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又赢了!拿下71%的份额,英伟达只有29%,国产软件需努力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05-20 17:30 2

摘要:而英伟达凭借其GPU技术和CUDA生态,长期占据全球AI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其市值曾登顶全球企业市值榜首。

过去几年,AI的爆发式增长让算力需求呈几何级攀升,导致AI芯片供不应求。

而英伟达凭借其GPU技术和CUDA生态,长期占据全球AI芯片市场的主导地位,其市值曾登顶全球企业市值榜首。

然而,随着美国对华技术封锁的加剧,英伟达的高端芯片被禁止向中国出口,仅允许销售性能较低的H20型号。

这一限制不仅冲击了国内AI企业的算力供给,也倒逼国产替代加速推进。

英伟达的成功,除了硬件性能领先,更在于其构建的CUDA生态。

CUDA作为全球AI开发的通用语言,覆盖了数百万开发者和90%以上的AI大模型训练场景。

这意味着,即便企业能买到国产芯片,若缺乏成熟的开发工具链和社区支持,仍难以真正实现替代。

换句话说,“换芯片容易,换生态难”成为国产AI发展的最大挑战。

在国产替代方案中,华为的昇腾系列芯片和CANN(神经网络计算框架)生态成为焦点。

昇腾910的算力已超越英伟达H20,在推理任务中表现亮眼。

而CANN生态作为华为自研的神经网络计算架构,通过兼容主流AI框架,并提供全栈式开发工具链,逐步缩小与CUDA的差距。

值得注意的是,在今年中国移动AI通用计算设备集采中,华为CANN生态设备占比高达70.8%,而英伟达的CUDA生态占比为29.3%,显然这次是华为赢了。

如果说硬件是“地基”,软件则是“上层建筑”。在AI芯片国产化的同时,本土软件生态的建设同样关键。

云表平台为例,这款国产无代码开发工具通过“纯中文+表格编程”,为生产、制造等领域提供了自主可控的解决方案。

简单来讲,以前公司想做个管理软件,得找程序员写代码,少说几十万、几个月才能落地;现在用它,就像搭积木一样,把“客户管理”、“订单录入”、“库存统计”这些功能模块拖一拖、画一画,半小时就能搭出一个简易的进销存系统。

比如广州一家做服装批发的老板娘,初中文化,跟着视频教程学了3天,自己搭了套订货系统,经销商在手机上就能下单,库存自动同步,再也不用每天盯着Excel表算错数了。

而且它扩展性特别好,支持和企业现有的ERP、财务软件对接,比如金蝶、用友的数据都能导进来,还能生成可视化报表,老板开会时一眼就能看清哪个产品线赚钱。

还有个实用功能是“权限管理”,比如销售部门只能看到客户信息,财务才能看订单金额,数据安全有保障。

最绝的是能生成手机 APP,仓库管理员扫码验货、业务员外出开单,手机上就能搞定,不用守在电脑前。

虽然这次中国移动AI的集采是华为赢了,但华为CANN与CUDA相比,还是存在比较大的差距的。

但CUDA在20多年前就开始布局,现在是20多年布局的成果,而华为做到现在的程度已经很厉害了,差距还在,但华为的追赶速度看得见

最后,感谢您的阅读,更多精彩,评论区见。

文|胖胖

来源:河北志愿王博士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