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这个五月,快手新知联合高小青等多位陕北说书艺术家,在陕西延安开启了为期五天的陕北说书专场演出,不仅给当地群众带来乐趣,还通过直播,将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遗戏曲展现给了全国观众。据了解,快手平台上目前活跃着超过600位陕北说书人,陕北说书每月的平均视频播放量
三弦一拨,甩板一打,绣口一张,从帝王将相的千秋功业到市井小民的人生百态,一段段充满原始生命力的古今奇事被陕北说书人高小青讲得十分生动。
这个五月,快手新知联合高小青等多位陕北说书艺术家,在陕西延安开启了为期五天的陕北说书专场演出,不仅给当地群众带来乐趣,还通过直播,将这一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非遗戏曲展现给了全国观众。据了解,快手平台上目前活跃着超过600位陕北说书人,陕北说书每月的平均视频播放量超过1.2亿次。
5月18日晚,高小青团队在延安演出陕北说书。
“黄风岭,八百里,曾是关外富饶地……”随着国产游戏大作《黑神话:悟空》引发轰动,嵌入其中的陕北说书同时走红。作为源自黄土高原的口传艺术,陕北说书最早的形式可追溯至宋代,后经一代又一代艺人的传唱与沉淀,达到了合辙押韵、词句精练的境界,在延安、榆林等地有深厚的群众基础。
1972年出生的高小青,是土生土长的陕西省延安市志丹县永宁镇瓦子川村人,打小就喜欢这门陕北独有的说唱艺术。夏睡热窑、冬睡凉炕的撂地卖艺生涯,是一门置身风沙烈日的苦营生,却让高小青更好地与群众贴心、与时代同行。
2006年,陕北说书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位边走边唱的传承者也开始收获诸多荣誉。而令高小青觉得最有价值的事情不是各种荣誉,而是当了11年“志丹县残疾人艺术团”团长。“团里一共26人,残疾人就有11位,很考验一个人有没有耐心和爱心。”2007年上任伊始,他立刻着手培训所有成员学习说书、唱歌、舞蹈、小品等文艺形式,首次汇报演出就吸引到800余名观众,生动诠释了人性的坚韧与艺术的魅力。
人们没想到,该艺术团能够凭借演出收入维持运转。后续的日子里,高小青带领“志丹县残疾人艺术团”,走遍延安市下辖的13个县区,呈现了一台台有温度、有力量、有情怀的演出,让特殊艺术的芬芳浸润更多心灵。
从艺近四十载,陕北说书早就深深融入高小青的生命之中。近年来,他守正创新,把曾经偏居一隅的地方非遗曲艺搬到短视频平台,通过短视频与直播等形式,为陕北说书的传播和传承插上了数字化“翅膀”。
在卸任“志丹县残疾人艺术团”团长一职后,高小青开始将更多心思放在传播和传承陕北说书上。2017年末,他受到同行的启发,在短视频平台快手分享了一段生日宴上自报家门的小段。真挚细腻的情感表达一下子俘获了“老铁们”的心,这支短视频的点赞量迅速突破6000,评论区更是一片好评。
“以前在线下表演一场,可能仅被几百名观众欣赏,通过短视频平台却可以让数十万人聆听到千年之音。”在高小青看来,短视频与直播正在成为传统文化的放大镜,可以将曲艺表演推送到成千上万的人面前,推动陕北说书艺术走向更广阔的舞台,让更多人领略其中韵味与魅力。
随着高小青团队入驻短视频平台,曾经看过他们线下演出的老戏迷,无缝转换为账号的初期粉丝,“我一发短视频,粉丝就涨得很快,几天涨了四五千人,然后就开始直播说书,七年多下来收获了145万老铁的喜爱。”
获得如此多关注,让高小青无比珍惜。除了用新形式在新舞台收获新观众,高小青还靠陕北说书实现劳有所获,在文化传承与谋生之间寻找平衡。在发展壮大说书事业的同时,他多年来坚持开展志愿捐赠、爱心助学、走访慰问等公益活动,用实际行动回报家乡和社会。
今年3月,在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协会的指导下,短视频平台快手宣布启动“老铁梨园”剧团扶持计划,将通过提供流量扶持、内容指导、现金补贴、商业变现等方式,助力传统戏曲文化传承焕新。未来一年,将至少帮助500个剧团创新发展,打造戏曲演出的第二个舞台。透过“短视频+直播”双轮驱动模式,越来越多“冷”内容实现“热”传播,不仅让“老铁们”能听到曲艺本身,也能看到孕育它的原始土壤,以及在这片土壤生根发芽的人们。(孔繁鑫)
来源:光明网