸把握:语气坚定但不张扬,体现 “大国自信” 而非 “炫耀”,如使用中速平稳语调,配合副语言(眼神坚定、手势适度上扬)。
2.文化素养体现:
科技知识储备:理解 “地外天体采样” 的科学意义,播读 “嫦娥五号” 时语气庄重,避免将 “着陆” 误读为 “着落”;
历史关联:联想 “嫦娥奔月” 神话,在 “嫦娥五号” 名称处稍作停顿,赋予科技新闻文化底蕴,如 “‘嫦娥五号’(稍停)—— 承载着中华民族的探月梦想”。
七、跨考点综合题
例题:试从 “政治素养、文化素养、业务素养” 三方面,分析《新闻联播》主播在播发 “二十大报告” 时的表现。
参考答案:
1.政治素养:
以 “党的宣传员” 身份播讲,重音精准落于 “人民至上”“高质量发展” 等关键词,体现政策敏感度;
语气庄重稳健,平衡 “严肃性” 与 “亲和力”,如播 “增进民生福祉” 时,眼神温和、语速稍缓,传递为民情怀。
2.文化素养:
准确处理专业术语(如 “新发展格局”“全过程人民民主”),避免字音错误;
结合历史背景解读 “十年伟大变革”,通过停连突出 “极不寻常、极不平凡” 的分量,体现对党史的系统理解。
3.业务素养:
内部技巧:运用 “对象感” 设想全国观众,以 “坚定信任” 的情感基调贯穿;
外部技巧:重音突出 “必须”“坚决” 等指令性词汇,配合 “语势上扬” 的节奏,增强号召力;
副语言:正装出镜、坐姿挺拔,手势简洁有力,与语言内容协同传递权威感。
备考提示
1.案例串联考点:用夏青、齐越、康辉等典型人物案例串联四大素养,避免孤立记忆理论。
2.错题归类:将 “文化素养导致的差错”“政治素养的分寸把握” 等易混点分类整理,强化区分。
3.模拟实践:选取新闻、通讯、评论等不同体裁稿件,尝试从四大素养角度撰写分析提纲,提升应试迁移能力。
考点 1:播音风格
考查频次:★★★★★
一、播音风格的基本含义
(1)定义解析
● ①广义范畴:包括时代风格、民族风格、阶级风格、节目与稿件风格、播音员风格,核心为播音员风格。
● ②狭义定义:播音员在创作中体现的创作个性与艺术特色,是稿件风格与播音员风格的有机统一,需长期实践积累形成。
● ③本质特征:属于艺术美的范畴,需兼具手段独特性与内容真实性,避免主观随意或机械模仿。
易考题型:名词解释(播音风格)、选择题(判断广义 / 狭义范畴)。
(2)历史演进
● 1)西方溯源:希腊文原指 “言语类型”,索绪尔、巴里将其限定为 “个人语言特点”。
● 2)中国发展:
● ①南朝刘勰《文心雕龙》首次用于文学批评;
● ②毛泽东评价播音员 “憎爱分明” 点明人民广播风格内核;
● ③梅益明确提出 “播音要有个性”,倡导风格多样化。
易考题型:填空题(毛泽东对播音风格的评价)、简答题(梅益对播音风格的贡献)。
二、播音风格的特征
(1)附着性
● ①依托稿件:风格需通过稿件体现,如齐越、夏青朗读毛主席诗词时,个人风格与作品磅礴气势结合。
● ②主客统一:播音员需协调自身风格与稿件风格,避免脱离内容空谈 “个性”。
易考题型:案例分析题(分析某稿件如何体现播音员风格)。
(2)可感性
● ①声像直观性:声音(音质、语调)与副语言(表情、仪态)直接作用于受众感官,如电视播音中面部微表情的放大效应。
● ②传播强化性:电子媒介放大声像特征,使风格感知更鲜明(如广播声音的感染力、电视形象的冲击力)。
易考题型:选择题(下列属于播音风格可感性体现的选项)。
(3)独特性
● ①创作个性唯一:受生理条件(如罗京的严肃气质)、心理特征(如性格内向 / 外向)制约,模仿者难及深层内涵(如夏青的逻辑严谨性)。
● ②风格生命:独特性是风格的灵魂,如赵忠祥的 “动物世界” 解说以 “与动物共情” 区别于他人。
易考题型:论述题(为何独特性是风格的生命)。
(4)一贯性
● ①稳定持续:成熟播音员风格贯穿职业生涯,如林如 “含蓄” 基调贯穿不同时期作品(质朴自然→典雅深沉)。
● ②内在统一:受世界观、艺术观支配,如虹云 “热情” 主调在不同节目中变奏(活泼→奔放→爽朗)。
(5)多样性
● ①群体差异:同一时代播音员风格各异(如夏青庄重 vs 齐越豪放)。
● ②个体变奏:同一播音员随节目、稿件调整风格(如沈力在《为您服务》中保持 “亲切自然” 的同时适应不同环节)。
易考题型:简答题(举例说明播音风格的一贯性)。
(6)可变性
● ①时代影响:如张悦从 “高、平、空” 到 “亲切甜美” 的转变;
● ②个人成长:林如历经时代变迁,风格从 “质朴” 走向 “深沉畅达”。
易考题型:论述题(分析时代如何影响播音风格演变)。
三、播音风格的体现
(1)独特的感受
● ①内在依据:由性格、经历、修养决定,如齐越播《谁是最可爱的人》时 “身临其境的战斗感” vs 方明 “历史追溯的史诗感”。
● ②审美发现:赵忠祥解说 “动物世界” 时将自己视为 “动物同伴”,赋予语言情感共鸣。
易考题型:案例分析题(对比不同播音员对同一稿件的感受差异)。
(2)独特的表达
● 1.有声语言:
● ①内部技巧:齐越善用情景再现(如《海燕》中的 “中景特写”),夏青侧重内在语(如《海燕》中的 “历史辩证法” 视角)。
● ②外部技巧:停连、重音差异体现风格(如夏青宣读式 “字字铿锵” vs 林如报告式 “半说半读”)。
● ③声音形式:音质与情感结合(如夏青浑厚嗓音 + 庄重情感 =“严谨端庄”,徐曼单薄嗓音 + 亲切感 =“甜美亲切”)。
● 2.副语言:
● ①电视播音中眼神、仪态的风格标识(如张悦 “持重典雅” vs 姜昆 “活泼夸张”);
● ②服饰与场景协调(如新闻主播正装体现庄重,少儿主持服饰活泼贴近受众)。
易考题型:实践题(标注稿件停连重音,说明风格体现)。
(3)整体美
● ①要素协同:语言、副语言、稿件、节目风格统一(如沈力主持中保持 “亲切形象” 稳定性)。
● ②时空把握:齐越播音 “跨时代联想” 形成 “气势磅礴” 风格,夏青 “听众逻辑链” 构建 “开放稳健” 风格。
易考题型:论述题(如何通过整体美体现播音风格)。
四、播音风格的成因
(1)客观原因
● ①时代背景:战争年代 “战斗风格”(如延安台憎爱分明),和平时期 “亲切自然”。
● ②民族特性:中华民族 “刚健含蓄” 影响(如齐越 “浩然之气”、林如 “空灵含蓄”)。
● ③阶级属性:无产阶级风格 “向上性 + 多样性”,区别于 “高、平、空” 的极左腔调。
● ④地域与媒体:北方播音 “刚直” vs 江南 “委婉”;广播 “声音主导” vs 电视 “声像结合”。
● ⑤节目与稿件:农村节目 “朴实”、少儿节目 “活泼”,评论稿件易显 “严肃”。
易考题型:简答题(列举影响播音风格的客观因素)。
(2)主观原因
● ①性格气质:虹云 “活泼”→播音 “开朗”,张悦 “温柔”→播音 “细腻”。
● ②生活经历:齐越 “苦难童年 + 革命实践”→“坚毅豪放”,林如 “教会学校 + 人生坎坷”→“含蓄深沉”。
● ③审美追求:林如 “无我境界”→“跟、贴、让”,铁城 “洒脱美”→“粗犷酣畅”。
● ④业务条件:嗓音(夏青浑厚)、形象(沈力和蔼)为风格提供物质基础,需与情感结合方具生命力。
易考题型:论述题(结合实例分析主观因素对风格的影响)。
五、总结
● 播音风格是播音员主客观因素共振的结果:
● ①客观提供土壤(时代、民族、节目需求),主观决定方向(性格、修养、审美);
● ②需在规范性(如普通话标准)与创造性(独特表达)间平衡,通过长期实践形成 “独特感受→独特表达→整体美” 的完整体系;
● ③本质是时代精神、民族气质与个人魅力的艺术化融合,最终通过声像符号传递审美价值与传播效能。
易考题型:论述题(分析播音风格如何体现时代精神与个人魅力的统一)。
▶备考提示:
1.对比记忆:
风格特征:附着性(依赖稿件)vs 独特性(不可模仿);
成因维度:客观(时代、民族)vs 主观(性格、审美)。
2.案例串联:齐越(时代 + 经历→战斗风格)、夏青(理论修养 + 声音条件→庄重风格)、赵忠祥(性格 + 审美→亲和风格)。
3.题型突破:
名词解释:按 “定义 + 范畴 + 本质” 结构作答(如 “播音风格是...,包括...,本质是...”);
案例分析:从 “感受→表达→整体美” 或 “客观 + 主观成因” 角度拆解(如分析某主播风格如何受地域与性格影响)。
来源:迈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